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儿菜高产栽培技术 - PenJing8

长汀县儿菜高产栽培技术

   2025-09-14 张敏敏0
核心提示:长汀儿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冬春季节上市蔬菜品种之一。介绍了儿菜基本情况、播前准备、秧苗培育、整地及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为长汀县儿菜种植提供高产栽培相关技术参考。
长汀县儿菜高产栽培技术
 
张敏敏,吴海龙(长汀县农业农村局,福建长汀366300)
 
 
摘要:近年来长汀儿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冬春季节上市蔬菜品种之一。介绍了儿菜基本情况、播前准备、秧苗培育、整地及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为长汀县儿菜种植提供高产栽培相关技术参考。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东经116°00′45″~116°39′20″、北纬25°18′40″~26°02′05″,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地势起伏大,以山地、丘陵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18.9℃,最低气温-18℃。近年来,由于儿菜市场消费量大、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耐寒不耐热等特性,长汀县儿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馆前镇、童坊镇、古城南岩方向等高海拔地区均有引进种植。为此,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了长汀县儿菜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1基本情况
 
儿菜学名抱子芥,别名孩儿菜、棒菜、娃娃菜、芥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2年生草本植物,是芥菜的一个新品种,茎部膨大呈肥胖状,肉质叶柄及叶脉浅绿色。由于每片叶腋又长出1个大茎苞,犹如母亲抱儿一样,故称儿菜。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硫代葡萄糖甙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可促进结肠蠕动,预防癌症;促进肠胃消化吸收;利尿除湿,促进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品质细嫩,不带残渣,具有芥菜的清甜但不带苦味,深受大众的喜爱。
 
2播前准备
 
2.1良种选择及用量
 
选择纯度高、发芽率好、商品菜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好的中晚熟优良品种多福一号、娃多二号、胖娃一号等品种。苗床撒播,每667m2苗床用种量150~200g;营养钵、穴盘基质育苗每667m2苗床用种量100~150g。种植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12~24h,可提高儿菜种子发芽率。
 
2.2适宜播种时间
 
播种期的选择是儿菜种植的关键,长汀县种植户可选择中晚熟儿菜品种,播种时间9月20日-10月20日,刚好适宜后期儿菜儿芽形成温度条件(8~15℃)。每年天气有所差异,如遇干热天气,则适当推迟3~5d播种。
 
切忌播种时间不能过早、温度不能过高、苗龄不能过长(苗龄不超过35d),要控旺,合理控制肥水,否则容易造成抽薹、开花、长成棒形顶部冒尖(俗称长“天线”)、高脚、儿芽长尖、儿芽不膨大长成枝丫、叶形瘦尖、植株不发儿,后期容易引发病毒病、软腐病,导致全部或部分失去商品价值。但播种时间也不能太晚,过晚会导致植株生长量不够,发儿和上市时间推迟、中心柱会膨大成菠萝形或球形,容易空心、下部无儿,上部儿芽短小,商品性也会降低。
 
2.3苗床管理
 
通常选用规格6.5cm×6.5cm营养钵育苗或50孔穴/70孔穴盘育苗。如果育苗盘采用往年旧盘,要先将育苗盘表面的污垢清洗干净后,将旧育苗盘置于120℃烤箱中烘烤不少于30min,或放置在紫外线消毒器中,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或浸泡在5%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时间不少于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即可。穴盘营养土按照草炭∶蛭石∶珍珠岩=2∶1∶1的配方配制。每1m3营养土拌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进行消毒杀菌,拌入2.5kg高磷复合肥有助于生根壮秧。营养土加水搅拌至湿润,然后将湿基质装盘,用长木条抹平。装好的基质要进行压穴,方便种子放入其中。压穴深度为0.5~1.0cm,用手将种子插入穴中,1~2粒/孔。覆盖干营养土,然后用刮平板从穴盘的一端刮向另一端,去掉多余的营养土,使其与穴盘相平为宜。
 
育苗苗床地要选择向阳背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无病虫害的土壤或砂壤土,不能使用连年耕作、重茬、土质贫瘠等土壤;播种前10~15d将准备育苗的苗床深翻20~40cm,晒白,667m2撒生石灰75~100kg进行消毒,并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土壤pH值达到6.5~8.0中性偏弱碱性。再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加适量的磷酸钙或草木灰以及硼、镁、锌等微量元素与苗床土拌匀,整平整细,起垄开畦宽1.5m左右备用。
 
长汀县儿菜高产栽培技术
 
3培育育苗
 
播种前将准备好的畦面用腐熟的沼液或清水,均匀洒播在苗床畦面上,充分湿润土壤。每667m2苗床最多播种200g为限,务必稀播,种子用细土拌匀后均匀撒播,播种后覆盖0.5cm厚的细土。第2天早晨或傍晚,每667m2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5mL或50~80mL的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兑水50kg喷洒,以防杂草;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混合细土50kg,均匀撒在畦面上,可防治蟋蟀、“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害虫。如播种时气温较高,喷药后可用遮阳网或除草无纺布进行遮阳,以防晒伤幼苗。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湿润,及时间苗,淘汰弱苗、抬头苗、变异苗、杂株苗等,以留匀、留齐、留良、去劣为原则,整个苗期需间苗3~4次,间苗的同时拔除株间杂草,以免杂草争耗营养。每次间苗后,根据幼苗生长状态结合施肥或浇水,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出苗后15d左右喷施0.2%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补充养分,4~5片真叶炼苗后定植。
 
4整地及定植
 
在移栽定植前10d,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排灌良好、有机质丰富、前茬没有种植相关芥菜类的田块(最好前茬种植水稻田块)。深翻20~40cm土壤,每667m2撒施1500kg腐熟的猪粪或鸡粪、50kg饼肥、50~80kg三元复合肥(N-P-K为18-18-18)作为底肥,用锄头细耙,确保土壤细碎,地面平整。南北方向起垄,建议垄宽1.4~1.5m,垄高0.3m,有条件的可在垄面中间位置铺设1条滴灌管,滴孔间距30cm,滴孔朝上,出水量2L/h,并覆盖地膜,打窝定植。
 
儿菜适宜栽壮苗,不宜栽嫩苗和高龄苗,嫩苗缓苗慢、长势差,高龄苗易开花,影响菜形和产量。苗龄25~30d,4叶或5叶1心时移栽为佳,选择阴天或阳光不强烈的下午或傍晚,选壮苗带泥定植,防止光照强度过高让幼苗失水晒伤,注意不能在雨天移栽。每畦2行,参考株行距50cm×60cm,每667m2定植1600~1800株,定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
 
5田间管理
 
儿菜种植期间如遇气温高、天气热、地面干旱时,应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儿菜生长水分需求。如遇下雨天时则应注意排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涝害沤根,影响儿菜生长。
 
 
儿菜在整个生育期中对营养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在种植时不仅要施足基肥,还要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追肥。一般儿菜整个生育期需追肥2~3次,追肥的原则是前期轻、中期重、后期轻。前期忌施重肥,特别要控制氮肥使用量,否则植株长势过嫩、过旺会推迟发儿芽时间和上市时间,严重的导致流脓腐烂、空心、儿上长小儿、儿芽顶端小叶变长变大。在定植成活后,儿菜开始进行第1次施肥,每667m2用2000kg腐熟人畜粪水、15kg碳酸氢铵追肥1~2次。接着用2∶8腐植酸有机肥(2份腐植酸有机肥,8份水)稀薄追施。第2次施肥在定植35~40d后,重施开盘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加尿素10~20kg、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5kg,或复合肥(N-P-K为15-15-15)30kg加少量硼肥。将肥料施入离植株15cm处,并盖土护根;第3次施肥在定植后60d左右,在儿菜迅速膨大期,每667m2施入三元复合肥(N-P-K为16-16-16)40kg,将肥水施入离植株20cm处,并盖土护根。儿菜开盘期至儿菜儿芽形成期,注意不能用锄头除草,锄头会伤害儿菜根系,伤根后容易诱发病害,应当手工拔草。
 
6病虫害防治
 
为减少儿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可在早期选种、苗床选择、水肥管理、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操作,如选用优质的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高畦栽培;及时清洁田园,清除植株病残体,定期集中无害化处理,以防滋生病菌;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科学水肥管理等。
 
儿菜种植过程中常见主要病害有黑斑病、黑腐病、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等。药剂的施用必须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用药规定,选用环保、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剂。防治黑斑病:在发病初期可每667m2喷洒68.75%的噁酮·锰锌45~75g,隔7~10d喷洒1次,连续2~3次。黑腐病发病初期可用新植霉100~200mg/kg、氯霉素50~100mg/kg、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用3%中生菌素水剂100倍液喷洒。防治猝倒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30%噁霉灵800倍液喷淋;发病时用噁铜胺制剂噁霜嘧铜菌酯10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1200倍液或69%烯酰吗琳·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洒。为减少苗床湿度,应在上午喷药。防治立枯病:在播种前用23%甲霜·种菌唑进行拌种;发病初期用30%甲酸噁霉灵1.5~2g/m2,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喷洒。防治炭疽病:在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世高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7~10d喷药1次,连喷2次。防治霜霉病:发病初期每667m2喷洒68%精甲霜·锰锌100~130g,最多喷洒3~4次,安全间隔期为5~7d;或72%霜脲锰锌500~800倍液加40%烯酰·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液;或用40%烯酰·霜脲氰悬浮剂氰1500~2000倍液,隔7~10d喷洒1次,轮换使用,交替用药,连续2~3次。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天达2116”1000倍液、2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天达裕丰”1000倍液+7.5%克毒灵800倍液,或5%植病灵300倍液+25%病毒A500~800倍液,交替施药,连喷3~4次。并在发病田块连续反复用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控制蔓延。防治软腐病:发病初期每667m2喷洒20%噻菌铜300~5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100~150mL,7~10d喷施1次,连喷2~3次。
 
儿菜种植过程中常见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针对蚜虫、蓟马等害虫采用物理防治,如采用悬挂黄板诱杀,每667m2悬挂黄板20~30张;有条件的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菜螟、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也可采用化学防治,如蚜虫可用(10%呋虫胺·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选用20%啶虫脒3000倍液,或用横扫(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每7~10d进行1次防治。防治黄曲条跳甲:用阻甲(42%啶虫·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在跳甲幼龄期喷洒防治;防治菜青虫:可用500~800倍Bt乳剂或青虫菌或7216喷雾防治;防治小菜蛾:每667m2用400mLBt乳剂防治,也可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200倍液、5%卡死克乳油3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不同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使小菜蛾产生抗药性;防治甜菜夜蛾:于低龄幼虫期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众胜(18%虫螨腈·虱螨脲)1500倍液或用16000单位Bt可湿性粉剂750倍液进行防治。
 
7采收
 
儿菜从播种到采收生长周期为120~150d,儿菜在生长期间要适时采收,当植株高度达到20~30cm,叶片为8~12片,是儿菜的最佳采收时机。成熟后过久不采或采收过迟容易空心、顶部容易发红。采摘时不要折断儿菜,应将叶片和根茎一起采收,以保持儿菜的完整性和新鲜度。采收时要使用干净的刀具或剪刀,确保切口整齐、无破损。从儿菜植株的基部切割,留下适量的叶柄,以方便后续处理。实际采收时间视情况和当地售价灵活掌握。
 
8储存
 
儿菜采收后要及时去除老叶和根部泥土,并清洗干净,延长儿菜储存时间。正常条件下,儿菜在10~15℃的环境中可以贮藏3~4d。有条件的可建冷库,通过合理的低温和湿度设置,抑制儿菜采后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降低营养物质消耗和水分的蒸发。在低温状态下,引发儿菜腐烂的霉菌等微生物繁殖会受到抑制,
从而降低儿菜储藏期间病害率和腐烂率。
 
 
更多>同类种植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