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正确对待各种形式的盆景艺术

日期:2018-08-19 13:14:46     作者:陶洁之    浏览:14    
核心提示:各类盆景又有许多艺术形式,而又以树木盆景出现的艺术形式最多,诸如云片式、游龙式、三台式、掉拐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风吹式……以上诸式,现在称为“规则式”。另有不可名状的“自然式”。众多的艺术形式和与之相应的各种方法,
中国东汉时就有了盆景,可说是历史悠久。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至今出现了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动式盆景等各类盆景。各类盆景又有许多艺术形式,而又以树木盆景出现的艺术形式最多,诸如云片式、游龙式、三台式、掉拐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风吹式……以上诸式,现在称为“规则式”。另有不可名状的“自然式”。众多的艺术形式和与之相应的各种方法,其中所包含的美学理念、哲学思想,表现了全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标志中国盆景艺术的繁荣昌盛,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明。各类各式盆景艺术,共同谱写了一部丰富灿烂的盆景文化史。
中华文化发展到明清时代,中国审美思想在更大的范围与更深的层次上,得到发展,那就是在传统文人审美思想继续发展的同时,传统中潜在的世俗文化风情喷薄而出,于是出现了大量的长、短篇小说,造型艺术也在迅速发展,大兴造型之风。明清的盆景艺术,正是在世俗文化造型之风的文化氛围中,不甘落后,各地在特定的人文地理条件下,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各种流派,艺术家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部分造型代代相传,就成了今天的“规则式”盆景。
“规则式”盆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冲击,以文学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先生为代表的推出“二弯半·粗扎细剪”的盆景造型,但仍有“规则”之嫌,实属改良性质,可已经是创造性地发展了盆景艺术,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自然式”盆景艺术真正得到发展,实现盆景艺术的飞跃,是改革开放后,然随之而来的是“规则式”盆景遭到空前冷遇,各种论调接踵而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正确对待各种形式的盆景艺术
一方面是说“规则式”盆景不自然,千人一面,缺少变化。艺术品的自然或不自然的说法,美学著作中找不到根据,如果说“规则式”盆景之所以不自然,是因为不是自然树相,那是千真万确。难道这类盆景的作者都不会模仿自然状态制作盆景吗?显然不是,这与他们的审美理念有关。
明朝世俗文化的出现,延至明清,一些中下层人士,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追求新奇与幻想,文艺作品有充分体现,造型艺术更是标新立异,比如戏剧的脸谱造型,就连天安门前的石狮子,艺术家并不写狮子的自然实体,而是表现艺术的狮型,抓住狮子的特征写“神”,别开生面地塑造出美狮王的形象。盆景作者摆脱“写实主义”的羁绊,认为自然状态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不是对自然的动植物模拟。
另外,明清从陆九渊、王守仁心学蜕变而来,以李贽为代表的张扬个性的学说,与当时得到新的拓展的中国审美思想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颇具浪漫倾向与色彩的美学思潮,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在那艺术造型之风的吹拂下,盆景艺术家各领风骚,创造了各种不同于自然树相并显示各自个性的盆景艺术,这是对自然美的“抽离”,这种抽离,实际上即是与社会美的交融,特别是云片、掉拐、游龙诸式盆景,作者遵循一定的秩序规则(如反复、重叠、对称、均衡等等),用抽象的线条,构筑奇异的几何图形,表现了抽象的盆景形式美,并带有浪漫色彩。
明清时代制作出的盆景,成为人们审美对象,使人得到审美愉快,就有很多人模仿制作,犹如绘画对各名家作品临摹一样,这样许多人模仿一种造型的盆景,必然面目雷同。人们批评“规则式”盆景“千人一面”,这话并不为过,其实,当初作者制作某种样式,也没想到人们仿效而成为“规则”。
盆景艺术的传承,出现了“规则”并非坏事,是民间的规律。某些盆景,有很多人学,正说明有很高的艺术层面,才从善如流。盆景大师赵庆泉先生的水旱盆景,以盆景大师胡乐国先生为代表的松树高耸盆景,不是也有很多人仿造,成了新的“规则式”吗?正因为好,艺术品位高,才有人学,是不足为怪的。
从艺术的角度说,此现象是“艺术积淀凝固化”,当某种艺术发展到很高层面时,它的某些形式.或某些方法,就会凝固成为艺术的某些规则、准则、法则等,比如“皴石法”、“画柳法”、“点叶法”、“云流泉断法”、“写梅枝干诀”……为便利学者,出现了《芥子园画谱》、《马骀画宝》、《三希堂画宝》等。“规则式”盆景艺术的诸多“规则”,正是“艺术积淀凝固化”现象的最好说明。
再说,艺术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的,它有时代性,历史性,能“把时空凝冻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现在”。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都能做到,能以各自的形式传世,永不消逝。而盆景艺术有它的独特性,受多方面制约,自然寿命有限,再好的艺术品,只是昙花一、现。但事有奇巧,盆景艺术积淀凝固化,形成某些“规则”,使盆景艺术传统的民族形式和方法得以传承下来,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造物主的巧安排,否则,民族形式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盆景理论家们大谈传统的民族形式,都是空话。
另一方面,否定“规则式”盆景艺术的理论大意是说:“规则式”盆景是民间艺术,不是中国盆景艺术的正统和传统,同时标榜只有“自然式”才是正统和传统。说“规则”式盆景属民间艺术,此论完全符合事实,但是也没有什么能证明自然式盆景属官方艺术。如绘画,历代中央政府都设有国家画院,组织一批文人画家制作有别于民间绘画的文人画;可从没听说哪个朝代专设自然式盆景院。
有人说自然式盆景为文人制作,规则式盆景是民间艺人制作,这不符合事实,现在不是,古代也不是,从未见过哪部史料记载古代自然式盆景的文人大艺术家的大名流传后世,见诸文字的倒是近代解放前后的规则式一些流派盆景艺术家的大名。笔者认为,自然式盆景和规则式盆景在历史上是并存的,都起于民间,发展在民间,同属民间艺术。
关于正统和传统,艺术上讲“传统”是常见的,讲正统、非正统则鲜矣。正统的概念显然是对派来说的,而非是对艺术而言的。把盆景与“正统、非正统”拉扯在一起,这是对盆景艺术门第,讲等级,讲贵贱。岂不知“艺术无尊卑之分,只有雅俗之别“。
所谓“传统”,辞书解释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等”。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无外乎指世代相传,前人留下的作品、方法、理论等。“自然式”盆景是传统,笔者认为“规则式”盆景也是传统。理由如下:
第一,历史悠久首先说文字证据。其一,南宋诗人范成大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在安徽徽州做官,曾作咏梅诗《次韵元夕赏卒厅红梅三首》,其中的第三首的最后两句为“来岁如今翻旧唱,五云丛里望三台”。诗中的“三台”是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眼前的“三台式”梅花盆景;一是虚指天上的星名“三台星”,南宋时就有以“三台”命名的“三台式”盆景。其二,明代高濂《高子盆景说》对天目松制作盆景的一段描写道:“最古雅者品以天目松为第一……高不盈尺,其本如臂,针毛短族,结为马远之‘欹斜结曲’、郭熙‘露顶攫拿’、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托拽轩翥’等状……他树蟠结,无出此制。”这里写出对天目松造型的四种形状和方法。最后两句,道出了天目松造型和方法相同的规则。可说是“规则式”的范例。
其次是图绘证据。北宋张泽端《明皇窥浴图》中所绘松树盆景,元代李土行《偃松图》中所绘附石松树盆录,明代《吴骚集》中插图白描松树盆景,清代丁观鹏《宫妃话宠图》中所绘松树盆景等,除《偃松图》树干为俯偃式,其它三图树干皆曲屈成“S”形。上述所举诸图,全是左右错落各摆一枝片,上结顶枝,全属“三台式”造型。这与传统方法对松树、梅花多采用“三台式”造型的习惯相吻合。
第二,实物现在扬州原存天宇寺现置西湖公园的明末“云片式”柏树盆景,奇迹般的存活三百余年;成都一带还保存有川派造的百年以上的古桩盆景。“规则式”盆景的原作世代相传几百年,年龄最小的一百多岁,应该有资格称传统吧!
第三,方法精湛“规则式”盆景各流派都有“绝活”,如苏州六台三托一顶式盆景,扬州云片盆景,方法精湛,人所共知已到炉火纯青的步,就是有偏见的人,也不得不叹服。
第四,具有人民性狭义的艺术(艺术品)有四个精密规则,其中一点就是艺术品必须被人接受,否则它便没有价值。艺术品被人接受,才能成为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愉快。规则式各流派各种形式的盆景,能世代传至今,足以说明已经广泛被人们接受。美学论断说:世传的作品有持久性,各流派各形式的盆景流传持久,从审美讲,那就是因为具有打动人们心灵的意味层。“规则式”各流派盆景艺术,不论是喜爱它的人数,还是盒景数量和从业队伍,都有占绝对优势,足见是人民大众的艺术。
上面关于“传统”四个方面的简单属文,足以说明“规则式”盆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方法多而精湛,造型奇而多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深,是地道的传统艺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提倡发展“自然式”盆景是势之必然,虽有部分人走入“自然主义”的误区,但不少盆景艺术家制作出了贴近自然,具有艺术特色的佳作,做到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总的说,提倡发展“自然式”盆景艺术,方向对头,路子正确,遗憾的是,自提倡发展“自然式”盆景艺术以来,“规则式”盆景命运多戗,遭到冷遇和否定,面临濒危境地,我们应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割开历史,新旧政权可以一刀两断,新老文化是不能一刀两断。
文化有连续性,必然产生新旧文化积累现象。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很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候,有不同的形式。中国文学史从先秦《诗经》、《楚辞》和诸子散文讲起,汉有汉赋,以后有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出现新的形式。人们发现,不是因为了词就抛弃诗,有了曲就抛弃词,也没有因为有了小说就不要古文。文体越到后来越丰富,后期包容7前期。盆景艺术也是如此,各流派一些“规则式”传统盆景,是中国艺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艺术形式。正是由于这种积累现象,才使得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是趋丰富,古老的传统中包含着新形式。今天出现了新的形式,就抛弃其它传统形式,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赵庆泉先生说:“对于中国传统盆景中一些独特的技艺和形式,也必须很好地传承。”笔者非常赞成赵先生的意见,问题应怎样传承。鉴于盆景的特殊性,各种传统的形式、方法,没人去继承和发展,现存的传统盆景,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那将是中国盆景艺术的悲哀。笔者认为,对一切传统盆景艺术,还应大力提倡继承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中国盆景艺术的博大精湛,否则,将造成民族文化遗憾的残缺。(编辑/徐曼)
 
更多>盆景制作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3.130 second(s), 431 queries, Memory 3.2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