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宁波虹星村每年把50万个微型盆景发往全球

日期:2016-01-08 15:21:29     浏览:11    
核心提示:一盆盆景就是邵旦连接世界的渠道。在虹星村,无数个不同年龄段的“邵旦”们用这种方式触摸世界。据统计,这个只有1000多人的小山村里,九成村民种植盆景,全村及周边盆景基地达一万亩,每年约有50万盆微型盆景从这儿奔赴荷兰、
 宁波虹星村每年把50万个微型盆景发往全球
 
 在宁波江北偏远的虹星村里,20多岁的村民邵旦蹲在家门口敲敲打打,几条木头片转眼装钉成一个长条型的木盒子。
  邵旦把一盆七八厘米高的枫树盆栽挪进盒子里,垫上软海绵固定,再套上外包装纸。
  盆景取名“红色记忆”,枫叶设计成片片云朵状,如夕阳炫丽染红天边,它是邵旦回到山村搞盆栽的第一个作品,作品从创意到成型,约摸花了三四年时间,不过只要三四天,它便会带着这位年轻一代“盆景师”的心血和创作思维,远赴荷兰,最终或会出现在某个欧洲家庭,或是装饰某公司、某会场。
  一盆盆景就是邵旦连接世界的渠道。在虹星村,无数个不同年龄段的“邵旦”们用这种方式触摸世界。据统计,这个只有1000多人的小山村里,九成村民种植盆景,全村及周边盆景基地达一万亩,每年约有50万盆微型盆景从这儿奔赴荷兰、意大利、法国等世界各地,年产值7000万元。
  城市向往农村,农村通往世界。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这个村走向世界的重要动力。
踮起脚尖 够着老外的钱包
  虹星村距离宁波城区近一个小时车程,曾经偏远的区位、贫困的经济,让它像许多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样存在着。
  山村唯一可以依靠的便是那方水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后,整个村庄都以种植花木为生。可是,交通不便,抬升了花木的运送成本,虹星村也在众多的小山村里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山村求变。
  56岁的邵秋良年复一年,把村里的花木押送到大上海,上海的新鲜事物跳进了这位老农民的视线里,眼花缭乱,拨动了蠢蠢欲动的心弦。他知道了花木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盆景,也知道了小小盆景是金发碧眼的老外们的“心头好”。
  1985年,邵秋良不再卖花木了,他要“踮起脚尖”够着老外的钱包。
  四年后,第一批盆景造型完成后,邵秋良信心十足跑往上海销售,可是没路子,寸步难行。尤其不懂英语,不懂出口的繁杂手续,最后只能依靠一家贸易公司与老外做生意。
  “那时一个盆景,我们能赚十块钱左右,除去成本所剩也不多,并不像之前了解得一样利润很高。”邵秋良很纳闷,后来他才渐渐摸清了门道,自己辛辛苦苦培育四年的花木,大部分收益被贸易公司这个中间商赚取了。“我就像贴牌的‘代加工厂’,一块美金,只能拿到3块钱人民币。”
  比“少赚”更棘手的是压货。因为没法直接接触到外国客商,讯息不通,产品常常不对味。
  土生土长的邵秋良秉承了小山村农民特有的固执,他一面积累客源,一面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外的流行时尚,改进产品,等待谈判的时机。
  2003年开始,邵秋良了解到国外对盆景无土栽培的新要求,花费高额成本引进无土介质技术,用椰糠代替泥土,花卉的品质提高了,死亡率下降了,方便出口。过硬的生产技术也帮他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了这张证书,今后我的微型盆景可以直接在意大利、法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生产销售,花卉苗木产品出口销售的路又宽了。”
  产品是王牌。渐渐的,邵秋良的盆景有了名气,很多外国客商自己慕名而来,第一笔“自主品牌”的生意接下了,一盆盆景平均利润有30%左右,第一年出口销售额就达到80万美金。
  接通了海外路线,邵秋良种植基地不断扩大,如今已经有800多亩,有盖斑叶冬青、杜鹃、六月雪等20多个品种。
领走“T台” 让泥土生长时尚
  一大早,52岁的村民郑国明来到他360亩的盆景园,径直进了办公室,打开电脑,操作起来。
  郑国明可不是迷恋网游,他的整个盆景园就在这电脑里。
  电脑屏幕可见摄像头传回的盆景大棚的实时状态,先进的温感系统,监测着温湿度。“一号棚,室温26摄氏度,土壤温度32摄氏度……”郑国明发现棚内温度超高了几度,立马点点鼠标,按下自动灌溉按扭,大棚内便喷出一阵水雾降温,看外面日头渐浓,他又按下了遮阳篷的控制键,大棚的“阳伞”便缓缓升起。这样,不过几分钟,屏幕上提示,大棚内的温度下降了,一切精准无误。
  玩转现代化农业的郑国明,几年前只是一个打理自家10亩农田的普通农民。“那时,我像很多农户一样,帮老外种植一些最简单的盆景,一年也就赚个几万块钱,跟种田没什么区别。”
  不过和世界接触,打开了郑国明的眼界。一次,他听来“收货”的老外说,国外种植都是全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大大降低损耗,也提高了质量。这句话,他听进了心里,琢磨着自己种盆景是不是也可以标准化生产。回来后,他便抵押掉农房,贷款投资了900万元,租地搞起现代化盆景棚。
  “这样的盆景园不仅国内少见,就连欧洲客商来看了,也竖起大拇指。”郑国明颇自豪地说,如果把盆景产业比作时尚“T台”,如今他们小山村的盆景可以在米兰“时装周”上走秀了,可给小村挣脸了。
  “T台”上领走的优势慢慢显现了出来。郑国明告诉记者,每年开春时,外国客商都会来下订单,但是下的是预定单,等三四年后盆景成形了,才会真正确定定单。一般,他们根据客户的预定单来“招兵买马”,可是病虫害、水份温度等等,都会影响盆景最终的产量,以前靠人工培育,只有50%能最终成品,而现在,他培育的金钱松盆景几乎极少有病虫害,成品率达到95%。
  如今,郑国明的现代化盆景大棚里,每亩产值达到2万元,一年总产值约700万元左右。
  小村领走“T台”的努力还在不断发酵。
  在另一个盆景大户的园区里,600平方米的盆景消毒车间投入使用,里面的设备算得上是国内顶尖配置,可同时消毒3个集装箱的盆景。一个2000平方米的盆景电子商务园正在小山村里投建,目标打造成为全国性的盆景网络市场。郑国明对此十分看好,他说:“虹星村本身就是全国最大的盆景基地,而网络可以融合全国各地的盆景产业,小村有望成为像余姚塑料城一样,定期发布价格指数,掌握产业中最重要的定价权。”
  随之在小山村里即将启动的是盆景网购服务的先进理念。“我们想做成售后取胜的网购,比如,每个盆景都有二维码,独一无二,万一买回家养不活,还能回来换新盆景等等。”郑国明憧憬道。
解码“时尚”
盆景栽出中国风
  今年国外T台上又流行什么元素?国际彩妆搭配什么格调?这是30多岁的村民陈金龙时下关注的事儿。
  陈金龙可不是什么画家或服装设计师,他是虹星村年轻一代的“盆景师”。
  “盆景要做好,离不开艺术。”陈金龙说,就拿简单的五针松来说,有千万种造型,那时候他看到国外有一盆球形的五针松,很时尚,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在做,便尝试造型,经过五年培育成形后,老外来看样品,却抛来一句:“过时了,而且到处都有!”
  原来,简单的盆景造型是极易模仿的,他这边还没开始产出,广州那边已经学了个大样,一年要产出几万盆这种造型的盆景,那年陈金龙几千盆盆景滞留手上,损失惨重。
  “时尚瞬息万变,而盆景培育期长,所以要真正做出高价盆景,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一味追逐时尚。”从那时候起,陈金龙不再依样画葫芦,而是开始了按自己的理解来设计盆景。
  走进陈金龙的盆景园,便会发现,今年,他家的盆景比别家的要高出十几公分,这样一来,即便是同样的造型,他的盆景看起来挺拔而繁茂。“把盆景加高是受到一个外国设计师的启发,他在设计桌椅的时候,喜欢把椅背拉得长长的,椅子看起来轻瘦,线条很美。”这批得益之作帮他赚足了美金。
  尝试是有“风险”的,每个人对时尚的偏好有所不同,所以陈金龙总是“做不大”,他的盆景基地只有100多亩,在虹景村里只能算得上小打小闹的规模,却绝对是独特而个性的存在,他乐此不疲。
  为了控制风险,陈金龙每批的设计大多只有几百盆,价格却高出别家两倍左右。
  时尚,陈金龙有着自己的解读。“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他的作品里,中国元素慢慢渗透,且越来越浓。
  比如,一盆名为“水彬丛林”的设计。每盆挑选五六根笔直的水彬错位种植在一个盆里,远远看去,像水墨山水中的意象丛林。而另一些盆景简单地加入些假山假石,一下子让盆景有了生气,亦是中国水墨画的精神所在。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盆叫“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盆景造型,拿红色的腊梅当主干,侧面是一块平板式的石头,像一面围墙。“这个创作的神韵就来自中国的古典诗歌,很多略通中国文化的老外极爱这样的设计。”陈金龙说道。
  不过,最让陈金龙得意的是根式盆景,他把植物的根部留在泥土之上,造型成拱桥等多种事物,就像千年沧桑穿越而来,极有意境。
  “很多年前,我们在追赶外国人的喜好,很多年后,我希望看到中国的时尚可以影响米兰。”陈金龙这样说。如此这般,在这个看起来还有些土气的小山村里,便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时尚盆景,那是小山村试图改变世界的野心。
 
 
>更多关于宁波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782 second(s), 76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