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记盆景作品《蓦然回首》的制作过程

日期:2018-08-19 14:00:46     作者:刘永辉    浏览:11    
核心提示:拙作《蓦然回首》在第七届盆景景展览中获得金奖。回想觉得颇有意味,如能细细把l玩,2007年撰写《从诗情画意谈中国盆景特色》一文(发表于《盆景赏石》2008年第二期),谈到中国盆景的特色之一“是在趣的基础上通达道的境界”时,心中猛然一亮,
  拙作《蓦然回首》在第七届盆景景展览中获得金奖。回想觉得颇有意味,如能细细把l玩,对自己今后的制作会有极大帮助。现小记如下,愿与大家分享。
1995年,花市上一老者购得一对节白蜡桩头,后又要卖掉,原因是“桩头一边全是枯的,不能来芽”。我见此桩古朴苍劲,起卧有致,且自然完整,没有~点人为创伤;虽有一边枯死,但枯死部分上为自然舍利,下面“水路”清晰——仍然活着,真是天趣盎然的好材料,急忙买下。
买桩后的制作一直围绕着如何表现此桩的天趣进行。首先是深埋养护,让自然舍利中的“水路”长出根,保证舍利中“水路”的成活,以呈现桩头枯荣共生的趣味。其次是题名《天钟神秀》,借用古诗“造化钟神秀”之意,突显树桩趣味天成之特色。最后是造型重势,以势达趣。桩头先卧后起,向背分明,动感极强。造型依此强化动势,向势下枝蓄长下探,顶部枝稍微留长。而背势枝却遇到卖桩老者同样的问题:“全是枯的,不能来芽”。怎么办?按习惯,这一类的盆景四面都应有枝:按画理,“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这枯干一面不能没枝i按自然,平地独生的树木一般周边都有枝。无奈之下,只好将树干向势一侧的枝借到背势一侧,勉强符合了这些要求(图一)。但定型养护十多年来,心中一直不爽,似乎“意犹未尽”。

 
记盆景作品《蓦然回首》的制作过程
2007年撰写《从诗情画意谈中国盆景特色》一文(发表于《盆景赏石》2008年第二期),谈到中国盆景的特色之一“是在趣的基础上通达道的境界”时,心中猛然一亮,一下明白了“意犹未尽”的症结:《天钟神秀》不就是仅仅停留在天趣上,没能通达到境界上吗!

记盆景作品《蓦然回首》的制作过程
心中的不爽不就是在表现天趣时没有寄托自己的情感吗!高兴之余从境界二字联想到王国维的境界论以及“三境界”说(注),自然想起“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时又猛然想到:蓦然回首——这四字不就是《天钟神秀》所蕴含的境界吗?!
这种境界是我的偶像,特别是步入晚年,常常会“回首”半个世纪自己所经历所见闻的事情,只是缺少“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我仰慕这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我心目中“蓦然回首”的回首是经历并超越了“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之后的回首,感觉上它是沧桑的、老成的、成熟的、从容的、稳重的、“通透”的……。我在《天钟神秀》中“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这种回首,只是它多了一些枝叶,少了一点端庄。于是乎将题名《天钟神秀》改成《蓦然回首》。
随即进行改造:要在以势达趣的基础上实现以势达意,再不局限于按习惯、画理、自然来造型,而是根据由“这一种感觉”在心中形成的“这一个形象”来造型;剪掉了背势面的多余枝条(图二、A),让树更具有“回首”的姿势:将树顶下压并向背势方向移动(图=、B),同时在前侧枝的上方蓄出新枝(图二、C)并剪掉向势方末端枝条(图二、D),使树少了一点活泼灵秀,多了端庄稳重。改造完成后心中只有一个字:爽!

 
记盆景作品《蓦然回首》的制作过程
2008年,不顾《蓦然回首》(图三)的末枝还需年功和个别小枝还可调整的不足,欣欣然地将她送往南京参加全国展览。
注:“三境界”说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原文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编辑/徐曼)
 
更多>盆景制作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3.295 second(s), 439 queries, Memory 3.2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