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苔藓微景观的4个构成要素

日期:2022-03-13 21:49:01     浏览:11    
核心提示:苔藓微景观种类繁多且风格多样,但基本构成要素大体相同,包括植物、容器、基质、配饰4个方面。
苔藓微景观的构成要素
 
苔藓微景观种类繁多且风格多样,但基本构成要素大体相同,包括植物、容器、基质、配饰4个方面。
 
2.2.1植物
 
苔藓微景观多用苔藓和低矮耐阴的观叶植物作为造景主体。由于微景观容器限制,植物通常体积较小,高度在50cm(含盆)以下。
 
微景观造景大体上可以分为表层植物、主体植物、衬景植物3个层次。表层植物即为苔藓类植物;主体植物一般位于视觉中心,体量较大、颜色突出,是造景的主要植物;衬景植物较为丰富,不同颜色、外形的植物均分布于这一层次,起到烘托氛围、陪衬主体的效果。
 
(1)表层植物
 
表层植物多以苔藓植物为主,苔藓植物质地如绒,四季常绿,可塑性强。可用于塑造场地肌理、制作微地形起伏,常成丛大面积使用,在芥子空间中模拟草坪等铺地植物,可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覆盖了苔藓植物的土层具有更强的吸水、保持水分的能力[1]。
 
目前市面上苔藓的应用比较单一,多使用东亚眀叶藓和白发藓。白发藓有2种:一种是桧叶白发藓,适应性比较强,厚度较小;另一种是荷兰进口的白发藓,比较耐养,不易发黄,但比较厚,在制作微景观时不易操作。
 
(2)主体植物
 
主体植物是微景观的主要造景植物,特别在一些小的盆景中常用。主要有羽叶福禄桐、南洋杉、粗勒草、雀舌黄杨、红掌、君子兰、黑骨茶等(见表1)。调查中发现,雀舌黄杨在小型盆景中作为主体植物使用率最高;其次是黑骨茶、红掌和君子兰,而袖珍椰子、文竹、发财树等在小型微景观中颇为常见。南美苏铁是在调查过程中只有“一米森林”店铺的产品中使用的植物,且大多用于中等或较大规格的产品中。上层植物控制整体作品高度,是其他植物或景象的依靠,整体产品的主心骨。
 
(3)衬景植物。
 
衬景植物多为外形娇小、色泽艳丽的植物,作为主体的陪衬。常用较为矮小的衬景植物种植于主体植物之前,作为前景,点缀主体;或选用叶形整齐、较大的植株作为背景衬于主体植物之后,烘托整体景观氛围。部分小型微景观作品没有唯一的主体植物,而是多种衬景植物错落生长,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丛林景色。

苔藓微景观的4个构成要素
 
常见的衬景植物有网纹草、袖珍椰子、豆瓣绿、罗汉松、菖蒲、花叶络石、冷水花、铜钱草、白脉椒草等(见表1)。其中,网纹草使用率极高,在苔藓微景观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使用了网纹草,甚至有些小型的封闭容器中只有网纹草。由此可见,外形小巧,色彩艳丽,花纹可爱的植物特别受顾客欢迎。
 
网纹草植株矮小,茎匍匐状,叶卵圆形,网状脉有白色和红色,耐阴湿、喜温暖环境,易栽植和养护管理,可在散射光照下生长良好,生命力极强,适合在室内环境中生长。袖珍椰子、小叶罗汉松也是常用植物。
 
蕨类植物经常和苔藓植物同时出现,是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相近,都喜欢湿润,不耐阳光直射,在微景观中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基本一致。常用的蕨类植物主要有: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鹿角蕨(Platyceriumwallichii)、肾蕨(Nephrolepisauriculata)、翠云草(Selaginellauncinata)、凤尾蕨(PteriscreticaL.var.nervosa)、钮扣蕨(Pellaearotundifolia)、松叶蕨(Psilotumnudum)、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argentea)、卷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珊瑚蕨(Lycopodiumapodum)等。这些蕨类叶片形态各异,有的叶片宽阔、线条流畅,有的叶形别致、株型小巧,是作为衬景植物的极佳选择。不同的衬景植物互相搭配,为微景观的空间布局提供了丰富的层次与形态[5]。
 
(4)植物布景
 
苔藓微景观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其设计也应遵循园林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源于自然,诗情画意;主次分明,烘托对比;协调统一,突出对比;注重生态性[5]。
 
 
在苔藓微景观中,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的设计手法可以得到很好展现[5]。自然界中,山水、构筑物、小品由泥炭土、装饰砂石、小摆件替代。制作前,要预先构想出山水的位置结构。通过改变土层厚度来塑造起伏地形,在凹处铺上彩色砂石模拟小溪,凸起的地形上种植高干植物,丰富层次感。
 
在制作微景观时,应考虑作品的整体效果。主体植物应株形较高,放置于较为醒目的位置;衬景植物则株形稍矮,起到陪衬和辅助的效果。用于微景观的植物不得生长过快,应选用适应性强、易于养护、造型美观、有观赏特性的植物。对于组合的植物,除了考虑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影响外,还要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尊重植物的生存环境[4]。
 
更多>花卉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513 second(s), 282 queries, Memory 1.8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