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岭南盆景制作中怎么截干的方法

日期:2018-05-06 12:01:01     浏览:36    
核心提示:先驱们对岭南盆景如火如荼的制作热潮催生出了“截干”法这种新的方法。对大自然的向往、领悟也让他们把截干法延伸到枝托、树干的结顶和枝托的结尾。
 截干蓄枝的方法
 
       当获得一棵原生桩时,先根据树种和树形的特点,构思好作品的形格,制定出培育的蓝图。根据步骤,确定第一段的最好长度后进行锯截。锯截前,尽可能找到能用作第二段的理想芽位,并留长一些,待芽位萌发出新芽,并达到一定的粗度时,再截去多余部分,这样第一段树干才算完全截到位。岭南方法虽然基础坚实,但其形成才短短几十年光景,因而仍处于整合、统一和发展阶段。以前有很多南盆景名家及书刊将此法称为“蓄枝截干”法,但由于干为主、枝托为辅,便逐渐被统称为“截干蓄枝”法。
 
       亦曾有人将“以侧代干”法代替“蓄枝截干”法,说明在早期创始阶段,前辈们就算获得的是一棵经伐木人或樵夫数次砍伐而变得左右摆动的天然野桩,仍旧对其赞赏有加。自此追寻、仿效、培育、寻访天然野桩受到了当时广州盆景爱好者的追捧,他们成群结队上山挖野桩,引起了樵夫们的注意。有些樵夫干脆改行专门从事挖野树桩。当时广州的文德路、陈家巷、玉带濠、登峰路、西荣巷、惠福路、海珠路、清平路等相继成为树桩盆景的集散地、售卖场。

 
岭南盆景制作中的截干法
 
       新发现能够成就新制作,先驱们对岭南盆景如火如荼的制作热潮催生出了“截干”法这种新的方法。对大自然的向往、领悟也让他们把截干法延伸到枝托、树干的结顶和枝托的结尾。于是,一种以大自然为题材、充满苍古奇雄又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新型盆景——“岭南盆景”,在万人向往、万众倾心的狂热中诞生了。
 
        截干法是天教,是大自然的伟大杰作,它并非谁的首创,也非广州地区所独有,全岭南地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存在,就像歌仙刘三姐的歌——“深山老林处处有”。然而聪明的广州人却把截干延伸到蓄枝截枝上,将截干与蓄枝二种方法结合起来,成为岭南盆景的主旋律,并使其令人一见爱慕、一见倾心,迷倒万千爱好者。真是不得了,了不得!
 
        而现在的截干、截枝的近树造型,往往因树而异,在选择以侧代干的同时,亦可以把侧芽去掉,留正面顶心芽往左或右拉弯(岭南派称“带枝”或“教枝”,北派称“拉稍”),并使留的芽长出的第二段有2个弯,叫做“侧枝去、顶心留”。然而在初始时前芽曾被认为是顶心枝,顶心顶肺不好看,是大忌,因此喜欢斩顶心,留侧枝。

在第二段选出高位后芽并培育出第三段主干,又留正面顶心芽向左右拉弯,使树干前后左右都摆动,形成具有动感的龙腾之势。这比起仅以侧代干形成左右摆动、前后是大平面的蛇形树干更生动写意、更有立体感,这是蛇行与龙腾不同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第一段的芽位留前芽来培育第二段是因为第一段树干最粗,伤口很大,留前芽可遮挡截面伤口,这也符合“欲后先前”的法则。
 
        拉弯时注意前弯和后弯的处理是有区别的:前弯不能太大,大则顶心;后弯不能太小,小则没感觉,即所谓的“微前急后”。上文提到,第一次截干时先留长一些,待第二段生长稳固时再在第二次截准。而有些树种在截面长出了新芽(俗称“刀口芽”),就可以一次到位而不需要进行二次截干了。一刀两段(即通过拉弯技术,让一段长出 2 个弯)相比一刀一段(1个弯)更好,是因为一刀两段处理的枝干更有动感、美感、成熟感和较长的截干法节省了一半时间。

 
岭南盆景制作中怎么截干的方法
 
       事实上,岭南地区也有些树种不适宜截干,一般木质越密实的树种生长越慢,截断一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长成第二段。比如黄杨木 Buxus sinica(又名千年矮)不能使用截干法,只能与生长缓慢的北方树种一样,通过拉弯、蟠扎进行处理(图 1)。
 
       岭南盆景技术要求每个作品都是一棵完整的天然大树的缩影(图2 ~ 4),而单独看其中的每个枝托、每个分枝,也要能成为一棵完美的大树。也就是说,在进行主干分段造型的同时,也用树干的截干法对枝干进行截枝造型,其长度由与整体的比例而定,但每段基本要求有 2个以上的芽位。主干造型以力度为主,较为粗犷;枝托造型讲求细腻和多样化,要有刚有柔、有曲有直、有高有低、有左有右、有上有下、有前有后,从而使其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前后左右的枝托都要围绕着主干布局,形成完美的整体,同时各枝托之间,要脉络相通、顾盼自如、穿插争让;左右枝托之间要轻重有别、主次分明,每个独立枝托的分枝要前低后高,前高则遮干,后低却被干遮;整体效果要求前不掩后、疏密相宜、交相辉映、佳景天成。整个制作过程和效果始终贯穿于自然、形成于自然、效仿自然、超越自然,从而创出巧夺天工的奇迹。正所谓“天工人可作,人工天不如”。
 
>更多关于盆景截干蓄枝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1.756 second(s), 324 queries, Memory 2.2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