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盆景创作怎么多练内功的3个方法 图片

日期:2021-08-22 18:05:11     浏览:7    
核心提示:多练内功是我对待盆景创作的一贯态度。盆景创作是~个很严谨的问题,初始的时候,也不太清楚,往往随心所欲,把盆景养护与创作完全当作了一种消遣,玩的是很痛快,但出的问题自然也多。
我好盆景,这些年来,收集了不少盆景素材,自己创作了一部分,也请一些名家创作了一些。看着一盆盆盆景在自己的手里由小变大,由荒桩到成熟,心里很高兴。大大小小的盆景展也参加了一些,时间久了,渐渐地对盆景的收藏与创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至于正确与否,不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欢迎广大盆景界同仁,到我们十三香古木盆景园赐教。
 
一、享受盆景
 
盆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人与自然和谐后的产物,这种艺术首先带给人们的应该是享受。无论你是创作者、欣赏者,还是收藏者,盆景带给我们的都应该是愉悦,而不是痛苦。当然,创作者有创作者的享受,收藏者有收藏者的享受。从创作者的层面看,由一棵桩材的采挖开始便是一种欣赏、一种选择:从自然界众多的树木中发现选取一棵适合进行盆景艺术创作的素材,你会没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当你把一棵普通的桩材创作成有艺术灵性的盆景作品时,你会没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其实这种享受是多方面的,春风中或一抹新芽透出,或一树春花绽放等等。甚至,我们工作繁忙之余,为盆景换一次土、出一身汗,浇一次水、施一次肥、修一次乱枝,都是一种享受。近年来,由于盆景人群的素质不同,参与的方式不同,各种各样的声音也不断出现,这是亚常的。比如,企业家的介入,就很引起了一些议论,其实,这有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企业家的介入对盆景事业的发展只会是好事,不会是坏事。
 
同时也认为企业家介入的还太少,政府和政府官员的介入同样也太少,日本的盆景可获“内阁总理大臣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其次就是盆景的大小好坏问题。常有人对我说,你们玩的盆景体量大、质量好,我们玩的都是小玩意,我不这么看,不管桩材大小,它都同样带给我们愉悦。你能说金雀、迎春类盆景就一定比朴树侧柏坏吗?小东西有小东西的优势,他带给你的同样是一种享受。那为什么还有人玩得很痛苦呢?很简单,因为名利。如果你把盆景当作争名取利的工具,那么,它带给你的是什么就很难说了。
 
图1,是一盆雀舌黄杨盆景,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同舟共济》。在我的手里有六、七年了,刚到手时,是一个由几根主干组成的荒桩,但我被它们那种互相纠结的形态所震撼,从众多的黄杨中选择了它。经过这些年的培育,已经初具盆景形象,看着它的枝条由荒疏到逐渐丰满,那种愉悦是属于盆景人所独有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大玩家还是小玩家,他们对盆景创作过程的享受是一样的。

盆景创作怎么多练内功
 
二、多练内功
 
多练内功是我对待盆景创作的一贯态度。盆景创作是~个很严谨的问题,初始的时候,也不太清楚,往往随心所欲,把盆景养护与创作完全当作了一种消遣,玩的是很痛快,但出的问题自然也多。一棵很老的松树,想像柏树那样做一个舍利干,皮扒了,效果也不错,可一个月不到,叶全枯了,树死了。心里还常常不服气,经历得多了,学习得多了,慢慢地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自身对盆景的认识、创作的能力、对盆景管理的能力,这些都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把练内功当做对待盆景创作的态度问题。
 
不会的可以学,不懂的可以问,在多年的积累下,终于弄清楚了一些问题,比如,以前常听一些同道问:“盆景是什么?”自己也常常笑他们,故弄玄虚,真的思考的多了,认识上来了,反过头来再看看,发觉好多人竟然真没弄清楚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盆景是什么?前些时候,和一些朋友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时,有一个漯河的朋友冯如林先生说得很好,他认为“盆景创作难就难在入门,一旦入了门,时间久了,自然会不停地进步,创作出更为出色的作品,怕就怕你一直在盆景圣殿的门外徘徊。”话好像难听了一些,可看看一些人创作的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你就会明白,盆景创作的普及教育以及练好内功的重要性了。
 
盆景是一种高雅艺术,绝不是弄个村栽到盆里就是盆景。至于对外我不想说什么,因为盆景界的争斗太让人头疼,我们同样无法免俗。但我想,只要我们把自己的身份看高一些,把自己的玩艺真的往高雅艺术上靠一靠,心胸自然会开阔一些。如果连这一关都看不开,你的创作之路必将会走得很艰难。甚至,一辈子无法窥视盆景艺术的真正内涵,也不奇怪。《双辉》(如图2)是我们的一盆黑松盆景,当初买桩子的时候,仅仅是看上了两个主干,近20年的时间过去了,枝条丰满了,根部也露了出来,大家才觉得它有点意思了。如果没有20年的培育,对于年功的概念,恐怕理解得不会那么透彻。

盆景创作怎么多练内功
三、作品说明一切
 
齐白石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虾戏图,梅兰芳为我们留下了一幕幕经典的京剧,他们不愧为一代大师。艺术家的作品便是艺术家的生命。试想,如果这些大家没有了他们赖以成名的代表作品,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直强调,盆景是高雅艺术,但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把他们放在高雅的地位上了?
 
更进一步地说,我们把自己当作高雅的艺术家了吗?我们按艺术家的要求衡量过自己或者要求过即将进入盆景创作行业的从业者了吗?好像没有人去做这些事情。我们热衷于搞大的展览形式,热衷于得奖,更热衷于评大师。互于自身的修养问题、作品的传承问题,只有一部分有头脑的人去思考。
 
随便一盆盆景便可以搬上盆景展的展台上,甚至是全国盆景展的展台——这种现象在其它艺术门类中是难以想象的,可在盆景展中司空见惯。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盆景应该靠作品说话,而不应该靠作者的身份和地位说话。
 
冯如林先生在他的文章《由<双雄)想开去》中说得很好:“一个人在盆景界的定位,不是看你玩了多少,也不是看你的名气多大,而是靠你展示给大家的作品。这是中国艺术发展史几千年形成的无人可以改变的规律。”所以,我也真的希望,我们的艺术家们,多练内功,多出好的作品,只要你拥有不朽的盆景作品,你的艺术成就才可能不朽。
 
更多>盆景制作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50 second(s), 52 queries, Memory 0.7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