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现状与可视化分析 - PenJing8

基于CiteSpace的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现状与可视化分析

   2025-10-03 于美慧0
核心提示:青岛理工大学于美慧、齐佳基于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2010-2023年我国工业遗产景观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揭示,该领域论文数量呈稳定增长,核心热点聚焦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景观设计和城市更新。文章梳理了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应加强生态修复技术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和利用大数据深入研究公众感知,以指导工业遗产景观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于美慧,齐佳(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山东青岛264033)
 
摘要: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受到政府部门与学者的广泛关注。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改造后的工业遗产更是变成了城市独特的"打卡区域"。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业遗产景观领域的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以中国知网2010-2023年关于我国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论文为研究数据,利用CiteSpace6.2.R4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应用相应的知识图谱,梳理出研究热点现状,并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景观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改造、保护再利用、景观设计、城市更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产业结构的不断现代化以及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的转变,大量城市工业遗产应运而生。许多工业遗产已经转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创意园区、博物馆和公园等,将工业遗产活化为工业景观已经成为工业遗产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以CNKI的数据库为数据源。对于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是目的、改造是方法[1],因此,将更新和改造纳入检索范围。在CNKI数据库中,以"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改造"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范围限定为2010-2023年,剔除与本研究无关文献,最终保留有效中文文献1277篇。
 
采取文献计量学中的可视化图谱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由陈超美研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能够通过软件内部的计算,将某个领域知识的演进历程体现在一篇知识图谱上,包括领域内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再通过分析知识图谱上的信息,得到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现状、热点等,供人参考,并推断其研究前景[2]。
 

2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文献特征分析

 

2.1年发文量分析

 
2010-2023年工业遗产景观研究年度发文量折线图,显示发文量从2010年到2023年的增长趋势
图1: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年发文量分析
 
年发文量可一定程度说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由图1可知,2010-2023年,工业遗产领域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前研究态势不稳定,但发文数量有所增加;2017年后研究数量稳定增长,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2017年开始,工业遗产景观方面发文量明显上升,可能是由于2017年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大幅度增加了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的关注度,也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于这段历史记忆的重视。
 

2.2作者分析

 
工业遗产景观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显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发文量
图2: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作者合作分析
 
在CiteSpace中进行"工业遗产"的作者图谱分析。由图2可知,在工业遗产景观更新与改造等研究中,各研究人员发文量相差无几,发文量最多的为乔治和孙超,各有4篇,分别基于文化记忆视角研究工业遗产价值[3]、工业遗产建筑景观[4];其次是王樱默,发文数量为3篇,主要是对工业遗产地景观进行更新研究[5];钱芳、许晶晶、胡朴、刘宇等发文数量为2篇,发文量为1篇的占绝大多数。
 
学术研究大多是由学者独立开展,存在小范围的合作,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学术协作。例如,严钧、刘少博、刘大为、兰江之间有协作,王樱默和祝庆俊之间也有合作,戴秋思、孔德荣、刘洁之间亦有一定的学术互动。目前,在工业遗产研究领域,虽然存在一些作者之间的合作,但仍以个人研究为主,协作范围和成果相对有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不足,显示出协作还有较大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发展。
 

2.3机构分析

 
工业遗产景观研究机构分布图,显示发文量排名前五的研究机构
图3: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机构分析
 
根据CNKI的检索结果显示,工业遗产景观方面的研究机构较为集中,发文量20篇以上且排名前5名的机构分别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文量分别为50篇、33篇、32篇、30篇、30篇(见图3)。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均为高校,可见高校是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研究主体,需加强整体性的研究。
 

3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热点分析

 

3.1关键词共现分析

 
工业遗产景观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显示280个节点和647条连线
图4: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由图4可知,节点N为280、连接线E为647、密度为0.0166,说明关于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改造的研究较为集中,形成了以"工业遗产""再利用""景观设计""城市更新""改造""保护"为主的大方向。其中,与工业遗产相关的关键词有设计策略、景观更新、城市触媒、场所记忆等;与再利用相关的关键词有历史建筑、工业建筑、城市双修、改造设计、旧工业区等;与景观设计相关的关键词有公共空间、工业遗址、废弃铁路、公共空间等。
 

3.2关键词聚类分析

 
工业遗产景观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9个聚类模块
图5: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对工业遗产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所有文献被分为城市更新、再利用、城市双修、景观设计等9个聚类模块,并用LLR方法命名聚类模块。由表1可知,规模最大的类别是"工业遗产",与之类似的有聚类#1,"再利用"、聚类#4,"改造"、聚类#5,"工业遗址"、聚类#6,"景观再生"、聚类#8,"保护利用"。相关研究领域包括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业遗产的改造设计,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价值及方法等,从对于场所记忆、环境设计等方面对工业遗产进行更新改造。第二类为聚类#2,"城市更新",与之类似的有聚类#9,"保护更新"。这一类别主要集中于对公共空间和工业文化的设计与利用。第三类为聚类#7,"公共空间",这一类别主要是从场所精神、设计方法等理论研究方面描述工业遗产景观。
 
综上,工业遗产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遗产"这一核心主题,并形成了以工业遗产再利用、景观设计、改造等为热点的研究框架。
 
首先,是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是根据工业遗产的现状问题,以国家及各地法律法规为背景,构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模式,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例如,金连生等[6]分析了"多规合一"语境下的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规划策略;龚嘉仪等[7]基于文化景观视角,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整体规划;张树辉[8]以扬州市区近现代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研究项目为例,论述了工业遗产景观再利用策略;李俊晓[9]基于技术美学,研究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其次,是工业遗产景观的更新改造。刘沛[10]以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例,探讨了场所精神在工业遗产景观改造中的运用;胡珂青[11]以郑州第二砂轮厂为例,分析了工业遗产创意改造园类项目的景观设计手法;朱怡晨等[12]以苏州河为例,探讨了滨水工业遗产的景观改造策略;卜骏[13]探索了EPC模式下,从调查与保护先行、联通城市空间、打造现代生活3个维度论述了滨水区工业遗产景观改造策略;边哲等[14]以唐山市工业遗产改造后的景观设计现状为例,分析了工业遗产景观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性以及文化元素融入的创新性等。因此,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深入与精准。例如,应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评估与优化,提高其普适性与可持续性;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注重成本效益分析,探索更多经济高效的实现途径;针对人的感知与行为研究,应引入更多先进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更精准地捕捉公众需求与偏好;在社会文化方面,应鼓励创新,将更多元的文化元素融入湖泊景观规划中。(收稿:2024-10-13)

常见问题解答

什么是工业遗产景观?

工业遗产景观是指将废弃的工业遗址通过保护、更新和改造,转化为具有文化、历史和美学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创意园区、博物馆和公园等。

工业遗产景观改造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主要方法包括保护再利用、景观更新、适应性改造等,具体策略涉及场所记忆保留、功能转换、生态修复以及文化元素融入等方面。

工业遗产景观研究的热点领域是什么?

研究热点集中在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景观设计策略、城市更新、场所精神体现等方面,重点关注如何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哪些机构在工业遗产景观研究中表现突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高校是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研究的主体力量。

工业遗产景观改造的价值是什么?

改造后的工业遗产不仅保留了城市历史记忆,还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地标和公共空间,促进了城市活力提升、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