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花卉产销信息不对称

   2021-03-24 0
核心提示:为减少流通环节成本,规避产销信息流通“屏障”,部分花卉生产企业已开始行动,在北京、上海、郑州、重庆、成都等城市设置“前置仓”,把自己生产的产品赋予品牌价值,直接进入终端,
花卉产销信息不对称生产商需靠“前置仓”推动
 
“信息发达的时代,生产和销售的衔接应该紧密无缝,但事与愿违。”这是很多企业反映的“异常现象”。大量碎片化信息通过发达的信息传递渠道,经过多次反复加工、转发,让很多生产商晕头转向,分不清真假,误导生产,错失商机。一条“急需1万盆花”的求购信息,可快速在业界“转圈圈”,结果是没有结局的无效交易;一条由某经销商发出的不实信息,可以给正常的行情带来降价阴影,动摇生产者信心,最终导致行情崩盘。因缺乏正向信息的帮助和引导,2019年1000亩新品切花米花竟然滞销,最终报废。

为什么花卉产销信息不对称
 
企业需要的是真实、可靠的生产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物流信息、国内外产销动态信息。而大数据时代,获取这些信息的难度更大。为解决这一“尴尬”局面,很多企业对终端、中间、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生产和终端对品牌敏感度远大中间批发环节。花店、商超、个体等终端对价格不敏感,反而对品牌、产品质量敏感。

为减少流通环节成本,规避产销信息流通“屏障”,部分花卉生产企业已开始行动,在北京、上海、郑州、重庆、成都等城市设置“前置仓”,把自己生产的产品赋予品牌价值,直接进入终端,试行自营,自产自销,产品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或花店。某企业经过基地分拣、分级和品牌化包装后,依托一个6平方米的摊位,面向市民销售盆花,每天的销售额1500元,毛利润达50%,远高于电商销售业绩。所以,生产商直接进入终端,或许不得已,但却是一个效果明显的销售手段。
 
新市场开拓难组团推介更有效
 
    企业普遍反映,在面临国内市场循环加速,而国外市场压力加剧的情况下,西部地区的花卉企业,尤其是云南地区的花卉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偏弱。企业也直言,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同样偏弱。    
    
为什么花卉产销信息不对称
 
    实践证明,面对面产品推介、形象宣传比虚拟化的广告宣传、新媒体宣传效果好得多,直接与客户面对面沟通,成交机会比网上聊天和视频沟通大得多,客户的忠诚度也更为牢靠。同时,在国内外推介活动、大型专业展会上,政府部门组织牵头推介,给企业开拓市场输入更强底气,可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更有品牌话语权,这也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更多>同类花卉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