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山水盆景《蓬莱仙境》的创作过程 图片

日期:2021-09-02 14:34:39     浏览:9    
核心提示:山水盆景《蓬莱仙境》自2001年问世以来,在盆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作为一件比较成功的山水盆景作品,它的出现给目前我
  山水盆景《蓬莱仙境》自2001年问世以来,在盆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作为一件比较成功的山水盆景作品,它的出现给目前我国处于低迷状态的山水盆景注入了新的活力。山水盆景作为国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也出现了许多好的作品。今天,在经过近十年的时间之后,再来回顾山水盆景《蓬莱仙境》的创作过程,思考和探讨山水盆景创作的新思路,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蓬莱仙境》的创作过程
 
这里先引用《李云龙盆景艺术》(李云龙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一书中《蓬莱仙境》创作札记里的一段话:树法和树石结舍格特色已基本形成。这些树已经具备了上山所需要的苍老程度和造型要求,可以说在用树这个问题上,能够得心应手、从容不迫的去做这件事情了,这也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从1985年开始小苗扦插培养这些“小老树”至2001年底《蓬莱仙境》创作完成,其间历时16个年头,这称得上是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摸索和探索,循序渐进和另辟蹊径,学习和借鉴,这期间的辛苦和欣喜同在。
 
2001年5月,在苏州第五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上,云龙的参展作品山水盆景《江山叠翠》虽然获得了银奖,但他却不满足,有一个更高的台阶在等着他拾级而上。怎么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他屡屡在问自己。在山水盆景上如何才能突破以前的自己,而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归根结底,还得在作品上下功夫,让作品去说话。

山水盆景《蓬莱仙境》的创作过程
 
经过了长时间的构思和酝酿之后,云龙多次前往安徽灵璧、山东莱芜、淄博等地寻觅石头。几经波折之后,开始着手《蓬莱仙境》的创作。云龙在其书中这样描述:“我曾去蓬莱阁观海,看大海的惊涛拍岸,听蓬莱阁悠扬的钟声,品海边小菜馆里美味可口的海鲜。
 
那些在海风吹拂之下挺拔傲立的松树,悬挂在峭壁之上,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大海无比宽广的胸怀,多少年来,蓬莱阁似在聆听着大海这永无休止的诉说……因而联想起对祖国秀美山川的敬仰之情,《蓬莱仙境》的构思油然而生。
 
《蓬莱仙境》的“破石栽树”,采用了“分体切割法”,即先用大锯在合适部位切开,这里首先得注意隐蔽性,把局部石头挖空,选择好栽树点,然后再合拢并填充回填土。实际上这种技艺并不会影响自然石的美观。
 
据云龙回忆:“《蓬莱仙境》山上总共用树33棵,是从60多棵中挑选出来的。那天晚上,挑选和栽植,审视与权衡,某一个局部的树能否有原来想象的效果,以及整体上的搭配,争让关系,大小关系:欹与正,远和近:是否顾盼有情,抑或雄秀结合,林林总总,一直忙活到深夜。其中直径将近3cm的主树栽种在正面偏后一点的峭壁之上:越往上去树逐渐变小,愈显郁郁葱葱:尤其在山顶配上很细却瘦高的几组丛林,为稳定全山的重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体上这件东西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山石变化多端,如层峦叠嶂,纹理皱折自然流畅,凹凸有致:树如松树之悬崖倒挂偃压层叠,雄壮老辣而苍古入画,似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有露有藏。”
 
可以这样说,山水盆景《蓬莱仙境》成功地将小树上山、破石栽树法和树石结合的创作思路作了最好的诠释。它在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锦绣大好河山的同时,把山水盆景的创作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的的确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标签: 山水盆景
>更多关于山水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3.302 second(s), 558 queries, Memory 3.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