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有发育快,成活率高,枝条柔软的特点,也易于造型,于是我就选了一株长短、粗细、曲折程度都和那块吸水石中间的坑槽相合的榕树小苗嵌在坑槽里,上下用两条尼龙绳绑紧,栽于一个圆形的陶瓷盆中,用塘泥和粗砂埋至吸水石和树干的一半,置于遮荫处,经常喷水,不久就成活了。


一年后我将尼龙绳拆除,重点解决造型问题。为此我用两年时间让榕树苗木紧贴吸水石山那条大坑槽,让其窜出山顶,主干和坑槽的弯曲度相当和谐,左右枝条分布均匀,基本上没有空枝、缺枝,在石山右侧有一条较大的飘枝倾斜下挂。不久,此株小榕树的右侧长出一条气根,扎于石山右侧小坑槽里,然后在大飘枝下面也长出一条气根自下而上悬挂,在风中就有摇曳飘摆之感。
景成后,我连石带树一并移到佛山产的绿色带釉的浅口盆中,为了活跃多变,我又在山的右侧加了一块纹理相近的石块,构成低峰。看不出什么痕迹,只是颜色稍浅一些罢了。
在移盆过程中,我将石树尽量向后移,在留出的空旷盆面上,遍铺青苔,形成绿茵草地,并在树的底下,山的洞口处安放一条卧牛,还有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嬉戏,以小见大,可以显现山家农村的新景象。
(吴冠华 制作刘春兰 摄影)
(吴冠华 制作刘春兰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