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日期:2018-03-24 11:48:34     浏览:30    
核心提示:微型盆景的主材是树木,获取树材的主要途径有市场选购、荒野采集、扦插、分株、高位繁殖等方法。
   微型盆景的主材是树木,获取树材的主要途径有市场选购、荒野采集、扦插、分株、高位繁殖等方法。
 
一、市场选购
        人们在商场购物时一般注重商品的外表与质量,到花木市场挑选树材也同样如此。一棵好的树材大凡需具备的条件是:树干要下粗上细、健壮有力、树皮有点特色,或光润、或斑、或有颜色、或有韵味;主枝配合主干组成的自然形态要租细合理、疏密得宜;树根要发达.盘旋交错或粗壮隆起的也不错,树叶要细小、健康。其实树形条件不一定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有些外在条件并不完美的树木在行家眼里却是有用之才,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树木尽管“貌不惊人”,但很有可能经过剪截、疏剪、造型、修饰等一系列“整容手术”后会变得“眉清目秀”,成最好品,这说明行家更看重树木的质量看重它的内在潜力。
        
        选材的诀穷说穿了就是长期经豸验的积察和不断实践的成果。读者在动手制作微型盆景一段时间之后也照样能够逐渐领悟选材的关键且用于微型盆景的小型树粧不像老柱要求那么苛刻。小树柱生长速度快,易萌发,耐修剪,可塑性强。相对而言,好的素材多,挑选的余地就大。
 
 
二、荒野采集
        在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前提下,可以到郊外、山野、河谷、路、废墟等处寻见野生树柱。不少树柱受到自然界风雪雷雨等外力作用形态改变,多显苍老、虬曲、质化,这对于盆景制作走捷径提供了方便,而且那些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野柱更适宜作盆景素材,略加改遣后就能成为理想的树坯。常见的野生柱有梅、黄杨,六月雪、米叶冬青榆树等。
        
        
       外出采集时间安排在当地秋季落叶至来年开春发叶期间为买。如有把握可以就地对选中的树材做些初步步疏剪,把超长枝干截短。取回后有必要对树柱作调整性修剪,随后植入泥盆培养。刚入泥盆的树材管理要比平常更加精心,土壤水分比正常情况略多一点。过后主要是绕控制生长长、控制外形来进行树坯管理
 
三、扦插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扦插是微型盆景获取树材的重要方法。好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作者惊喜地发现雀梅盆景内多了几株小在梅,原来是早先修剪树桩时没有及时清理盐面,有些散落的枝条生根成长,发育为独立的小值梅。此后在其他树种修剪时便有意识地选择多余的、资态好的枝条进行插,最终做成了多件指上盆景小品。
 

 
      其实,只要环境条件适宜,许多树材都可以通过扦插方法取得。具体做法是:常选择春季时节或空气湿度大、阳光少、气温适中的梅雨天,从修剪盆景时所弃下的枝条中选取较健壮、有形的枝条插入泥床里,加以养护。一段时间后,枝条发根
便成为独立的树体。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从小盆小叶合欢的树丛中选择、剪取1—2年生粗壮而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插穗。
 
插条下端的剪口应有一定的斜度,切面须平整。将靠近切口的枝叶剪除,但需保留3—4个节芽。
 
扦插的入土深度应为插条长度的1/3-1/2.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插床要使用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配置土壤(山泥:河沙:草木灰=3:1:1)。完成枝插后需要每天像插条立即浇一次透水,过后需每天向插条喷雾2—3次,同时应注意插床泥土不宜过湿。
 
四、分株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活率高。分株就是将灌木类、藤本类等植物根茎部萌发的新株分切开,培育成独立的新植株。常録树种的分株时间定于春秋及梅雨季节均可。分耕株操作时,切取的新株应带上部分须根和宿土,这样容易成活。
 
 
五、高位繁殖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对于母树分枝中超长、粗壮而姿态尚可的枝条,可在其生长旺盛期内实施高位繁殖(高接法)。具体做法是:在合乎造型要求的枝干部位,用锋利刀具进行环状切割,皮层深度以不伤及木质部部为度,长度约为受割枝干直径的2倍。随即将这段皮层剥下。然后在所剥皮层的下部用绳子固定塑料薄膜。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
 
       
       翻起薄膜,形成圆袋状。再往圆袋内均匀地填满掺有少许蓄苔藓的湿润培土,让它严密地覆盖住枝干的受创面。随后将塑米料圆袋收口扎牢,适时喷水,让袋内培土保持一定湿度。约一个月月后,可透过塑塑料薄膜看到根系生成,此时便可从生根处下部截断枝干,修剪好上部枝叶,转入移植管理。
 
 
>更多关于微型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9 queries, Memory 0.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