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盆景中的文人树自诞生以来 即以其鲜明个性

日期:2017-09-06 12:01:24     浏览:19    
核心提示:文人盆景,不是盆景的全部,而且从今后发展趋势看,也很难成为主流,但它无疑是盆景文化中最精粹那一部分,是盆景中的“象牙塔”。因为文人树、文人盆景,无论进入门槛还是表现难度都较为严苛,决定了能走向和驾驭它的是少数人,否则,也不会被称为盆景中的“高雅形式”了。
 文人盆景,不是盆景的全部,而且从今后发展趋势看,也很难成为主流,但它无疑是盆景文化中最精粹那一部分,是盆景中的“象牙塔”。因为文人树、文人盆景,无论进入门槛还是表现难度都较为严苛,决定了能走向和驾驭它的是少数人,否则,也不会被称为盆景中的“高雅形式”了。   

 

   盆景中的“文人树”自诞生以来,即以其鲜明个性、易于辨识的风貌给入留下深刻印象,以致于圈内人一见到清瘦、高飘、疏枝简叶的树木形态,即名之日“文人树”(或“素仁格”),似已约定俗成。但回顾盆艺历史,综观当前创作现状,感觉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当真这样的话,这一寓意深刻、意味深长的创作形式也就失之苍白、流于轻飘了。下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人树的渊流、形式、精神、现状、称谓以及前景等作一简略辨析和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思考远未成熟,所谈仅为积年来的一些粗浅感受,意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这种创作形式的兴趣与思考,从而推动“文人树”研究不断趋向深入,为创作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系统、成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盆景中的文人树自诞生以来,即以其鲜明个性

 

   一、“文人画”与“文人树”。说及文人树,就无法回避文人画。作为中国画主流的文入画,干百年来,在中国文化艺术版图上一直占有重耍位置,并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深刻影响。何谓“文人画”?一言以蔽之:文人作的画,即:有着较深文化修养的文士阶层所作绘画。文人画尤其强调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其次才是绘画技巧。  

 

  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于1922年,朔本正源,著《文入画之研究》一书。他认为“文入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确为会家之言,中肯之论,对近世中国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盆景中的“文人树”,即脱胎于“文入画”,其产生与发展,都与文入画有着紧密联系。漫步中国山水画长廊,时常可见清逸高飘、枝简叶疏的树木姿影,形态、韵味均极高妙。作为以自然界优美树木为创作蓝本的盆景人,面对前人如此丰饶的概括提炼,自然不会视而不见。赵庆泉先生曾明确道出:“我的许多盆景创作,如早年的《八骏图》、《小桥流水人家》,后来的《饮马图》、《烟波图》、《垂钓图》、《古木清池》等,直至现今的一批文人树作品,都受到了《芥子园画传》的深刻影响。曾经有人为文人树源自何方而争论,我以为无需争论,因为都是受中国画的影响。” 

 

   作为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的日本盆景,自然概莫能外。“文人木”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明治时代(公元1 868年至公元1912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在我国风行开来,统称为“文人树”。 

 

   关于“文人树”的定义,各有说词,但大致倾向这样两个方面:一、外形上讲求孤高、清瘦、简约。二、意境上追求静寂、恬淡、清雅。从目前所能见到的这类创作看,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涵表现,均如此。 

 

   与之相较,我国“文人画”传统则汪洋浩瀚,阔大丰富,远不是“文人树”以上特征所能概括比拟,且历代大家辈出,高峰林立。尽管同属“文人”族系,但风格各自不同,如董源之温雅秀润,李成之萧淡清旷,范宽之峻重雄强,渐江之冷峭清寂,八大之孤愤奇崛,吴昌硕之苍茫古厚,黄宾虹之蓊郁华滋,皆风格触目,一眼即可辨识。他们各以其强烈独特的画风,辉耀画史,百代标程,沾溉无数后人。文入画的题材、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只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才情,即称“文入画”。元代文入画代表倪云林,画风萧疏简淡,超逸空灵,以少胜多,影响深远。与他同期的王蒙则铺天盖地,千岩万壑,繁密苍郁,亦成一代宗师。这样的例子,一部中国文入画史,不胜枚举,文入画风格、面貌的丰富性于此可见一斑。可以说,有多少种气质秉性,就有多少种与之相应的画风。这样的艺术道路,才会吸引汇聚越来越多的人才,越走越宽。  

 

  “文人树”不然。上面谈到,它的外部形态及内涵表现都已“被规定”,超出这个范围,便不能称作“文人树”。由此可见:文人树这种表现形式,尽管风格突出,但深受局限,表现领域远较文入画狭窄。关于这点,下文将专题提及。 

 

   如果将“文入画”比作~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话,那么“文人树”,便是这树上的一条枝干。以人譬喻,有如母与子。

 

    二、表现形式和内在要求。尽管如此,并非文人树就无路可走,或行之不远了。艺术诞生于约束,死于自由。绝处逢生,在限定中求突破、寻发展,才是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应有的态度。也就是说,在规定范围内,一样可有精彩表现,有如刀尖上的舞蹈,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中方见舞者过人本领。

 

    特殊的表现形式,必然对创作者有所要求。当前文人树创作之所以鱼目混珠、赝品流行,就在于很多作者不具相应资质,力不胜重,当然也就步履蹒跚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人树”,应具以下属性:一、性情,二、天赋,三,学养。这是“文人树”这种表现形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入场券。之所以将至关重要的“学养”排在最后,实不得已。文人树之所以为文人树,就在于这个“文”字,凭藉此,区分于匠人之作。但从目前看,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盆景人,较为少见。

 

不妨遍问当代盆艺人:有谁当真饱读诗书,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其实这个问题大家自己有数,毋庸我来置言,也因此,重点谈以下两点: 

 

   性情。艺术作品一个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情达意,无论有心与无意,一个人的个性、情怀,总会在作品中流露,所谓文如其人,即是此意。素仁先师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清虚静寂、孤高脱俗的性情和襟抱,也因此,作品才气象不凡,远在时人之上。性:情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美术史论家陈传席曾专意谈及:“在‘元四家’中,王蒙的技法最为全面、纯熟,面目也最为多样。从王蒙的画中所能学到的技巧是可以大大超过其他各家的。但艺术所给人的深刻印象以及巨大的感染力,不是技法之全面和纯熟,也不是面貌之多样,而是个性之突出、形象之鲜明、境界之特殊……王蒙的画技法和显示出的苦功高于倪瓒,而他的影响和深刻印象却低于倪瓒,故知才分和成就之高不在功力之苦,而在胸襟、情怀之不俗也。”此言可证素仁,亦当证之于文人树。

 

    天赋。这里指形式天赋,即造型的敏感与直觉。在“文人树”塑造上,特别强调精炼简约,以极少的枝数,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象。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依赖线条,以精准的拿捏概括,使之具备强大的表现力——寥寥几根枝条,便使作品矗立起来,凝练而有意味,这,就是形式天赋。这里还得再提素仁,他那件名为《姻缘》的双干九里香,我曾反复审度,竟无可增删改动之处,多一枝即嫌多,少一叶便觉少,树身线条极其清瘦,却单纯,饱满,树气通贯,品咂再三,还是叹服。反观当今海内外此类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且不说精神气韵,仅从外部形式推敲,也生硬呆拙,丑下可言,每见于此,即生“东施效颦”之慨。造型艺术讲究“以形写神”,失之毫厘便谬之千里,更何况差之遥遥的抄袭伪造。形与神,为一体之两面,形之不存,神将焉附7因此,文人树创作,既考量一个人的气质情怀,更是对他形式天赋的严苛检验,此天赋有无与否,一眼立判,可谓造型能力的试金石。 

 

   三、“学养、天赋、性情”辨。思忖再三,还是将”学养”放在首位。不能因为创作队伍不尽人意,就降低了对文人树的期盼和要求。“要想胸有韬略,腹中需垒起万卷诗书。这样的入画出画来,不叫‘文入画’也会文气十足。”文人树当然也得如此。文入画“南北宗论”提出者董其昌有言:“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都是强调读书、学养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目前的盆景领域,事情并非如此,从创作实际观察,发现少此一环,效果也未必不佳,也因此,欲在这里做一简略辨析。  

 

  “学养、天赋、性情”,此三者,在优秀的文人画家那儿,往往三位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莫辨。但具体到一位盆艺家身上,就各有偏侧和倚重了。我与上海庞燮庭先生相交多年,据我所知,他并未在读书上下过太大功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能说有多深入,但是他的一系列真柏组合却颇有文意,别具风神,走在了国内树石盆景创作的前沿,而且我相信,时间愈久,他的价值便会愈加凸显。

 

为此我也曾多次撰文评述,其中一篇这样谈到:“庞燮庭的作品虽未以文入树、文人盆景冠名,也未采用“文人树”惯常所见的形态,但从精神流露看,却恰如其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沉静孤高,带有鲜朗个性特征,决不与他人似同的心灵景观,与时下渐次出现的以‘文人树’名之的作品相较,反倒更具文人清僻、雅洁、孤标、高蹈之风采,堪为标程。”这就格外引入深思,为什么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文人,却有如此情态的表现?思忖起来,原因大概有三:一、国画影响。他早年曾认真学习国画(历十五年之久),自然深受传统绘画熏染。

 

前面说过,文人画乃传统绘画之主流,所以他作品中的树木形态才会画意十足,无意文气追求反具文人气象。二、形式天赋。他作品不多,求质不求量,在他为数不多的几件代表作中,大至谋篇布局、树石形态,小至景物摆件、土面点苔,无不精心运筹刻画,深契造型法则三味,且常有出人意料之举,无过人天赋,难能至此。三、惰性使然。庞先生性格内敛、狷介,数十年倾情盆艺,不为外界所知,更无缘名利,清净恬淡,寂寞自甘,如此惰性,作品中自然会有反映流露。为此那篇文中如此总结:“板凳坐得十年冷,方才有今日气象。

 

这当然不是什么策略,否则干什么都会比这快得多,也实惠得多,而是源自心性与热爱。”性情与天赋,这两点在庞先生身上体现尤为明显。由他而反观当代文人树创作,凡有所建树者,多在此列。也就是说,在“文人树”创作三要素中,后两项尤不可缺,没有前一项支撑,尚有巧妙形式、清雅品性可供品鉴,而一旦抽离形式敏感,作品便即坍塌——再怎么强调“文”性,毕竟它还是造型艺术,受造型法则驱使与制约。

 

    四、形式背后的情感-锤炼。艺术,说到底,是情感的事。而情感表达,必要依托相应的表现形式。艺术作品最终以何种面貌呈现,一定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境遇息息相关。一般说来,一个有着较高文化修养、卓然脱俗的人,内心深处很难和周围人群打成一片。也因此,孤高、静默、淡泊便成为了他生活的常态。而自然界中亦不乏形只影单、落落寡合、清简放逸的树木形貌,恰与这种情感相契合。一个敏于感受的人,总能在大自然(抑或艺术)中找到精神抚慰和情感对应物,“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彼此一见倾心,相互印证,于是,这一个性翩

 
标签: 文人树盆景
>更多关于文人树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1.625 second(s), 246 queries, Memory 1.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