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上海引领新世纪花潮云间萌生现代花卉经济

日期:2023-09-10 21:33:03     浏览:0    
核心提示: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现代松江人把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付诸了一个最直接的行动:发展花卉产业。
上海引领新世纪“花潮”“云间”萌生现代花卉经济
 
往事悠悠千百年。少战乱、重文化、勤耕耘的华亭样式、云间风范长盛不衰,而花儿与当地民众互相依存、人与自然互相交融的情缘也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现代松江人把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付诸了一个最直接的行动:发展花卉产业。
 
这是一种人见人爱的美丽产业。号称“花卉王国”的中国,花卉产业起步却迟,又因多种原因长期踯躅不前,更一度在“文革”中饱受摧残。然而在国际上,花卉产业早已成为业态规模很大、产业链很长的集群经济。
 
这种经济的核心,就是市场。遍巡那些著名的国际都市,无不设有若干花卉市场。像英国伦敦的新考文特花园市场于1670年开业,至今已有352年历史,目前仍然是英国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法国西岱岛花市(今名“伊丽莎白女王花市”),自1808年开业以来,就成了巴黎最大的花市之一。至于上百年寿命的花市,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上海引领新世纪花潮云间萌生现代花卉经济
 
这些市场,长期来一直承载两大基本功能:一是促进消费,向市民供应多彩多姿的花卉,装扮独特家庭和美丽的城市形象;二是利于生产,沟通科研、生产、流通、消费,扩大花卉产销规模,赢得多重经济效益。
 
有人说网络经济兴起,花市必然衰落。其实大谬。不说其他,光是这些实体型花卉市场所独具的观赏、比较、集散、交流、引导、熏育等功能,就是任何网上销售形式所难以取代的。法国那座200多“岁”的西岱岛花市,之所以改名“伊丽莎白女王花市”,就是由于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用访问这家花市的特殊方式,弥合二战期间一度存在于英法之间的芥蒂,体现英国人民对法国的友好情感及愿与法国人民及政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决心。而法国也顺理成章,将自己的古老花市改了新名,以响应英国的友好姿态,宣示两国友谊登上新的高度。试问花市这样的功能,有哪个网络可以替代?
 
作为中国近代对世界开放的排头兵,上海从20世纪中叶开始,便成为中外花卉产业交流的枢纽,既是中国各种传统名花向洋出海、艳惊世界的前哨码头,又是国际许多美花赶潮抢滩进中国的桥头基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甦醒过来并努力进取的整个中国花卉界,对于上海的花卉产业龙头地位,以及它在科研、生产、消费及产业进步中的领军作用,也一直抱有极大的期待。
 
当90年代上海市两个顶级花卉市场—上海花卉交易中心和上海市精文花市成立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中国花卉协会会名誉会长陈慕华曾来到这两家花市,亲笔为之题名。正是这位前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曾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上海应当在积极引导民众花卉消费的同时,努力成为中国花卉生产基地和向世界出口的窗口。在她的鼓励与支持下,这两个市场都被上海市政府评定为“上海市文明市场”和原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评定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并成为中国花卉市场“开放搞活,以放促活”的标杆。

上海引领新世纪花潮云间萌生现代花卉经济
 
德高望重的花卉界前辈、科学家陈俊愉院士,在长达70年的花卉园艺生涯中,上海是他始终关注的地方。记者就曾多次亲聆他的教诲,并近距离听他向前浦东管委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前主任赵启正谈起:“上海是中国花卉商品化起步的地方、也是中国民众花卉消费的重镇,又是中外花卉交流的中心市场。我们希望上海能够继续承担带领全国花卉产业前进的责任,为促进中外花卉交流、向国民普及花卉消费做出新的贡献。”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花卉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中国花卉业破天荒制订了全国性的发展规划“八五”计划、“九五”计划。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国际A1级博览会—,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紧接着,2000年金秋时节,由建设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以“绿都花海—人·城市·自然”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在上海盛大举办。短短1个月,逾150万观众涌入主展场世纪公园,领略了由上千种、数百万盆(株)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珍花异卉组成的缤纷景观,创下了一项又一项世界性“花界纪录”。世界园艺协会多位负责人亲临会场,目睹人海与花海共涌的盛况,对上海拥有如此强大的园艺吸引力惊诧不已。
 
 
2000年上海花会的成功举办,带动整个神州大地涌现出强劲的“新世纪花潮”,全国各地花卉产业基地和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传统花卉产地松江,自然不会甘居人后,乘势做起了全新的“花样文章”。
 
更多>花卉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708 second(s), 457 queries, Memory 2.5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