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奇石的似与不似刍议

日期:2022-12-07 23:10:48     浏览:0    
核心提示:正是因为具像的奇石非常难得故而放宽条件。西洋画讲究具象,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谓形神兼备,价值连城,谁敢说那不是一幅好画?
有的石友在谈到某块石头像什么时,常以似与非似来形容该石之美。美言之“妙在似与非似之间”,似乎太像了则不好了,就太俗了,还是不太像的好,并借用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些论述来当做理论依据。如南齐《王僧虔笔意赞》中称的:“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
 
宋人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中所称的:“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等等。认为具象的石头不如抽象的好,误导了一些人的理念,造成错误的观念,把一些甚至连他们本人都说不清楚是什么的石头当成好石给别人看,弄得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认为,此风不可长。不能把评价书画的一些观点完全套用到评价奇石上,因为二者不能等同。奇石是大自然造成的,注重天然;书画是人为的,注重意会。评价奇石的要素如“质、形、色、纹、意(意是外延,是质形色纹的体现),但那也是有条件的。荀子说过:“形具而神生”,认为神生于形,无形哪有神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形是形体,神是内涵,无形则不能通神,无神则无生气,二者对立统一。当然,奇石是大自然造成的,要找到一块非常像什么的实属不易,非常困难。但也不能认为不太像的好,太像的不好,美总是具体的,如“凡是感受不到的东西,对美感而言就不存在”、“寓理于象,以形写神”等,虽然艺术崇尚自由,但太空泛则无意义了。
 
传统艺术表现的主轴是形、神兼备,并以形为手段来获得神的效果,“形不真则神不全”、“传神者必以形似”、“未有形缺而神全者”。张大千虽然强调重写意而不求形似,但也讲过:“绘画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创造真正的美”;齐白石虽然说“太似为媚俗”,但也认为“不似为欺世”;另外石涛也曾说过:“以形作画,以画写形”;潘天寿也指出:“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即无绘画矣”。故而,仅凭主观臆断而牵强附会是不恰当的。

奇石的似与不似刍议
 
形神兼备的石头才是好石头。如果有人片面的讲神而贱形,也就奇怪了。神从何来?大不了是悟出“禅意”了,心中有禅石则禅吗?自以为心中有禅了,清高了,别人不懂唯己自明,“你们看,我多高明!”但真问起来,则又如乡下玩童说庙里的事,知亦不知,体会不得了。所以说,禅要从神中来,神要从形中求。我们追求神似也可,像写意画一样,正是因为具像的奇石非常难得故而放宽条件。西洋画讲究具象,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谓形神兼备,价值连城,谁敢说那不是一幅好画?
 
说至此,举一笑话:某人作画,自以神似。有人求之,他胡乱涂鸦一番交于来人,来人看不懂,他则解释曰:这是山,那是水。隔日,这人又来求画,该画家用墨把纸全涂了一遍,又对来人解释说:这是云,那是月。又一日,该人还来求之,这一次,画家干脆没动笔,把白纸交于来人,来人不待画家解释,即指着白纸对画家说:这幅好,我看出来了,这是天,那是地,多么好的一幅画啊。
 
以上笑话,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那么写诗呢?被尊为清代第一诗人的王士镇(渔洋),他在写诗中标举神韵,追求的是神会自然,以神韵为宗,并指出:“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出一爪一鳞而己,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之耳……”。王士镇以禅喻诗,主张意会神到,这种意会是不可言传的,如同禅悟一样。因此,这种“神韵说”很容易流于神秘空虚,有矫揉造作之嫌,不善学者往往流于空想。王士镇甚至于批评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好,太写实。
 
而与他同时代的赵执信(秋谷),虽是他的甥婿,与他有亲戚之情,又有同乡之谊,但赵执信在《谈龙录》中提出:“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词矣。”他指出了王士镇的片面性,更客观、更超脱地解释了诗歌之真谛,指出了如何体现客观实体的传神形象。赵说:“其似与不似则未可知,假如一二似之,譬如偶人当狗,徒和形象耳。”赵强调:“诗之内要有人在,诗之外要有事在。
 
以上所说,观点不同造成看法不一,可能引起争论。赵王诗坛公案已过去三百多年,至今人们仍在议论不已,但他们都有共同之处,都在追求艺术,只是在“度”的把握上标准不一样。所以说,风格、流派之争无所谓胜败输赢,虽不能达到刀切豆腐两面光,但如能互补互救则如虎添翼。
 
和则双美,离则两伤,互救其短乃共有的希冀,虽然有时批评语言过重,但不可措词偏激、更不可有私人意气的流露。举一例说,1842年林则徐途经甘州时曾写道:“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过海云烟,气是惹事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写毕,审思良久,似觉不妥,又写道:“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不成世界,无气总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奇石的似与不似刍议2
 
同是“酒、色、财、气”四个字,同一个人前后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尚且观点不一,更何况大千“石”界了。当然了,本着“玩石找乐”,“石石(实实)在在”,“石(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真谛。茶道、酒道尚且如此,石道、人道更须这样,在赏石中一定要切合“石”际,决不能名不符“石”,也不能言过其“石”,更不能找不着北、脱离实际。我想,有“石”之士都有同感。
 
嗦了不少,言归正传,还是说一下奇石形与神的关系。所谓“形”,是指自然界物体在三维空间占的位置。那么,作为观赏用的奇石的形是指奇石在大自然造化下所形成的天然、不假人工加工的外在形体。所谓“神”,是指观赏对象形体内涵的精和气的反映。奇石的神是奇石的灵魂和生命,是奇石内在精、气通过形的体现。完美的奇石必须是形神兼备的,否则无所谓奇。就其关系而言,必然是先有形而后体现神,神蕴含在形之中,靠形来反映。形是奇石的躯壳,神是奇石的内涵,形是神的载体,有形的奇石不一定有神,但无形的石头一定无神。
 
把握好“度”,才是唯物的奇石爱好者的赏石标准。以上观点,如鲤在喉,不吐不快,言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
 
更多>奇石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10 second(s), 331 queries, Memory 2.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