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制作盆景的第一步是要解决素材的问题

日期:2018-03-12 11:35:03     作者:惠幼林    浏览:20    
核心提示:制作盆景新作品,首先要解决素材的问题,素材的选择是多方面的,在发现和面对这些素材时,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力求捕捉要点,
 ■江苏扬州  惠幼林    

 

     近年来,我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得到了大家充分的肯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一个盆景艺术爱好者对此感到十分欣慰。纵览现实,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制作开拓性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笔者愿在这里就这个问题与大家共同商榷。  

 

     盆景艺术的发展是需要通过制作来推动的,没有制作就没有进步,制作的思维文化越丰富,越多彩,艺术的发展就更加进步和成熟。因此,制作的重要性在盆景艺术的领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不可轻视。许多从事盆景艺术多年的朋友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谈论到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民间在流传一句笑语:“业余的不业余,专业的不专业”。这句话固然片面,而且也不确切,虽是“笑言”却可从中领悟出某些问题的存在。

 

    凡从事盆景艺术的人都知道,盆景的日常管理大体上是浇水施肥、治虫防病、保温遮荫、翻盆整形等工作内容,我们不仅要确保植物生命的健康延续,而且还需通过艺术手段去促其更加完美和成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孜孜不倦、任劳任怨,许多盆景工作者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辛劳的汗水。

制作盆景的第一步是要解决素材的问题

 

     就是这个基本的管理模式,在遇到不同体制、不同条件的环境下,极易形成一种单调的机械式的工作现象。当然,这种工作内容在某个方面能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对保障和延续艺术生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忽视了艺术成就的另一面。我们知道盆景艺术事业的范畴基本上包含两大层面:一是日常管理,二是开拓创新,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盆景工作者很少接触树材的选择、原始树坯成活的管理、素材设计的定位与结构性调整,直至数年后作品的诞生这一过程(包括其他形式的造型过程),而恰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艺术思维和技术要领,对培养年轻工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制作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从事多年的盆景工作者,他们的管理水平一流,经验丰富,但面对新的艺术范畴耐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种现象在有些国有制盆景单位和少许私家盆景园中比较常见。

 

      民间所谓的“业余”群体,这种现象就不那么单纯,”自由性”灵活,活动性也频繁,交流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大,哪里有好盆景就到哪里去看,哪里有树材就到哪里去选,各式各样的素材逐一“经手过堂”,购回后,又精心思考,精心制作,这种参与实践的艺术生活内容比较丰富,在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后,其知识积累大有长进,提升得较快,新作品出现得也较多,涌现出的“高手”也不在少数。就这个方面来对照,相对地比那些”专业”盆景园占有优势(主要指国有制的老盆景园)。

 

      但是我们专业性的盆景单位(含少许的私家盆景园)由于长期处于稳定性尚好及半封闭式管理的环境中,形成了专业人才比较集中,技术管理水平扎实的特点,他们所保存的老作品,尤其是数十年上百年盆龄的盆景之多之精是“民间业余群体”所不能相比的,在盆景的延续和留存方面为我们的艺术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受体制管理的限制,经济及文化的差异,他们在开拓性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束缚,交流性不足加上新作品少是主要特征。在一定的时候里,“老面孔”占了主体,”吃老本”的现象则比较突出,与自己的影响力有时是不协调的。

 

      但是由干历史的原因,多年来凭着他们自身的条件在盆景界依然占据和保持了重要的地位和威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他们的地位显赫,大家对他们的器重也就多了一点,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盆景艺术的发展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心急不得,与“淘米做饭”不一样,但也不能停,停下来是没有出路的,不进则退,因此我们应该不分你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所以希望这些有实力的单位,能在制作开拓性方面为盆景艺术的发展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引领共进。  

 

      还有一些朋友,他们的基本功相当不错,剪、扎、缠、绕都很棒,遗憾的是他们只会作单一的造型,数十年来都不变,思路狭隘,突破不了本地文化的束缚,遇到新的树材和新的树种就感到无从下手了,自我创新的意识不够。这种现象虽然是少数,但在全国各地都有存在,加上市场与艺术的碰撞,他们所作的商品(作品)依然有著一定的接收层面,从长远考虑,这种商品(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品味的提升,经济水平的增强,势必会逐步减少。因此我们许多专家和同行呼吁“争当艺术家,少做匠人”。

 

       那么什么是艺术家和匠人的区别呢?(艺术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盆景艺术理论专家及活动家,二是有着丰富的造型意识并能实际制作的大师级的艺术家,这里主要是指后者)。笔者粗浅地认为:艺术家应拥有较为厚实的对其艺术研究的文化积累,制作思维严谨,想象力丰富,不单调,其作品的艺术性较强,有文化内涵,捕捉素材的水平较高,定位准确,并能通过自己的操作,将其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而所谓匠人的艺术范畴就比较狭隘,为了作树而作树,机械、单调的特点较明显,千篇一律,制作理念比较浮浅,作品的匠气较重,有人戏称为“老三篇”。

 

    就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匠人不能不要,但要开拓思维,用他们的基本功为制作新作品而服务。艺术家固然重要,但基本功也不可没有,“眼高手低”者总是令人遗憾的。因此我们应该多交流,多接触,扩大制作的艺术范畴,以充实和丰富自我,做一个“文武双全”的艺术家。  

 

      盆景事业队伍的扩大对盆景艺术的提高和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基础层面的技术含量有多少,普及的水平是否完美,有多少人能够勇挑发展的大梁,这些问题确实是我们大家应该加以关注的。欣慰的是有些单位领导、私家盆景园主、地方协会的骨干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为此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他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就是一种好方法,既促进交流,又扩展眼界,同时还增添补充新的素材来改变工作的狭隘性,为提高制作而创造条件,为壮大“艺术长城”增砖添瓦。这些措施的贯彻势必会带来积极的效果,在这里我们预祝他们事业永成,艺术长青。 

 

     要想使制作的理念能够成功,必须要解决一个审美观的问题,我们许多的前辈和专家们为此奋斗毕生,中国的盆景事业有了今天的进步和辉煌与他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开拓发展,提高前进,依然离不开这个主题。审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一的思维比较空洞,我们心中应该有一个逐步认识提高的思维,这其中有一个中国文化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当然“艺海无涯”,“活到老,学不了”,但愿在提高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我们不能保证不缴“学费”,但要少缴,一辈子都在缴“学费”就令人失望了。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这是一句老话,但又不得不提,离开了大自然和中国文化艺术的熏陶,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观察自然,结合我们已经积累的经验,促使变化之美、意境之美在作品中得以体现,同时也要展示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制作盆景新作品,首先要解决素材的问题,素材的选择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老盆龄或已经制作成型的,有的是刚购进的山采树,等等。这其中有的可以制作,有的则是新作,一件好作品是要经过多次构思、多次调整才能成功的。盆景杂志上已经有过许多国内外盆景制作的介绍,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在发现和面对这些素材时,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力求捕捉要点,如我们看到一棵“山采”的松树,依据它的自然条件(主干、侧枝及条点),有60%的成分可设想作“临水和半悬崖式”,那么还有40%不理想的成分怎么办?

 

      一是看能否一调整改造或调整后的效果,二是看现有的技术能否达到调整的目的,如果设想可以达到,那么就选定,相反,就放弃。对于这些所选之材,有人会说,“你能看到几层?”或“你能看到几年-”这个“看”字实际上是指我们心中定位思考能力有几层把握。“看”得深远、“看”得全面,其作品的效果就理想,“看”得不实,“看”得较为肤浅,效果就欠佳。选择不同树种的材料,最好能结合它们本身的自然特征,并在不同树型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去体现它们的自然特色。

 

       树种之间的相互参照制作不是不可以,但有条件的就没有这个必要,越能贴近自然文化的美学,在艺术的展示成就上就越成熟,匠气性就越少。用杂木树种和松柏树种相互去临摹各自的自然特色就显得有些多余了,因为它们各自的条件和结构是不一样的,所展示的艺术景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对任何一件作品的构思,力求全面,细心观摩。在这个“看”字上多研究,结合多种艺术的树型设计及调整的许可性和科学性,把动态变化、疏密对比、灵气体现、个性展示,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我们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推陈出新是方向,是艺术发展的动力。

 

      优秀的作品能够给大家带来振奋、赞叹和享受,并具有导向性,这无疑是一件好作品应该具有的影响性。制作需要借鉴、需要充实、需要开拓,愿我们一起努力,多制作好作品,为我们的艺术园地增加绚丽的光彩,为我国的盆景艺术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徐曼)

 
标签: 盆景素材
>更多关于盆景素材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3.632 second(s), 651 queries, Memory 4.1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