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日期:2018-10-19 12:50:10     浏览:36    
核心提示:实验结果:杜松保持日本针松树几年前,我开始与一位患有杜松,杜松(Juniperus chinensis'Foemina')的客户合作。盆景是由Shig M

      换盆是指将盆景的盆土去掉一半,将盆中树木的根修剪掉一半,重新用新的配方土栽种,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今天我们从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来说说盆景换盆的必要性,和换盆的注意事项。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换盆的必要性

      根系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系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包括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其中根毛区吸水能力最强。根尖是指从根的尖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毛区)。根毛区以上的部分其根毛已不复存在。当根毛长到一定时间后就枯死,表皮毁坏、脱落,这时皮层的外层细胞(外皮层)的细胞壁发生栓质化代替表皮产生保护作用。

外皮层是单层细胞,它排列整齐,没有细胞间隙,由于细胞壁中又加入了栓质(脂类物质),使细胞壁不能透水。因此,根毛区以上的根系没有吸水功能。盆景盆内的生长空间有限,根不断生长,根毛区以上部分越来越多,盆内的根毛区就会越来越少,盆内树木的根系整体吸水量降低,严重时会造成树木部分枝条缺水干枯(俗称:干枝)。所以,笔者建议上盆三年的盆景就要换盆了。将其根修剪掉一半,让其重新长出新根,这样根毛区就会变多,有利于树木吸收水分。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换盆的注意事项

      那么什么条件下进行换盆适合呢?我们再从植物水分吸收来说。

      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

 1、被动吸水 植物根系以蒸腾拉力为动力的吸水过程称为被动吸水。所谓蒸腾拉力是指因叶片蒸腾作用而产生的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当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周围细胞的水以水蒸气形式扩散到水势低的大气中,从而导致叶片细胞水势下降,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相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使叶脉导管失水,而压力势下降,并造成根冠间导管中的压力梯度,在压力梯度下,根导管中水分向上输送,其结果造成根部细胞水分亏缺,水势降低,从而使根部细胞从周围土壤中吸水。

 2、主动吸水 根系代谢活动而引起的根系从环境吸水的过程叫主动吸水。 这些活动气温高时比较活跃,植物需水量多,如果换盆,根被去除一半,吸水器官减少,植物就会缺水。气温过底,这些代谢活动过于缓慢,根的伸长区和分生区活动也会减慢,不利用根系生长。所以,笔者建议在气温10度到29度之间时适合换盆。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植物除了以根系吸收水分外,还能通过叶片等地上部吸收水分。水分子可通过角质层孔道,进入叶片细胞中。所以换盆后要注重叶面水,一天淋三次叶面水。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之一的土壤通气状况:根系通气良好,代谢活动正常,吸水旺盛。通气不良,若短期处于缺氧和高CO2的环境中,也会使细胞呼吸减弱,影响主动吸水。若长时间缺氧,导致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和积累较多的酒精,使根系中毒,以至吸水能力减弱。植物受涝而表现缺水症状,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换盆后根系少了,将土壤里的水分吸走的能力减弱,因此只需要三天浇一次透水。

还有就是盆土应该选用透气疏水性好的配方土,在这里笔者建议用粗河沙,泥炭土、赤玉土,火山石以3:1:1:1的比例混合,制作成配方土。

       粗河沙:天然石在自然状态下,经水的作用力长时间反复冲撞、摩擦产生的,其成份较为复杂、表面有一定光滑性,杂质含量多的非金属矿石,有很好的疏水作用。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泥炭土:指在某些河湖沉积低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可以营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微生物环境。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赤玉土:由火山灰堆积而成,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土壤介质。这也是在日本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栽培介质;它是高通透性的火山泥,黄色圆状颗粒;没有有害细菌,pH值呈微酸,有利于生根。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火山石:是火山爆发后由火山玻璃、矿物与气泡形成的非常珍贵的多孔形石材,火山石中含有钠、镁、铝、硅、钙、钛、锰、铁、镍、钴和钼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结构稳定,自身有很多空隙,有很好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的作用。

图解 盆景换盆后怎么生根的方法

 
>更多关于盆景换盆图解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3.496 second(s), 502 queries, Memory 3.2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