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盆景造型的棕丝法与金属丝法

日期:2017-02-19 22:33:26     浏览:74    
核心提示:中国盆景传统的剪扎方法是用棕丝法,即用棕丝把树干或枝条扎成弯子。扬派、川派、苏派、通派等都是采用棕丝扎法。各派都创造了许多剪扎方法,这些方法通常称为“棕法”。
盆景造型的棕丝法与金属丝
 
 
中国盆景传统的剪扎方法是用棕丝法,即用棕丝把树干或枝条扎成弯子。扬派川派苏派、通派等都是采用棕丝扎法。各派都创造了许多剪扎方法,这些方法通常称为“棕法”。
 
现代用金属丝代替标丝扎缚枝干,在日本也用铝丝、铜丝缠绕枝干进行造型。与棕丝相比,金属丝造型简便、速度快、自由灵活、容易掌握。但因金属丝的颜色和形态与枝干相差很大,所以用金属丝蟠扎过的盆景不能马上用来欣赏,要等数年之后拆去金属丝才能供人赏玩。从目前情况来看,金属丝扎法在花圃进行工厂化生产还是行之有效的。
 
 
 
相反,棕丝的色彩与形态与枝干相似,加之所用的棕丝都很纤细,穿插于枝叶之间,往往不引人注意,因此棕丝扎后,树木盆景立即可以观赏,但棕丝扎法工艺性强,不容易学,不过作为一个专业的盆景工作者进行棕丝扎法的严格训练还是很重要的,是不能缺少的。
 
棕丝扎法:棕丝是从棕皮中抽取的一种韧性很强的纤维丝,橡皮生长在棕榈树干上,可在成熟的棕榈树于上剥取。其拉力、 耐磨、耐腐能力均很强,极适宜扎缚树木的干、枝。自古以来, 中国树木盆景在造型时,均采用棕丝扎缚,此法称“棕丝扎法”。不同派别的盆景棕丝扎缚的方法都不完全一样,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扎缚方法,这种方法称“棕法“。
 
川派盆景非遗传承人 钟家华
 
 盆景造型的棕丝法与金属丝法
 
 
【棕丝扎法】第一步先将棕丝捻成棕线,最细的枝条蟠扎所用棕丝为一根棕线,即用一根棕丝扎缚。较粗的干、枝用两至多根棕丝捻成的棕线。扎缚时,将棕线的一头固定在弯子底部,又称下着点。再将两根棕线来回交叉几下,然后台为一股线。将棕 线的另一头系在弯子的顶部,又称上着力点,打一活结,然后用手将干或枝按预定方向及弯曲的弧度,压弯至预定的位置,再将棕线收紧,打一死结固定,这样一个弯曲即完成了。着力点的位置选定的正确与否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弯子的大小,弯子的方向,鸯子的形状,以及对下一个弯子的影响和在整个画面中的地位。由于干或枝的粗细不同,千或技的术质不同。干或枝上着生的节疤的数量、大小、位置不同,这就给扎缚增加了难度。如果要将 一株树木的干或众多的枝条都压弯后扎缚,固定到预定的位置上,非要具有熟练的技艺和能自如地运用各种棕法不可。
 
钟家华盆景作品  杜鹃
现代树木盆景,形式偏向自由,可采用粗扎细剪的方法制作盆景。即使扎的功夫不到家,仍可采用“细剪”方法来弥补,往往也能收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但是作为一个盆景艺术工作者,仍 要经过一个严格的训练过程,如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棕丝的扎缚技艺,对素质的提高和制作出更深层次的盆景是有益的。
 
 
  
【金属丝法】金属丝有铜丝、铝丝、铅丝,铅丝在市场上容易买到,价格也很便宜,但容易生锈,铜丝、铝丝不易生锈,但价格较高。所用金属丝的粗度通常是被蟠扎的枝干粗度的1/3~1/5 左右,长度为所要扎缚的枝干长度的1.2~1.5倍左右。造型之前一天停止浇水,使枝条柔软,弯曲时不宜折断。尤其是落叶树在蟠扎前一天一定要停止浇水。石榴、枫类树木,枝干的皮薄,扎时易受伤害,所以在扎前在金属丝外面卷纸、麻皮或旧布,以防伤及嫩皮。
 
主干金属丝造型法:主干用金属丝蟠扎时,先将树木斜栽盆中,将金属丝贴近主干的后方(即观赏面的背面),插入盆中直至盆底,将金属丝固定在土中,一定要固牢。然后缠绕金属丝,金属丝与主干的角度一般为45度,否则就会造成金属丝太密或太疏。另外金属丝要紧贴主干,但不能太松或太紧。金属丝另一端 缠绕固定在主干梢端小枝上。金属丝绕好后,即可弯曲主干,先弯第一曲,边弯曲边顺着缠绕方向轻轻旋扭,防止金属丝松离主干,直至该曲完成。同法再弯第二曲……直至顶梢(做顶)。 
 
枝片金属丝造型法:先弯曲主枝,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在主枝基部的主干上,注意不要松动,然后同主干一样缠绕金属丝,直至主枝梢端。缠绕时应注意的问题同主干金属丝缠绕法。金属丝绕好后,蟠第一弯,边弯曲边顺着缠绕方向轻轻扭旋,以防枝条断裂。第一曲完成后,再蟠第二曲,再用同样的方法,将主 枝上的各级侧枝进行弯曲,形成枝片。 
 
桩景(树桩)的枝片造型时,先根据树桩的形态进行构图,然后根据构图的需要确定枝片的量、形态、大小、着生位置等, 选留主枝,疏去多余的枝条。较粗的枝条外面可用麻皮、布条等物包裹,以防撕裂,海派盆景用吊环等简单的机械拉弯枝条,是一个好办法。桩景枝片造型,采用金属丝法,方法与步骤同上面 介绍的枝片金属造型法。
 
标签: 盆景金属丝
>更多关于盆景金属丝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740 second(s), 132 queries, Memory 1.1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