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泽平
摘 要: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各地区盆景造型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和传统。文中介绍了四川竹石盆景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竹石盆景的选材、制作与养护,提出了发展竹石盆景的建议。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中国各地区盆景造型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和传统。川派盆景作为中国盆景 5 大派别之一有其自成一体的造型艺术风格,其中竹石盆景更是川派盆景中一大创新。竹石盆景的选材、制作与养护,都有着特殊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川派盆景中的竹石盆景要有更高、更好的发展,更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交流与探索。
1 四川竹石盆景的发展
早期,川派盆景的代表人物陈玉山、李忠玉、黄希成、陈思甫就经常使用竹子作为盆景材料。新中国建国 10 周年(1959年),成都金铜雕刻大师蒋庭铸开创了第1批竹石盆景。蒋庭铸用写意的手法制作了题为《玲珑潇洒各有枝》的竹石盆景,其原材料为琴丝竹和砂积石,该作品在 1979年北海公园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上获奖。

成都望江楼公园是我国最早收集竹种的专类公园,竹子人工栽培历史最长、种类最丰富、竹种变异多。2014 年望江楼公园已正式授牌为国际竹类栽培品种(成都)登录园。凭借望江楼公园丰富的竹品种资源,早在 20 世纪 60—70年代,公园盆景技师就开始对竹品种进行栽植、研究、矮化、驯化、培育,大量用于盆景制作。1979年成都望江楼公园职工唐来春用凤尾竹和砂积石制作的《大鹏展翅》(图 1 )在全国盆景展览上获得金奖。随后,公园盆景技师利用不同竹类植物制作出了一大批竹石盆景精品,在全国盆景展出中多次获奖,形成了成都望江楼公园独有的盆景风格特色。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成都望江楼公园盆景技师邹秋华一直从事园林绿化、盆景艺术制作工作。邹秋华独辟蹊径充分利用竹类资源,制作出了不少竹石盆景精品,其作品气势和韵味独特极富想象力,已逐渐形成了“陡峭俊美、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特点,成为四川竹石盆景风格的代表,其代表作品有“龙腾虎啸”(图2)、 “翠盖”、“千佛朝圣”、“乡思”等。
2 竹石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2.1 制作器材选择
竹石盆景在竹材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竹子品种的驯化,主要采用扦插、分栽繁殖,控制水分和养分进行矮化;其次是突出观赏性,如观叶竹子选择花叶箬竹,观秆竹子选择油竹,观蔸竹子选择甜竹等,选择观赏性较强的竹类培育和利用。
石材的选择也不拘一格,有龟纹石、砂积石、钟乳石、云母石、河卵石、太湖石、黄石、等。容器的选择有彩釉陶瓷盆、大理石盆等。近年来,为了更进一步展示竹石盆景中的竹元素,
2.2 竹石盆景制作流程
盆景立意要求新奇、巧妙、思路灵活、高雅不俗、境界高,有独创性。在布局上,能“因地(景)制宜”, 条理分明,有大局观,总体协调统一。在构图上,注重形式明确、恰当、创意好,常使用不对称均衡构图。在形式结构上,形式美表现在比例、尺度、韵律、节奏、非对称均衡、多样化统一,讲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作品形式适合表现景观内容。
在结构处理上,要求宾主分明,主体突出,有明显的视觉焦点(中心),结构完整、无缺陷,体系完整,结构成分恰到好处,无多余。在景观效果上,注重景观的逼真性(景观如同按比例缩小,有身临其境感),生动性(景观富于变化,景观效果多样化)和协调性(景物间无冲突,有相似性、顾盼性联系)。在意境与情感上,讲究情景交融、富于想象、形神兼备;内势收放自如,动静相济;有诗情画意,有生活趣味。
2.2.2 选盆景盆
2.2.3 准备营养土
土壤是花木生长的基础,不仅是固定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支撑物,还要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水分与空气。选择肥沃、无病虫害、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土壤,使用前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有日光消毒、加热消毒、药剂消毒。
2.2.4 上盆
上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竹子上盆,要注意保证竹子长势良好;石材搭配,按照立意和构图来调整石材,分初步搭配、切割、粘合几步;植物修剪造型;铺青苔,注意泥土与石头之间的衔接;浇水,做好盆景后第一次要浇透水;清洁盆子。
盆景加工过程中的锯截、雕凿、拼接、组合、胶合等技术操作要精细,景观效果自然,注意掩饰人工痕迹。
2.2.5 盆景取名
取名应点明盆景景观主题,用词精炼,言简意赅,易读好记。在效果上,讲究格调高雅,反映健康、积极的思想意识;含蓄,能引导想象;形象化,有具体可感的感性特点。
2.3 竹石盆景的养护
竹石盆景的日常养护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
1)修剪。修剪病虫害枝叶和枯黄叶;根据立意和构图,如果层次太密,可适当疏剪。
3)施肥。在夏季生长季节,宜薄肥勤施,以腐熟的饼肥水为好;肥料中可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使竹子叶色翠绿。
4)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竹蚜虫、竹蚧壳虫、竹子卷叶螟;分别用敌杀死、毒枪、速扑杀、蚧必治等进行防治。

3 发展竹石盆景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盆景作为一种美化居室、陶冶性情的高雅艺术品,进入了千家万户[1],竹石盆景以其丰富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此,
对于竹石盆景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 坚持继承与创新
古为今用。盆景艺术形式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这种艺术形式要为时代精神服务就必须做好继承和创新[2]。创新是四川盆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川竹石盆景就是川派盆景一大创新,但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创新乃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离开继承也就无所谓创新。只有对传统的利弊有所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四川竹石盆景艺术真正表现当今的社会主义时代内容,与时俱进,真正弘扬新中国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让四川竹石盆景独树一帜、光彩夺目。
洋为中用。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四川盆景要创新发展,要创一代风流,要走向世界仅仅依靠传统的东西显然是不够了。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盆栽的先进技术和其它有关先进科技,如西方盆栽中的新概念、新理论等,凡是有利于四川竹石盆景发展的一切外来的新科技都应该统统学来,经过消化,将其揉入四川竹石盆景中,才能成为健康成长的营养。只有这样,川派盆景中的竹石盆景才能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成为川派盆景的奇葩,才能永葆其美妙的青春。此外还应该经常组织团队参加国内和国外的盆景展览,总结提炼,多出有关川派盆景之竹石盆景的报刊和书籍,提高竹石盆景意识理论,进一步开展竹石盆景艺术的理论研究。
3.2 认识和了解竹文化
中华竹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发展竹石盆景需要对竹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的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畏逆境、中通外直、宁折不屈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高尚品格的象征。竹石盆景要在传统的盆景制作基础上有所提升和发展,不但要在选材上下功夫,还要对竹文化内涵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制作出不仅盆景外观优美,而且意境表达真切,又能独立体现竹子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竹石盆景的研究与发展必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竹石盆景才能在川派盆景中脱颖而出[3]。
四川成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 20 届竹文化节,在弘扬中华竹文化的历史使命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竹石盆景在文化节期间的成功展出,不仅是对盆景艺术的展示,也是对竹文化的弘扬[4]。
3.3 研究与探索
竹石盆景作为川派盆景的创新,只有研究其深层的、内在的本质核心,把握其艺术发展规律,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展竹石盆景。在竹石盆景的探索方面,不能只停留在四川范围内发展,应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寻找发展的契机。比如,对各类珍、奇、异竹的应用,对外来品种要进行不断的引种、驯化、矮化,使其适应竹石盆景的发展,尤其在观赏竹类的研究与探索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
3.4 交流与发展
四川竹石盆景艺术作品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为此建议将竹石盆景商品化。商品意味着交流,而交流又意味着竞争,竞争意味着发展。根据国内、国外 2 个市场的需求,在发展规格上,坚持大、中、小、微盆景相配合,以中小型为主。在竹品种造型上,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稀、奇、古、怪等造型,不断推陈出新,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在发展盆景艺术的同时,注重融入内涵深远的竹文化。在生产方式上,竹石盆景应坚持基地化、工厂化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批量生产,精工细作,提高竞争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