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扬派盆景万氏技艺传人寸尺盆中妙手裁景

日期:2016-12-21 12:35:04     浏览:3    
核心提示:扬派盆景剪扎技艺是万家祖传的技艺。万家祖辈从清代乾隆年间就开始剪扎盆景,至清咸丰年间万家花园已负盛名。第四代传人万阳春被召进宫专司盆景,被慈喜太后赏识,赐以“红顶”,万家花园被赐名“阳春花局”。上世纪六十年代,扬州已无盆景一代宗师,为了抢救、保存明清老盆景、传承古老的扬派盆景技艺,第五代传人万觐棠携子受邀到瘦西湖公园主持盆景工作,

扬派盆景万氏技艺传人寸尺盆中妙手裁景

父子兩代傳承人正在交流揚派盆景萬氏技藝。庄文斌 攝

扬派盆景万氏技艺传人寸尺盆中妙手裁景

設計盆景造型。

扬派盆景万氏技艺传人寸尺盆中妙手裁景

精心修剪枝葉。

扬派盆景万氏技艺传人寸尺盆中妙手裁景

核心提示
 
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浓缩的景”的盆景是集中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扬派盆景,融“诗、书、画、技”为一体,堪称中国盆景艺术代表作,它那“一寸三弯”的制作技艺可谓独步天下。随著不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如今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扬州有一批潜心从事、传承扬派盆景剪扎技艺的工作者,今年43岁的万朋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扬派盆景万氏技艺第七代传人,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万瑞铭的儿子,他的爷爷则是扬派盆景一代宗师万觐棠。
 
自幼随父学习家传盆景绝技,潜心钻研盆景制作三十余年,从十几岁独立制作出首个盆景作品,24岁参加第四届全国盆景大赛就获得一等奖。万朋说,干这一行,就要坐得住“冷板凳”。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而他用三十年磨出的不仅是一双饱经沧桑的茧手,更是一座虯曲多姿的“盆景王国”。
 
自幼受家族熏陶随父学艺
 
“生在万家,就让我这一生跟盆景结了缘。”万朋说。
 
扬派盆景剪扎技艺是万家祖传的技艺。万家祖辈从清代乾隆年间就开始剪扎盆景,至清咸丰年间万家花园已负盛名。第四代传人万阳春被召进宫专司盆景,被慈喜太后赏识,赐以“红顶”,万家花园被赐名“阳春花局”。上世纪六十年代,扬州已无盆景一代宗师,为了抢救、保存明清老盆景、传承古老的扬派盆景技艺,第五代传人万觐棠携子受邀到瘦西湖公园主持盆景工作,为“扬州盆景园”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扬派盆景一代宗师,其子万瑞铭也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万氏在扬派盆景乃至中国盆景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父辈们开创了扬派盆景万氏技艺的辉煌,现在轮到我了。”万朋说,从小他就是在盆景园中长大,耳儒目染爷爷、父亲对盆景的剪扎、制作,“记得我还是孩童的时候,盆景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自幼受扬派盆景文化熏陶,万朋对盆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旁边看爷爷和父亲制作盆景,经常一看就是大半天,“觉得盆景制作很有意思,我的性子也比较静,长辈都说我适合干这一行。”
 
1986年,正在读小学的万朋放暑假,他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出去玩耍,而是向父亲提出要学习盆景制作。面对儿子的要求,万瑞铭非常支持,为此他特地去收购了几百盆幼苗,来给儿子练手。就在那个夏天,扬派盆景技艺的大门向万朋敞开了。
 
学艺是辛苦的,传统的扬派盆景以“棕丝精扎细剪”为核心技艺,以“一寸三弯”为代表的精细严谨的制作工艺闻名天下。“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植,要想学好非下苦功夫不可。”万朋回忆说,那时候每天学艺时间都是上午三小时、下午三小时,雷打不动,学习如何选材、如何剪扎。岁数小,又是刚开始学,手上没劲道,一会工夫手上就磨出个水泡,一碰就疼,但父亲没有放鬆要求。
 
“父亲说,你自己提出要学,既然学了,就要学好,不能半途而废。”万朋说,父亲平时挺和蔼,但一到盆景跟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父亲常说,我们吃手艺饭的,要对得起手中的剪刀,对得起祖辈传下的技艺。”
 
寒来暑往,每个寒暑假,万朋都是在盆景前度过。“每一项绝技绝活都需要长时间的潜心学习,年轻人更需要有老一辈艺术家的恒心和毅力。”渐渐地万朋能够独立进行盆景创作,每次制作完成,父亲总是认真审视他的作品,指点他如何在制作和造型上进一步提高。
 
数十年寸尺盆中雕琢艺术
 
走进瘦西湖盆景生产班的大门,造型各异的盆景令人目不暇接。小园内,道路两旁皆是古气横生的盆景佳品,有的庄重古朴、气势磅礡﹔有的婉约优雅、恬静自若﹔有的新奇古怪、千姿百态。
 
这裡就是万朋工作的地方。1992年,万朋正式进入扬州盆景园(扬州市扬派盆景博物馆)工作。几年的磨炼,让他的剪扎技艺日臻成熟,将各派盆景之长,融入祖传技艺之中。1997年,年轻的万朋收获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奖项——第四届全国盆景大赛,他的作品《凌云》获得一等奖。“当时非常兴奋,这可以说是对我从事盆景工作的一个巨大鼓舞。”万朋说,随后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盆景工作中。
 
在扬州众多的“非遗”项目中,扬派盆景算是比较特殊的,因为盆景的树木,总是在不断生长。对于盆景,我们习惯说制作,其实一件盆景艺术是通过多年精心“养”出来的。“盆景是用时间雕琢的艺术,别看它们尺寸小,从上盆培养到制作定型,每一盆都是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功夫,成型之后,还要时时修剪、养护,专业术语叫作‘复片’。”万朋说,为了照顾这些宝贝,他经常忙活到后半夜。
 
对于万朋来说,他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复片”的过程。看上去,他的人生历程,和同龄人并无太大差别。上学、工作,进了一家单位,就一直工作至今。其实,正如“复片”总在细微处入手一样,万朋也在不断调整著自己的方向。不懈地钻研,刻苦地努力,一点一点让自己从一个新手,成为业内行家。
 
数十年间,万朋利用传统盆景技艺精心养护遗留的明清盆景,熟练操作扬派盆景规则式造型技艺,不仅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古老盆景养护经验,而且制作创新扬派盆景的技艺也日臻成熟。
 
离开根基的创新不能长久
 
盆景是个小众化消费品。侍弄它们,需要同时具有经济实力与大量时间。随著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大院平房住进高楼大厦,盆景的生存空间被一再压缩,它们正离老百姓越来越远。
 
作为扬派盆景新一代传承人,万朋觉得肩上担子越来越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隻有政府的扶持是不行的,要走市场路子。”万朋如是说。
 
万朋告诉记者,在即将开园的瘦西湖景区“花都汇”将设立一个瘦西湖盆景直销中心,打造成园林式盆景艺术展销馆,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外以实体盆景展示销售为主,营造精致园林景观﹔室内馆体现园林元素,以盆景拍卖、商务洽谈及DIY体验为主要功能,辅以精品盆景、精品盆栽展示销售等,并举办盆景大师创作表演、盆景拍卖会、盆景养护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万朋说,希望能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扬派盆景,喜欢扬派盆景。
 
对于扬派盆景的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万朋认为,虽说艺术也要商品化,但是不能奢望其像一般商品那麽普及,不能一味“照顾”市场,而将其变得简单化、程式化。现在的人们更喜欢自然式的造型,而不太喜欢有过多人为雕琢痕迹的作品。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抛弃传统的技法,恰恰相反,隻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可能有所突破。离开了根基的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不能长久的。“扬派盆景最重要的是吸收市场理念,在完整地保护、传承好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一些既符合现代审美情趣和市场需求,同时又不失扬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新作。”(吴涛)
 
标签: 扬派盆景
>更多关于扬派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2.266 second(s), 256 queries, Memory 1.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