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 PenJing8

花卉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2025-09-28 于振香0
核心提示:要想提升园林工程的艺术性,园林绿化设计至关重要。而花卉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应通过合理制定花卉植物造景方案,保证造景质量。基于此,分析了花卉植物造景手法的作用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花卉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于振香1,王璇2(1滨州市滨城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600;2滨州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要想提升园林工程的艺术性,园林绿化设计至关重要。而花卉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应通过合理制定花卉植物造景方案,保证造景质量。基于此,分析了花卉植物造景手法的作用及需要遵循的原则,论述了花卉植物造景手法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花卉配置的形式具备多元化特征,且种类、色彩方面的选择也相对广泛。与此同时,花卉配置中的简便化特征相对突出,尤其是更容易掌握花期的选择。所以,在当代园林绿化设计中,对花卉、植物的点缀越来越重视,使得园林总体景观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在现阶段的园林绿化设计中,采取最优化方式开展绿化设计工作,并通过应用花卉植物造景手法优化景观设计,既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又能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1花卉植物造景手法的作用
 
1.1生态作用
 
花卉植物对于园林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花卉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部分花卉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从而净化空气,如绿萝可吸收甲醛,吊兰可吸收二氧化硫等。其次,花卉植物根系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最后,花卉植物枝叶能够阻挡风沙、降低噪声,有利于提升环境舒适度,同时,其还能为鸟类、昆虫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
 
1.2美化作用

花卉植物造景手法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利用花卉植物造景,能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丰富园林色彩,例如,以红色、橙色为主色调的花卉,能营造出热情、洋溢的氛围;以蓝色、紫色为主色调的花卉,能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此外,花卉植物的形态、质感、香气也为园林增添了美感[1]。例如,形态优美的荷花(见图1)、质感独特的仙人掌、香气浓郁的玫瑰等,都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花卉植物的组合搭配,可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层次,使园林环境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园林的观赏价值。
 
1.3防护作用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选用具有防风、防沙、防火等功能的花卉植物,可增强园林的防护作用,例如,刺槐、沙枣等花卉植物可用来防风固沙,以减少风沙对园林环境的影响;部分花卉植物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等特性,可用于荒地绿化,起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爬山虎、常春藤等具有阻燃、隔热等特性的花卉植物,可用于营造防火林带,能降低火灾风险,保障园林安全。
 
2花卉植物造景遵循的原则
 
2.1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基于不同植物生长习性、生长速度等的差异,应合理搭配花卉植物。根据花卉植物种类及生长规律的不同,合理规划栽植区域,既能保障景观设计的规范性,确保植物与生长环境相契合,又能提升植物景观效果,构建稳定的园林生态系统结构。利用花卉植物造景时,应先明确花卉植物类型,充分了解各花卉植物的生长速度、效果、环境适应性等,保障花卉植物搭配效果。例如,可将针叶树种、阔叶树种混合栽植,能提高植物抵抗病虫能力;草坪、花卉植物的搭配种植,能规避园林水土流失问题,提高空间利用率。
 
2.2生态多样性原则
 
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在环境保护、生态空间打造、降低城市噪声、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园林绿化设计要以城市园林景观实况、城市绿化指标为参照,科学选择花卉植物,优先选用本土植物,并合理引进外来植物,以保障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例如,山东地区花卉植物可选择月季、牡丹、槐花、菊花等,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另外,应结合植物生长习性、生长速度、光照需求等因素选择花卉植物,避免同质化种植导致土壤养分严重失衡。
 
2.3景观艺术性原则
 
花卉植物造景既要考虑实用功能,又应注重遵循艺术性原则,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情感表达效果。首先,花卉植物造景追求花卉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统一性。即选择花卉植物时,需要充分考虑花色、形态、质感、生长习性等因素,使其与周围建筑、地形、水体等环境要素相协调。同时,造景中应通过利用不同的花卉植物,形成视觉上的变化、层次感。
 
例如,利用冷暖色调、明暗色调对比,形态的高低错落、疏密变化,质感的软与硬、粗糙与细腻、厚重与轻薄对比,丰富视觉效果,增强视觉体验。其次,花卉植物造景时,可利用花卉植物的排列组合,形成节奏、韵律感,使园林空间具备动态美。例如,采用曲线形的排列方式,形成优美线条,或采用对称式排列,形成庄严秩序感。最后,花卉植物造景可利用不同的植物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凸显景观艺术韵味。例如,以红梅、腊梅为主题的景观,能营造出清雅、高洁的意境;以荷花、睡莲为主题的景观,能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意境;以桃花、杏花为主题的景观,能营造出繁华、热闹的意境。
 
 
3花卉植物造景手法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3.1花卉植物造景
 
3.1.1草本花卉。利用草本花卉造景时,需要考量景观设计效果,既要丰富景观的层次性,又要带给人们良好的视觉体验。一般而言,园林入口或出口区的花丛、花坛等景观设计,常利用色彩和层次鲜明的花卉植物进行造景。例如,同一花坛花卉颜色应控制在3种以内,既能强化空间层次感,彰显花卉特色,又能凸显景观设计的艺术美和协调性,提升园林观赏体验。与此同时,设计花丛或花群时,结合层次设计理念,应选用花期集中的草本花卉,使其与周边草坪、树木形成自然过渡,营造出“移步异景”的意境。草本花卉种类极为丰富,包含人工培养和自然野生2类,可达到生态造景的目的。

花卉植物造景手法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3.1.2水生花卉。花卉植物造景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水生花卉造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水生花卉可分为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4类(见表1)。造景时整体遵循“上下整洁、宽窄相宜、层次分明”的原则,以提升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2]。例如,荷花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将其用于植物造景,能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增强景观效果。
 
实际造景时,花卉种类的选用既要结合不同类型水生花卉的生长特点,考虑水体性状、流速、水深等诸多要素,优化花卉种植设计,又要根据区域气候,结合植物花期、生态性等做好整体规划,保证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另外,针对所选的花卉应实施综合搭配,关注细节布置与修饰,增强园林绿化层次感和视觉延伸感。若造景面积狭窄,为营造景观延伸感,还可搭配其他植物,如浮叶类水生花卉、沉水植物,突出对比性,增强视觉冲击力。
 
3.1.3木本花卉造景。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利用花卉植物造景时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木本花卉,可用于装饰花坛、道路等,提升园林绿化的美感和活力。同时,部分木本花卉具有芳香气味,能带给人们良好的嗅觉体验。
 
(1)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结合木本花卉的生长特性,如花相、色彩、香气等配置植物,以彰显花卉的美,满足园林建设对美观性的需求。例如,适宜列植的木本花卉有桃花、木兰等;适宜丛植的木本花卉有山茶、紫荆等;适宜片植的木本花卉有月季、杜鹃。
 
(2)凸显本土花卉独特性。与外来物种相比,本土花卉具有先天优势,即生长独特,且在本地种植具备极强的适应性。例如,由于木本花卉株型较高、花色丰富、花形美观,可将其用于花坛造景,能极大提升花坛景观效果。
 
在具体应用时,应在考虑立地条件的基础上,选用花期一致、开花繁茂的本土花卉,如月季等。若用于营造模纹花坛,应选择易修剪的木本花卉,如栀子。
 
3.2花卉造景手法应用策略
 
3.2.1合理搭配植物。花卉植物具有明显的观赏性、生态性、层次性特征,配置方式不同,呈现出的视觉、生态效果也不同。例如,红色系花卉象征着喜庆、吉祥、繁荣,能带给人积极向上的观感;绿色系花卉象征着生机、活力、自然之美,能带给人轻松感和舒适感;外形奇特的花卉能丰富景观层次及多样性[3]。
 
同时,部分花卉能够释放出丰富的负氧离子,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将这些花卉搭配栽植,可用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小型生态系统。除此之外,利用花卉造景可用于划分园林功能空间,既能保证造景效果,又能针对性地修复园林受损的生态环境。
 
3.2.2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受区域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花卉植物的成活率、花期具有差异性。在实际造景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科学筛选花卉植物,为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花卉植物造景质量。其次,应根据实际造景需要,选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以凸显园林景观特色,增强人们对于园林的认同感。最后,在结合花卉植物生长特性的基础上,对局部景观设计进行微调,打造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效果,让观赏面更加丰富。
 
3.2.3花卉应用形式多样化。在花卉植物造景中,花卉应用形式与造景效果息息相关。应避免出现花卉应用形式单一化问题,充分彰显园林生态多样性魅力,使园林景观能更贴近自然,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可在选用多种花卉植物种类的基础上,打造利于更多生物生存的栖息地,以提升园林绿化质量和生态稳定性。例如,月季、牡丹、虞美人等常见观赏花卉花色过多种植物区域的规划设计,让公园设计从关注人类的服务层面转向生态环境保护层面,最大化发挥植物种植设计在城市口袋公园建设中的作用,从而保护和优化现有生态环境。
 
5.2场地内公共设施设计
 
口袋公园设计之初,应深刻把握公园的主要功能和效益,并详细调查公园周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对环境的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公园空间布局和景观小品等。在公共设施建造过程中,材料选择上遵循生态环保理念,优先选用绿色材料,减少对高耗能、高污染、低生态等有害材料的使用。与此同时,尽可能利用场地原有的材料或将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利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进行场所营建时,设计选材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环保性能,尽量将天然材料作为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材料[9],如木材、竹材、石材等。
 
5.3现代智能、高效能源的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等现代能源的循环利用对于促进口袋公园绿色发展尤为重要。需要设计师在把握其他功能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高效能源使用效率,不仅能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能减少公园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使口袋公园成为一个既安全环保,又能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干扰的景观场所,不断提高口袋公园生态环境质量。
 
6结语
 
总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全球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人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变化,平衡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要求在口袋公园建设中进行生态化设计,营造出独特、高效、绿色的城市景观,才能建设出优秀的口袋公园,引导人们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