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影响 - PenJing8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影响

   2025-09-12 王茜倩0
核心提示:将校园景观熟悉度划分为完全熟悉梯度、一般熟悉梯度和完全不熟悉梯度3个梯度,通过相关测试确定3个梯度的群体,各梯度群体观看照片进行知觉恢复量表测试,以此开展校园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的影响研究。结
校园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影响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王茜倩,龚鹏(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各年级学生面临的各类压力也日益增加,校园作为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对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将校园景观熟悉度划分为完全熟悉梯度、一般熟悉梯度和完全不熟悉梯度3个梯度,通过相关测试确定3个梯度的群体,各梯度群体观看照片进行知觉恢复量表测试,以此开展校园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校园景观熟悉度群体的注意力恢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校园景观熟悉度一般的注意力恢复效益最好,其次是完全不熟悉梯度和完全熟悉梯度;在四大景观要素中发现,各熟悉梯度均在水体要素中的注意力恢复效益最好,在建筑要素中的注意力恢复效益最差;在注意力恢复理论的4个特征中发现,延展性特征影响力最大。研究揭示了校园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影响差异,也为未来校园景观在学生心理层面的恢复建设提供更多有利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在旅游学中,广义的熟悉度含义包括经历熟悉和信息熟悉,即使用者对该地的访问经历以及信息获取数量[1]。普伦蒂斯将熟悉度的内涵扩充为信息、经验、教育、接近度、预期熟悉度、自我认定与描述7个方面[2]。景观熟悉度是对已有研究的延伸和拓展,不同景观熟悉度的使用者有不同的景观偏好,景观偏好主要指基于使用者的经验、心理及需要,对景观进行评价、选择和决策的行为[3]。不同景观熟悉度的使用者对景观的生理和情感反应也有差异,同一景观对不同熟悉度使用者的恢复影响也是有差异的。
 
定向注意力是人们应对日常工作、学习的有限资源,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促使当下年轻人注意力过度消耗,精神疲惫现象频出,从而导致情绪低落、认知负荷压力增大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由卡普兰夫妇1989年提出的“注意力恢复理论”以“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心理健康”为主旨的各项研究证实,以定向注意力恢复为测度的复愈性环境特征辨识是分析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影响的有效方法,其提出通过感知自然环境的逃离性、迷人性、延展性和兼容性而获得精神补充和情感恢复[4-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身心压力,校园景观所承担的功能和意义也在不断变化,校园景观不仅是大学生娱乐活动的场所,更是大学生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的避风港,起着维护和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因此深入研究校园景观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非常必要。
 
近几年,注意力恢复研究在校园景观中尤为突出,通过广场、林地、花田和水体研究大学生在校园不同类型绿地景观中休闲娱乐对健康的恢复作用,发现水体对大学生恢复性影响最大[6];根据描述景观环境特征的8个感知维度,确定3个代表校园景观空间的典型特征,通过3个景观空间(自然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以及景观要素,探究对大学生恢复感知的影响[7];通过FCN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取景观元素,探究提取的景观特征对大学生感知恢复影响,发现植被和水通过心理介质对激活恢复作用产生间接影响,揭示环境恢复的各种复杂的过程[8];以上众多研究都是从校园景观所呈现的景观客体表面出发,探究对大学生恢复性的影响,有景观特征、景观场所、景观空间、景观类型等,但少有从景观服务的主体感受出发,探究景观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影响,如景观熟悉度、景观关注度等。
 
在以往关于熟悉度与景观关系的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是对景观偏好与熟悉度的关系研究,有研究以上海市梦清园为例,探究游客城市公园环境熟悉度对景观偏好的影响,由影响熟悉度的因素到熟悉度影响景观认知,再到景观认知影响景观偏好一步步展开。研究发现,熟悉度越高的环境更能够引起使用者的共鸣,
熟悉度对其影响可能表现为积极或消极2个极端,但都会使审美主体对景观环境的偏好倾向更为明确[9-10]。也有研究是探究城市环境低熟悉度者的景观偏好特征,从主观评价与游览行为2个方面分析低熟悉度使用者的景观偏好,研究发现,低熟悉度者表现为对景观的美观性关注度较高,而对景观的舒适性、安全性及文化性的关注度较低[11]。但这些研究仅是探究环境熟悉度与景观偏好关系,未上升到熟悉度与景观恢复的关系层面上,早有研究表明,环境恢复效益也受景观偏好的影响[12]。
 
在前人关于景观熟悉度与注意力恢复影响的耦合关系研究中,数量不算特别多,有研究是通过代表澳门和福州景观的景观元素,利用PS技术将两地特有的景观元素进行照片合成,福州人和澳门人分别观看原始本地景观的照片和PS合成的照片,从而探究景观特征与场所依恋和恢复性感知三者的关系,此研究虽没有特意提出熟悉度这个概念,但是从照片刺激物的角度来看,福州人和澳门人相对不同的照片而言就是熟悉群体和不熟悉群体[13],同一景观对不同熟悉度下的群体自然有着具有差异的恢复效果。
 
本研究基于前人对校园景观与注意力恢复影响的耦合性关系研究,以旅游学领域中的熟悉度为媒介延伸至景观熟悉度,从景观服务的主体感受出发,探究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的影响。根据景观最原始四要素(植物、建筑、水体、道路)的分类,拍摄四组具有江西农业大学独有特征的景观照片,不同景观熟悉程度的受试者根据对不同照片场所的熟悉程度对照片进行7级李克特量表评价。旨在系统研究分析大学生在不同景观熟悉度下校园景观对其恢复性影响,探索校园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不同景观要素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的差异性,对校园景观设计应对环境心理和情感层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创造积极的、可参与的、可交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更加优质宜人的校园环境,为健康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为3*4*4的设计(熟悉度:完全不熟悉群体、一般熟悉群体、完全熟悉群体)(4组照片)(知觉恢复量表4程度),受试者通过观看同组照片场所,探究不同景观熟悉度下受试者所受的注意力恢复的影响。
 
1.2刺激物
 
选取江西农业大学为研究区域,以景观四要素(植物、道路、建筑、水体)为分类基础拍摄了4组代表江农特色的景观照片,每组照片5张,共20张。保证照片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照片的拍摄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以人眼正常的角度进行拍摄,侧重表现照片要素和分类主题,选取的20张照片能充分体现江西农业大学独特的“农”文化特点,充分突出学校特色与地方特征。为保证照片刺激物的有效性,照片拍摄的工作于2023年暑假完成。
 
1.3受试者
 
根据实验主题和实验设计,先选取2023年9月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作为一般熟悉群体,经历军训、开学典礼等各类活动等对学校的熟悉度在不断提高;后选取江西农业大学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为完全熟悉群体;再选取完全没到过江西农业大学的其他学校学生为完全不熟悉群体。为保证各梯度人群的差异性,通过一项关于熟悉度的问卷测试确定各熟悉梯度人选。
 
1.4程序
 
受试者在填写PRS问卷之前,要求受试者想象自己处于疲惫的状态,给受试者带来压力,这样能使受试者对PRS作出更为准确的反应。虽然众多关于环境恢复研究中,是通过各种压力小测试活动来引诱受试者的压力,但是由于问卷设计以及实验的特殊性,选择让受试者提前进入疲惫的状态,这种方式在实验中也是被认可的。GaryFelsten在以注意力恢复视角研究大学校园休息的地方中的环境恢复研究,就是要求受试者在观看自然风景前想象自己处于疲惫的状态,然后进行知觉恢复量表测试[14]。
 
1.5统计方法
 
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α)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检测结构效度,使用单变量方差分析处理知觉恢复性量表的评价值,并采用LSD法事后检验考察不同景观熟悉度群体的差异。数据分析使用IBMSPSSStatistics25软件完成。
 
1.6数据收集
 
2023年10月完成数据收集,为保证样本的合理性,4组问卷,每组问卷数量控制在90份左右,最后共回收问卷370份。根据问卷填写完整度以及填写质量,剔除无效问卷19份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5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8%。
 
2结果与分析
 
2.1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2.1.1信度分析。利用李克特量表对各景观要素进行划分,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sα)对问卷信度进行分析,问卷整体的Cron-bach'sα值为0.762,信度较好;其中植物组、道路组、建筑组、水体组相对应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758、0.757、0.769、0.763,均大于0.70,表明各组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2.1.2效度分析。通过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分析法,相关性越高,问卷内容效度越好,问卷各条目与总分值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在0.78~0.91之间(P值均小于0.001)。根据KMO和Barlett检验结果,KMO统计量整体为0.929,植物、道路、建筑、水体各组问卷KMO值分别为0.918、0.899.0.940、0.940,均在0.7以上,Barlett's检验值均显著(Sig<0.001),表明各问卷量表都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2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的影响

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景观熟悉度群体的恢复性效益具有显著差异(F=4.39,P<0.05),其中江西农业大学大一学生恢复效益最好,其他类学生恢复效益处于中间,江西农业大学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恢复效益次之。
 
2.3景观要素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影响

景观要素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影响
 
以植物、水体、道路、建筑四要素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现状,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组问卷统一表现出不同景观熟悉度和注意力恢复程度呈显著性差异,其中,建筑要素中不同景观熟悉度的注意力恢复差异最为显著(F=6.386,P<0.01)(表2),一般熟悉群体即江西农业大学大一学生的恢复效益最好,依次为完全不熟悉群体和完全熟悉群体;利用LSD法事后检验结果显示,一般熟悉群体和完全熟悉群体的注意力恢复效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熟悉群体和完全不熟悉群体的恢复性差异依然如此(P<0.05)(表3)。一般熟悉群体在水体、植物、道路三类景观要素上依次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不同景观熟悉度群体的恢复性效益的显著性差异在道路要素中相对其他要素较弱(F=3.341,P<0.05)(表2),但仍处在显著性差异之中,LSD法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一般熟悉群体和完全熟悉群体的恢复性效益对比中(P<0.05)(表3)。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熟悉度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影响
 
通过从不同景观熟悉度群体的角度分析景观要素的类型对注意力恢复的差异影响,从各类熟悉度群体在不同景观要素上的PRS总分值来看(表2),水体要素的注意力恢复效益最明显,依次为植物、道路、建筑。其中道路要素和植物要素的注意力恢复效益相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要素中,完全熟悉群体即江西农业大学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对其带来的恢复性效益值过低,这值得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在探讨景观熟悉度对注意力恢复的影响中,建筑要素虽呈现的差异性最为显著,但在研究景观要素和注意力恢复的关系时,建筑要素对大学生的恢复效益在四大要素中最差。
 
2.4注意力恢复理论四维度恢复差异

注意力恢复理论四维度恢复差异
 
根据四类景观要素综合恢复效益得分,各熟悉度群体在逃离维度、迷人维度、延展维度、兼容维度均有显著差异(图1),且各群体统一在延展维度的得分最高,延展性在四维度中的影响最大,依次是逃离性、相容性、迷人性,对不同景观熟悉度群体来说,延展维度更容易被感知,相对逃离性、相容性和迷人性而言,群体则更不容易被感知。
 
3讨论
 
三类景观熟悉度群体的注意力恢复效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一般熟悉群体的注意力恢复效益最高,依次是完全不熟悉群体和完全熟悉群体。在既往关于景观熟悉度的研究中表明熟悉度对景观审美认知的影响,熟悉度高的环境更能够引起使用者的共鸣,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更能引起强烈的偏好。
 
在一项关于不同熟悉度游客对景观感知的探究中,熟悉度高者侧重于景观感知4个过程(感知、表达、解释、象征)中的解释和象征阶段,而低熟悉度者则在感知和表达层面的反应较为强烈,但并非使用者环境熟悉度越高,环境带来的正向影响会越大,当熟悉度到达一定程度时,景观的注意力恢复效益的正向影响趋于饱和,甚至对注意力恢复效益起反向作用。近些年来,景观衍生的个体恢复效益吸引了众多学者探究,例如景观空间类型的恢复效益[15]、景观关注度的恢复效益等。以往提高景观注意力恢复效益集中于单方面改善景观呈现状态[16],有通过改善景观的蓝绿空间提高景观恢复效益[17],也有通过加强景观设施提高景观安全性[18]等,但少部分是根据景观使用者群体的熟悉特征和景观偏好去迎合。
 
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应该更侧重于不同景观熟悉度群体的需求和偏好,既要保证完全熟悉度群体对其所熟悉景观的保鲜性和特殊性,也要关注一般熟悉度群体对同类景观的新鲜性和异质性,从而真正从使用者群体的熟悉特征去提高景观的恢复效益。
 
在校园景观中,相比其他校园工作者而言,景观服务群体主要是学生。有研究表明,场所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和环境恢复效益存在一定关系,场所依恋描述的是个人对特定地方或环境的强烈情感纽带,是地方和人的一种特殊依赖关系[19],是环境恢复效益的积极预测因素,当依恋强度足够强烈时,景观注意力恢复效益表现会越明显。本研究发现,校园景观恢复效益最好的是该校大一学生,即为一般熟悉群体,恢复效益一般的为完全没来过该校,只是凭借问卷照片浏览过的完全不熟悉群体,恢复效益最差的是该校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即为完全熟悉群体,过于频繁接触相同环境会减少对环境的兴趣和偏好,引发视觉疲劳的情感疲倦,从而减弱环境的注意力恢复效益。由此可得出,校园景观建设更应该注重于校园文化和校园情感的呈现,而非简单的景观元素搭配,对于完全熟悉群体而言,他们本应该对校园相关场所情感最为强烈,自然注意力恢复效益层面也会更明显,但结果并非如此。因此,在未来的校园环境建设中,应该充分重视校园景观情感层面的表现,紧紧抓住校园本身的特色和群体的校园归属感和荣誉感,融入专属不同熟悉度群体的场所记忆,避免产生情感懈怠和景观疲倦的现象。
 
关于熟悉度群体在四类景观元素的注意力恢复效益探究中,本研究发现,水体要素的注意力恢复效益影响最大,各熟悉度群体的注意力恢复值均在水体要素中最高。有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对水元素能够产生积极的反应,提高场地的蓝色空间可以有效提高景观的注意力恢复效益[20-21]。
 
以注意力恢复理论视角探究大学校园学习、休息地点的研究中发现,在有水的环境下比真实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结构环境更有恢复性。在一项关于校园绿地景观对大学生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水体景观的前后恢复指标差异最为明显,水体要素恢复效益最好的原因也是有迹可循,水体景观呈现的是多感官的享受,视觉景观中穿插声景观。各项研究表明,交互景观的注意力恢复效果远比单调景观强不少[22]。
 
因此在未来校园景观规划中,有必要考虑在保证各熟悉度群体的需求前提下,在景观建设中多利用交互景观在恢复效益上带来的有益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各熟悉度群体的注意力恢复值在四要素中建筑要素的恢复值最低,在过往各项关于校园建筑景观的恢复效益研究中发现,建筑要素的注意力恢复效益相对其他景观要素而言确实不大,由于建筑景观本身结构单一,给学生明显的边界感和空洞感[23]。在后续的校园建筑景观规划中,规划者多关注建筑使用者的景观需求,利用植物景观弱化建筑的边界和冷寂。
 
当然,各项景观要素的整体性也不容忽视。水体、植物、建筑、道路是每一处整体景观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研究表明“园林小品等人工结构与环境的和谐”“植物种类”“水景状态”“边界清晰”都是重要的恢复性属性,可以提高恢复性环境效益[24],各项要素应均衡搭配才能更有力地发挥环境的恢复效益,实现校园景观层面的人地和谐。
 
4结论
 
研究基于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景观熟悉度群体的注意力恢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其中一般熟悉群体在江西农业大学的校园景观中注意力恢复效益最好,依次是完全不熟悉群体和完全熟悉群体。同时,在以景观四元素呈现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各熟悉度群体均在水体要素中的恢复效益值最高,在建筑要素中的恢复效益情况不佳。根据以上结论,对未来校园景观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①未来校园景观设计应满足不同熟悉度群体学生的需求,对于完全熟悉的高年级学生而言,应多关注完全熟悉群体对校园景观的保鲜性和归属性,创造专属于完全熟悉群体的景观场所记忆,提高对校园景观的情感依恋;对于一般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多关注的是一般熟悉群体对校园景观的新鲜性和异质性,从而保证真正提高校园景观因人而异的恢复效益。
 
②重视校园景观情感层面的建设,从环境抓起,融入专属不同熟悉度群体的情感记忆,提高校园学子的归属感和自信感,从情感层面提高各熟悉度群体的环境融合度,进而提高校园景观的注意力恢复效益。
 
③在景观要素搭配层面,营造有吸引力的交互景观,优化学生的视觉景观资源,四类要素都是绿色校园中必不可少的景观,合理搭配,促进自然景观的优化,弱化人工景观的呆滞,最终促进校园景观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实现环境最大程度的恢复效益。
 
④在后续校园景观环境建设中,适时增加校园环境的延展性特征,提升学生群体与校园环境之间的特征联系。
 
另外,本研究的数据收集来源主要是受访者群体主观的问卷填写,虽知觉恢复量表在业界的应用十分广泛,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一定程度低估了受访者身体本身的生理反应,对数据指标的客观性还是有一定影响,未来研究考虑引入机器设备将受访者身体、生理在环境前后客观的真实反应变化展示出来。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