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桃抗低温灾害性天气栽培技术 - PenJing8

李光桃抗低温灾害性天气栽培技术

   2025-09-05 杨娟0
核心提示:针对肃州区李光桃遭受低温冻害的现状,从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栽植模式、栽培管理4个方面探究了李光桃抗低温灾害性天气栽培技术,旨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李光桃抗低温栽培技术体系
李光桃抗低温灾害性天气栽培技术
 
杨娟,徐文潮*,于加明,葛钰,王洁玉(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针对肃州区李光桃遭受低温冻害的现状,从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栽植模式、栽培管理4个方面探究了李光桃抗低温灾害性天气栽培技术,旨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李光桃抗低温栽培技术体系,以期促进肃州区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肃州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自然资源优势,生产的桃产品含糖量高、品质好、污染少、色泽亮丽,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连续多年市场效益显著,推动了李光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肃州区累计栽植李光桃667hm2,挂果面积近400hm2,总产量1.2万余t,产值7000余万元。肃州区栽培的李光桃主要品种有‘大青皮’‘麻脆桃’‘紫胭桃’‘酒香1号’‘中油桃’系列及‘沙红桃’、实生李光桃等[1]。
 
为了进一步促进肃州区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制定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从苗木调运、定植、栽培、生长期管理、采摘、包装、运输、销售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肃州区桃产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极端低温灾害性天气使桃树遭受冻害,影响了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为此,选择抗寒性能表现稳定、栽培基础好的李光桃品种,开展抗低温灾害性天气李光桃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对于提升肃州区李光桃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
 
1园地选择
 
建园选址要求地势高、地下水位较低、灌溉方便、易排涝;土壤选择pH值在5.5~7.5之间的壤土或砂壤土,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土层深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在10m以下;实际含盐比例低于0.14%,地下水低于1m;忌重茬桃园以及在不整齐桃园或不处理土壤直接补栽。
 
2品种选择
 
肃州区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首先应将抗寒性作为品种选择的衡量标准,应选用本地山毛桃作为砧木进行嫁接,要求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各选择1~2个为宜。目前,肃州区主要选用的品种有‘大青皮’‘麻脆桃’‘酒香1号’‘酒育红光1号’‘红李光桃’‘紫圆脆桃’‘小青皮’‘疙瘩桃’等[1]。
 
3栽植模式
 
采用宽行密植栽培模式,可增强群体抵御灾害的能力,减轻冻害。若树形为自然开心形,每667m2栽植83株,株行距2m×4m;若树形为独立主干形,每667m2栽植111株,株行距1.5m×4.0m。栽植行向为南北走向,中小型机械可方便进入桃园。


李光桃抗低温灾害性天气栽培技术
 
4栽培管理
 
4.1第1年桃树管理
 
4.1.1定植时间。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树木萌芽前。4.1.2大穴浅栽。定植穴的长、宽、深一般为0.6m×0.6m×0.6m,挖穴后根据苗木根系长短,垫熟土后至20cm再进行栽植。早春定植不宜过深,栽植深度以苗木地径原土脖痕迹处为宜,嫁接苗的接芽部位距离地面25cm以上[3]。定植后及时定干,嫁接部位20cm处定干最佳,最长不超过30cm。
 
4.1.3覆膜。肃州区春季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日间蒸发量和昼夜温差大,土壤升温缓慢。为了促进苗木根系生长,提高栽植成活率,桃树定植后应立即灌水,当土壤呈半干状态时,顺行向铺设黑色地膜,覆膜宽0.7~1.0m,长度根据地块长度而定。
 
4.1.4留营养带。第1年留宽120~160cm的采光营养带,余下空间可种植1年生矮秆早熟品种的间作物。
 
4.1.5土壤管理。李光桃栽植后应及时进行中耕,5月中旬对桃园进行中耕松土保墒,7月实施中耕除草,8月下旬实施浅耕保墒,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和新梢成熟,以增强树势和抗寒能力[3]。
 
4.1.6施肥。为增加苗木生长量,增强树势,栽植前应施足底肥,可将腐熟的有机肥(粪土、秸秆等)混匀后,每667m2施入有机肥2m3。于6月生长季节追肥1次,灌水前追施复合肥,每株施羊粪60kg、尿素0.25kg、过磷酸钙1kg、硫酸钾0.4kg、硫酸亚铁0.3kg。7月初再追施1次氮、磷、钾加微量元素等肥料,氮、磷、钾比例为1︰1.8︰1,施用量为6~10kg/667m2。
 
4.1.7灌溉。定植当年及幼树期进行灌溉,做到春季早灌,夏季勤浇、薄浇,秋季合理灌溉,冬季饱灌。
 
4.1.8修剪。桃树定植第1年,留足30cm主干外,尽量不修剪,使其自然生长和多发枝。
 
4.1.9埋土越冬。针对一年生桃树幼苗,应在立冬前用行间土将桃树树体全部压埋,帮助植株安全越冬。
 
4.2第2~3年桃树管理
 
4.2.1土壤管理。5-8月每次浇水后浅耕除草1次,深20cm,在整个生长季保持桃园土质疏松、无杂草,防止病虫害滋生。
 
4.2.2施肥。逐渐增加施肥量,每667m2可施农家肥3m3,翌年春季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6kg、生物菌肥55kg、高效复合肥25kg。
 
4.2.3叶面喷肥。此时新梢生长量大,停止生长较晚,于5-7月每间隔30d向树体喷施1次复硝酚钠1000倍液生长调节剂,连喷3次,促使新梢充分成熟;8月向树体喷施PBO600倍液,既能抑制秋梢徒长,又能提高树体抗寒能力,避免春季出现生理干旱现象。
 
4.2.4灌溉。4月浇灌1次萌芽水,开花前后各浇灌1次,幼果膨大期浇灌1次,秋施基肥后浇灌1次,立秋后严格控制灌溉次数和灌水量,封冻、埋土前浇灌1次封冻水。
 
4.2.5整形修剪。春季修剪枝干,按照原树形调整主干分枝开张角度,疏除竞争枝、徒长直立枝,短截各级延长枝,继续扩大树冠,同时,夏季及时疏除徒长枝。经过2年精心管理,冠幅一般在2m以上,仍需围绕早果进行扩冠,在稳定扩大各主枝平斜枝数量外,适当选留背上新枝进行扭梢。主枝延长至2m以上,冠幅3~4m。适量抹除背上枝条,当新梢长至20cm时进行扭梢,留足平斜枝。当植株长至30cm时进行摘心,促进主枝直线延伸,延伸长度为每年1.2m,在0.8m处选背下枝换头继续完成延伸。每年对主枝延长枝剪留长度保持在60~70cm,为增加分枝层级,当新梢长至30~40cm时进行摘心,摘心后萌发的二次枝长至30~40cm时继续摘心。3年生树在主、侧枝上需要培养一些结果枝组和结果枝,为了早结果,修剪以培养树形和结果枝组为目的,应轻剪多留枝。
 
4.2.6越冬管理。为使树体健康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可自制涂白剂(5kg国友氨基酸+2.5g斯德考普+100mg复硝酚钠+100mg有机硅+0.5kg鲜牛奶)涂抹树干,能有效预防冻害。
 
4.3结果期管理
 
4.3.1施基肥。每年9月下旬结合深翻改土开沟施基肥,从距树干30cm处向外开挖深30cm的施肥沟,施肥沟向树冠外延伸,深度逐渐增加至60cm,促使桃树根系更好地向地下生长。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每667m2可施腐熟的优质羊粪3000kg、尿素12kg、过磷酸钙45kg、硫酸钾18kg、硫酸亚铁14kg,保证每株树施羊粪60kg、尿素0.25kg、过磷酸钙1kg、硫酸钾0.4kg、硫酸亚铁0.3kg。
 
4.3.2叶面喷肥。桃树在生长季生长量大,花芽分化多,坐果营养需求量大,需进行叶面喷肥,补充吸收不足的元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可于5-8月,每月向叶面喷施硼酸3‰+复硝酚钠1000倍液+硫酸锌1.5‰+有机硅1000倍液,果实膨大期再喷施2次,即7月20日前喷施1次,果实采收前20d再喷施1次。
 
4.3.3补肥。除极晚熟品种外,其他品种桃树补肥即为产后肥,作用是补充结果消耗的树体营养,增加树体贮藏营养,增强越冬抗寒能力。早熟品种补肥以氮素为主,施尿素0.22kg/株,10kg/667m2。中熟品种补肥以复合肥为主,0.5kg/株,24kg/667m2。晚熟品种采收后1周和基肥同时施入,补足部分尿素或复合肥。极晚熟品种可在采收前,结合秋施基肥一起进行,果实采摘后1~2周,沿树冠外围挖30~60cm内浅外深的放射状沟,盛果期树株施有机肥50~100kg、复合肥5kg。幼树及初结果期树株施有机肥20~50kg、复合肥1kg[1]。
 
4.3.4灌溉。桃树对水分敏感,越冬能力差,早春抽条严重,因此,增强抗冻能力的首要任务是控水[4]。即早春4月初浇足花前水;果实第1次生长期(5月6日-5月18日),结合追肥浇1次水;6月18日左右结合追肥浇1次水;果实第2次膨大期(8月10日左右),结合施肥浇1次水(浅灌);9月25日左右果实采摘后及时清洁果园,结合秋施底肥浇1次水,注意浇冬水应提早,且浇足浇透。
 
4.4花果管理
 
4.4.1保花保果。为提高李光桃坐果率,在盛花期可向叶面喷施0.3‰氯吡脲+0.06‰苯氨基嘌呤+3‰硼酸+复硝酚钠1000倍液+有机硅1000倍液。同时,注意桃树枝条生长动态,若出现旺长现象,立即喷施PBO400~600倍液进行控制。特别是桃树硬核期前后一定要控制旺长,防止生理落果过重,且生理落果后应立即疏果、定果。
 
4.4.2晚霜冻害预防。花期实施抗晚霜冻害预防,对于降温幅度不大的辐射霜冻,可采用熏烟法进行预防,即在霜冻来临前1h,于1:00时在桃园主风方向上方点大草堆生烟,四周煨小草堆生烟[5]。对于平流霜冻和0℃以下低温,需及时喷施防冻剂,即琼脂8份+甘油3份+葡萄糖43份+白糖44份+硼酸3份+水3000kg+PBO400倍液+复硝酚钠1000倍液+有机硅1000倍液。若没有及时喷洒防冻剂,应在冻害发生后立即喷施复硝酚钠1000倍液+PBO400倍液+2‰硫酸锌+3‰硼酸+有机硅600倍液,能有效减轻冻害产生的危害。
 
4.5整形与修剪
 
4.5.1修剪时间。肃州区由于地处河西走廊西段,夏季日照强、冬季寒冷、春季变温频繁、倒春寒为害严重,因此,李光桃整形修剪时间为2月20日-4月10日[2]。
 
4.5.2修剪。结果期树体长势趋于缓和,产量逐年上升,主要任务是继续培养骨干枝和结果枝组。树体骨架形成后,可利用徒长枝改造、填补骨干枝及大型结果枝组的空缺。冬季修剪时去强留弱、去直留斜,还可采用拉枝的方法,将其拉弯曲,拉平,以抑制顶端优势,使其上部结果,下部生成中庸枝,保持树体通风透光。结果枝组多选用生长旺盛的枝条,经过短截、疏枝,3年即可形成。针对健壮的枝条,可通过短截分生2~4个结果枝形成小型结果枝组。大、中、小型结果枝组都应具有枝组延长枝,并通过改变生长方向,使枝组弯曲向上生长,防止上部过旺、下部瘦弱,结果枝的修剪一般按照长果枝留6~10节花芽,中果枝留6~8节花芽,短果枝留3~4节花芽进行。短截主枝延长枝,在延长枝的40~60cm处,若有较好的外梢时,可将外副梢以上的部分剪除,以副梢作延长枝,再将副梢剪留一半。在缺枝部位可将其剪留20~30cm,充分利用空间培养成较好的结果枝组,其余枝条从基部疏除。桃树剪口容易干腐和感染病害,应及时做好剪口保护,修剪时要对修剪工具进行消毒,修剪完后应熬制接蜡涂抹直径0.5cm以上的剪口。
 
4.6病虫害防治
 
肃州区李光桃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桃蛀螟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流胶病、干腐病、细菌性穿孔病、黄化病等。3月下旬-4月上旬,萌芽前1~2周,使用1kg石硫合剂原液兑水6~8kg,对桃园进行全面消毒杀菌,既可预防细菌性穿孔病、缩果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又能杀灭红蜘蛛和越冬蚜虫以及桃白粉病、早期落叶病的菌丝。5-6月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15d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也可施多菌灵等农药防治桃树主要病害。
 
 
 
更多>同类种植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