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树与石如何有机结合制作山水盆景

日期:2017-08-12 15:25:59     浏览:25    
核心提示:我国的山水盆景发展至今,仍然处在一个低谷的位置,纵然有好作品涌现,那也是寥若晨星。记得在2001年苏州第五届全国展上,山水盆景单辟有一块展场,其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拥有一定的水准,形势喜人。苏州、靖江、上海、济南、四川等地的山水盆景代表了当时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水平,
·略谈近几年来李云龙盆景制作的启示(下)
 
■山东滕州张宪文
 
人生当中会有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标杆,当然这是与每个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修养分不开的。在扬州第三届全国网络展期间,笔者和盆景界友人闲聊,席间所谈皆《山居图》也。有人说,此作三两天也就做成了,但是这些想法可能在作者的心中酝酿了二十年了,那么时至今日的喷薄而出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山居图》的成功,与其说是预料之外,不如说是意料之中。
 
2015年的广州国际盆景大会暨亚太地区盆景赏石大会上,山水盆景作品《山居图》荣获金奖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是苏东坡对吴道子画的评价,这里应用到《山居图》当不为过。《山居图》以其新颖的理念、简约的章法、大胆的制作手法,把我国山水盆景的制作思路,又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树与石如何有机结合是当今我国山水盆景制作最重要的问题
 
树与石如何有机结合是当今我国山水盆景制作最重要的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好山上用树的问题?山水盆景《山居图》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山居图》的用树,突破了传统山上种树的极限。试想,几棵高度50cm以上的直干真柏栽植在山石的半腰位置,树冠超出山体主峰一大截,却感觉不到它的高,而是在视觉上感受到山石与树木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堍界。一位画家在看了《山居图》之后说:“你去过黄山吗?这里所表现的就是黄山最精华的部分l它就是一幅画,而用真柏树所表现的,正是松树的味道。”这正是作者的匠心使然。
 
在广州,一位山东的朋友感叹道:“它们融为一体了。”赵庆泉大师在广州展会制作表演的现场,点评李云龙示范操作的丛林盆景时,曾附带说了一句:“……李大师这次带来的山水盆景,在制作手法和理念上很有新意,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你们可以去看!”一个“看”字,融入了颇多褒奖和赞许,一个“看”字,表达了对《山居图》的肯定与支持。
 
整体来看,我国的山水盆景发展至今,仍然处在一个低谷的位置,纵然有好作品涌现,那也是寥若晨星。记得在2001年苏州第五届全国展上,山水盆景单辟有一块展场,其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拥有一定的水准,形势喜人。苏州、靖江、上海、济南、四川等地的山水盆景代表了当时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水平,给人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说明这支队伍大有人在,山水盆景还是非常受欢迎和重视的。

而今则不同,山水盆景几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支队伍也在迅速地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山居图》的出现,给并不景气的山水盆景界一剂强心针,给我国山水盆景制作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目前并不景气的山水盆景增添了新的希望,把山水盆景的制作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树与石如何有机结合制作山水盆景
 
大家可以看到《秋·思》和《山居图》在称谓上虽有所区别,但在树的使用上却是殊途同归。2011年在李云龙的书中曾单辟有“高于丛林”一章,云龙说:“咱们这些年所努力追求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吗?”不因冷落而气馁,也不为世俗所动,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走自己所追求的路。这或许亦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探索之路。高干丛林的造化必须来自胸中万千气象的凝结,方寸之间这些经过许多年磨炼的小树在凝聚中散发着五彩的光苦。

它们亦是在时间的长廊中匆匆行走的过客,身材瘦小嶙岣却不失凌云的骨气。长在悬崖峭壁之上饱经冰霜酷暑的侵袭,与大自然为伍,浸润在岁月流离的大气象里,浑然天成,这就是我们胸中的山水盆景。
 
去年在云龙的“山水人家”,在《蓬莱仙境》的作品前,我说了一句:“怎么感觉上不如以前好了呢?”云龙笑道:“那是自己进步了,一件好的作品它也受时代的制约。”是的,作品当随时代,笔者认为,《秋-思》与《山居图》在艺术水平上已经超越了《蓬莱仙境》,这一切都是作者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的结果。

 
 
《山居图》是继《秋·思》之后又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盆景佳作,是一件逸品之作。
 
“盖胸中有全竹,然后落笔如风舒云卷,顷刻而成,则气概闲畅。”(清汪之元语)《山居图》的“落笔”,恰似风舒云卷,气概神畅。这也说明一个事实:李云龙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着自己的树石结合的理想之园,正是这些斑驳陆离苍古老树的相伴相随,才造就了《山居图》这样大气魄的具有时代文化气息的作品。时间和历史将会把《山居图》载入史册。
 
倘佯在李云龙的“山水人家”,扑面而来的就是那些千姿百态,在时间和风霜的磨砺下依然风度翩翩的小老树。小树大小不一、粗细不同,隆起处,如额头般臃肿呵爱:凹陷里,似山洞样瘦骨嶙峋。在这里,你绝对找不到两棵相同的树。
 
笔者与云龙从1998年认识交往到现在,每次去他的园子里看盆景都有新感觉。这样一步步、一年年地走过来,树与人都在慢慢成长,尤其是近几年,这些小树愈见功力——树桩之上,疤痕连着疤痕,疤痕摞着疤痕,白骨舍利自然不在话下,凹凸扭拉,水线缠绕,或伸展自如、或抑扬顿挫、或粗壮如牛腰、或纤细若游丝,老化程度斑驳苍古,“种松愈见老龙鳞”。其颜色黑不溜秋,如大树在山崖,虽饱经岁月摧残却依然生机勃勃,愈发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

这样,天天月月年年,在岁月盘桓的磨砺中,在回归自然的追求中,凸显着独特的自我。近几年云龙又刻意放高了一批树的高度,向文人风格发展,随着他技艺和水平的日渐炉火纯青,相信他的小老树一定会在今后的时间里,风雨无阻,越来越老,越来越好,让时间去见证吧。
 
(编辑/古丽)
 
>更多关于山水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关于树石盆景的文章

Processed in 2.189 second(s), 384 queries, Memory 2.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