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PenJing8

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5-09-11 邹智深0
核心提示: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浙江海岛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数据、访谈、个案调查等方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邹智深1,邹明2(1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2龙口市水库管理中心,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浙江海岛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数据、访谈、个案调查等方式,分析浙江省海岛乡村的民俗体育文化的基本情况,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指标体系;通过政策支持、守正创新、数字化策略等方法,实现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指出,具有历史文化资源的传统村落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加强对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浙江省4350个海岛,岛屿数量较多,推进海岛乡村振兴是浙江省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其中舟山群岛新区共有岛屿2085个,约占浙江省的47.9%;有居民海岛141个,包括定海区38.5个,普陀区45.5个,
岱山县29个,嵊泗县28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岛环境,形成了海岛乡村文化独特的资源禀赋。众多海岛村落蕴藏有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据统计,浙江省海岛民俗体育项目超200项;海岛民俗体育文化集聚了海岛文化精神,通过挖掘与研究,可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但随着经济发展、快餐式文化消费、海岛居民搬迁等因素的影响,海岛民俗体育活动存在传承人断档、居民保护支持意识不足、经费不足、信息化手段欠缺等问题,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逐渐被人遗忘,其传承与发展问题日渐突出[2]。
 
目前,我国针对民俗传统体育研究较多,而以海岛村落为主体的民俗体育研究相对较少。我国关于村落民俗体育的研究大致围绕村落民俗体育传承发展[3-6]、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村落民俗体育文化[7-10]、村落民俗体育个案研究[11-14]等方面,以海岛村落为主体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选取海岛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数据、访谈、个案调查等方式分析浙江省海岛乡村的民俗体育文化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专家咨询,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指标体系,提出保护对策,以实现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研究方法
 
2.1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参考已有文献对乡村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与述评,坚持以“传承、保护和发展”为理念,融合海岛乡村特色,按照“共同富裕、传承创新”的目标要求,构建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指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制度、文化、物质3个目标层,管理机制、活动机制、自信体系、时代赋能、支持层、产品层6个维度的准则层,构建政府政策、社会组织、原生土壤保护、资金支持等20项指标(详见表1)。
 
制度层,包含管理机制与活动机制2个准则层7项指标。其中政府相关机构、片区委员会代表地区对于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是其传承与发展的支撑;社会组织、村民组织反映当地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参与情况,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基础。节假日表演、民事表演说明当地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与当地居民生活的融合情况,是其传承与发展最直接的需要。锻炼健身需要在一定程度说明当地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受欢迎程度,是其传承与发展的风向标。
 
文化层,包含自信体系与时代赋能2个准则层7项指标。其中,文化自信意识代表当地居民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认可度与自豪感,是其传承与发展的自有力;创新表现代表当地民俗体育文化的活力;原生土壤保护情况与传承后继人员一定程度反映民俗体育文化在当地的发展情况,代表其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数字化形式、区域性边缘化壁垒消失、与现代体育文化融合是民俗体育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式,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手段。
 
物质层,包含支持层与产品层6项指标。其中,资金支持、场地及基础设施情况反映出当地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力,也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必要因素;专业民俗体育指导员是当地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外动力,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民俗体育文化的产品化是其传承与发展的最终形式,商演活动代表其收益情况,活动品牌效应、比赛情况代表其影响力。
 
2.2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指标确认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采用李克特五维量表与专家打分的形式,获取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通过指标数值标准化、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各项指标权重数值,数值越高表明重要性越强。由此确定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指标,具体结果见表。。
 
通过各项指标的权重比较,影响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专项资金支持、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置、文化原生土壤的保护,其次是数字创新发展、传承人的培养、村民参与程度等。
 
 
3浙江省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证
 
3.1浙江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浙江省海岛乡村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数量多、范围广,实践调研难度大。研究结合实际,采用“5+8”方式选择调研对象,即舟山群岛5项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活动典型代表,与嘉兴、宁波、台州、温州4市每市2项典型代表;采取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搜集、现场观察、田野调查等方法,分析浙江省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情况。
 
3.2浙江舟山“舞龙狮”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个案研究
 
以浙江省舟山市金山村“舞龙舞狮”民俗体育活动为例,通过访谈方式,了解金山村“舞龙舞狮”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等(见表3)。
 
3.3浙江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
 
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例如舟山锣鼓、舞龙舞狮等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一种积极且多元的趋势。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而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创新和发展。
 
3.3.1政府牵头,发挥政策集合优势。
 
①政府部门主导,建立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保护机制。在政策、资金支持的条件下,通过专项文化档案等方式,建立保护机制,加强海岛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并通过技术手段,使其得到更好地保存和传播。
 
②政府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资金。海岛村落民俗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需要政府在宣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同时设立专项资金,为后续相关项目的保护、创新、活动开展等提供保障。
 
③利用教育手段,推动传承创新。将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开展相关课程和教学活动。通过课程开发、教育植入等手段,培养学生对海岛村落民俗体育的兴趣和文化认同。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艺术。
 
④鼓励海岛村落民俗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发展。通过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促进海岛村落民俗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相融合。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民俗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活动。
 
⑤丰富活动形式,鼓励社会积极参与。通过举办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节、比赛、表演等活动,提高各项体育活动的知名度与关注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体验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增强保护传承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3.2守正创新,拓宽传承发展空间。
 
①挖掘文化内涵,
创新内容表达形式。深入挖掘海岛村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内涵,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内容、创新表达、创新形式。尝试将海岛村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与文学、音乐、舞蹈等不同类型的表演形式结合,形成有代表性、有吸引力的成果内容。
 
②借助技术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体验感。借助虚拟仿真、3D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为海岛村落民俗体育创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环境,提高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增加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魅力。
 
③文化融合创新,拓展其传承发展空间。将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教育、健身等产业融合,结合市场需求,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文创产品、培训课程、健身产品等,拓展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空间。
 
④新人继旧人、新人创新面,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通过专门培训班、老带新、家庭传承等方式,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同时设置奖励办法、奖学金等配套方案,鼓励年轻人学习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培养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新一代传承人,为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3.3.3数字战略,赓续海岛体育根脉。
 
①数字形式收集、整理、记录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推进数字文化战略。对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的表演过程、特征特色、技术要求、服装道具等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全面记录;同时对海岛乡村民俗体育项目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内容,通过口述、文献资料等进行全方位记录,并通过数字化转换,实现有效保护与传承。
 
②建立专业的数字化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对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管理。例如国家级、省级的传统体育非遗项目,可借助官方平台进行管理、保护、宣传等。未列入非遗项目的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存储相关资料、宣传相关活动,更好地发挥民俗体育文化价值。
 
③制定完善的数字化保护政策和法规,为民俗体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提供法律保障。明确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数字化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责任主体等,
确保数字化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④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数字化保护的专业水平。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需要建立专业的数字化保护队伍,既了解民俗体育文化又懂得数字技术,推进数字战略,赓续海岛体育根脉。
 
4结语
 
海岛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抓住浙江海岛乡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实现以文促旅、以文带产,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