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我在祖国各地寻访通草花的故事

日期:2023-09-13 10:05:49     作者:李依凡    浏览:0    
核心提示:我们踏上了20年探索和学艺之路,在祖国各地寻访通草花的故事,在古建中穿越般遥想古时人物风貌,在古籍中探寻各个时代的手艺脉络。我们归纳总结通草花的历史;收集民间通草花的歌谣
现代传承意在创新
 
我们追逐通草花的缘份开始于1本40多年前的挂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挂历是家庭不可或缺的装饰物。我们是青梅竹马,1979年,自己家挂历上高度仿真、用通草纸制作的水仙花扎进了我们的心里,很长时间念念不忘。但是那本挂历并没有保存下来。2000年前后,我们一起逛旧物市场,再次看到并得到了那本挂历。这份扎根在心里的好奇与向往瞬间迸发,产生了再也停不下来的喜爱。什么是通草?什么是通草纸?什么又是通草花?谁在做?谁在用?哪里用?我们一定要找到答案。
 
自此,我们踏上了20年探索和学艺之路,在祖国各地寻访通草花的故事,在古建中穿越般遥想古时人物风貌,在古籍中探寻各个时代的手艺脉络。我们归纳总结通草花的历史;收集民间通草花的歌谣;按时令走过使用通草花的名胜;倾听老人家对通草花的记忆;在大山里,沿着弯曲的山路找到野生通草植物,采集回来用古代的技法加工;每有收获便欣喜不已。

我在祖国各地寻访通草花的故事
 
现在收集的古籍文献近百部,历史实物资料300余件。得到的越多,越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慢慢地使命感油然而生。为了得到真传,我们还把家搬到了江苏扬州,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钱宏仁(从清代开始家族传承)。回京后,申请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让几近消失的北京通草花制作技艺再次绽放。
 
在这20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困难。一是传承古法技艺。在扬州跟随师父学习传统技法以及知识和实操,寻找古籍中的信息,推导出传统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归纳总结的过程,这需要时间的积累与不断的“试错”。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不要停,耐住寂寞。另一个难点是设计的思维方式。创作不是闭门自嗨,也不是天马行空,更不是不明觉厉的抽象,作品是要建立在共同文化认知体系中的,所以就存在传统与现代的两个出发点。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设计也有先后递进或共性,不是割裂的对立面。在传统与现代两点之间找到最适合的“平衡”,是如今各个传统技艺面临的问题,也是实践过程中需要正视的关键。
 
活在当下面对创新总会面临很多西方审美信息的干扰,但是我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和西方以及其他次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做到站在祖先积累的高山之上俯视世界,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一目了然,既要传承古人的实用主义,更要用符合现代生活欣赏需求的作品说话。艺术源于生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是创作的基础。灵感不是灵光一现,是日积月累的经验。这些经验在面对不同作品的时候可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创新的基础。所以自从开始这份追求就发现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
 
细想在百花凋零的暗淡冬季,家中装饰一朵极度仿真又永不凋零的花朵,可为寒冷生活增添一抹温暖底色,这不就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小确幸吗?
 
标签: 通草花
>更多关于通草花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64 second(s), 188 queries, Memory 1.2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