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
刘仕祥(连平县元善镇农林水服务中心,广东连平 517100)
摘要:1999年红豆杉属被我国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并收录于《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加大对其人工繁育的研究,以形成“保护———利用———再保护——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保护红豆杉这一珍稀植物资源。基于此,阐述了南方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并就其扦插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做了详细论述,旨在提高苗木种植效率和生长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利用、开发南方红豆杉资源。
有科学研究表明,红豆杉是经过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约有250万年的生长历史。南方红豆杉原产于我国,是红豆杉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广大地区,是集药用、材用、观赏价值于一身的珍稀树种,被人们称为“植物黄金”。目前,南方红豆杉野生分布稀少,加之近年来,盗伐野生红豆杉频繁发生,红豆杉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并成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方红豆杉资源,加强对其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南方红豆杉生物学特性
南方红豆杉又称“美丽红豆杉”(见图1),为常绿乔木浅根系植物,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pH值6~7.5的酸性土壤中生长,通常生长在潮湿的山脚地带,具有寿命长、生长速度慢、病虫害少及较耐干旱、耐瘠薄的生长特点。其树形美观、树干通直,树高可达30m,树皮呈灰褐色或红褐色,常纵裂或剥落(见图2);叶为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微弯,近镰形,深绿色,背面中脉隆起,腹面中脉两侧各有1条灰绿色或黄绿色气孔带;雌雄异株,球花小而单性,常生于叶腋;种子坚果状,生于杯状肉质假种皮内;花期3-5月、果期9-10月,种子12月成熟。

2南方红豆杉应用价值
2.1药用价值
我国古代就有对红豆杉属植物的药用研究和利用,对红豆杉药用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可用于治疗霍乱、伤寒等疾病。红豆杉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具有抑菌、消炎、排毒的功效,不但能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口腔溃疡、胃炎、糖尿病、类风湿等疾病,而且对治疗痔疮、皮炎、脚气等也有很好的疗效。另外,红豆杉的茎、皮、叶中含有一种珍贵物质———紫杉醇,是国际公认的珍贵的抗癌、治癌药剂,售价高达2万美元/kg,具有抗肿瘤活性,对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也有疗效。目前,人工提取紫杉醇的主要来源为人工栽培红豆杉。
2.2观赏价值
南方红豆杉不仅四季常青,而且干形通直、树形美观,是优良的观叶、观形、观果树种,可用于城市园林造景绿化中,也可制作成盆景。枝条飘逸、叶片浓绿且繁茂,春季开始结果,秋季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红艳剔透,犹如一个个小灯笼密布在绿叶之间,甚为美观。
2.3生态价值
首先,南方红豆杉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通过增强树皮的黏合性和细胞结构来防止水土流失。其次,
其能有效吸收、净化空气中的甲醛、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并能24h释放氧气,具有突出的净化空气功能。最后,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机带来的辐射伤害,并能很好地调控室内温湿度、噪音、隔热等。
2.4经济价值
南方红豆杉木材材质坚硬、纹理均匀、结构致密,韧性强、坚硬、弹性大、具光泽、防腐性强,为优质的工业材用树种,是制作高档红木家具、桥梁、车辆、建筑等的上等材料;根部可用来做根雕,制作成高档工艺品;可将南方红豆杉制作成盆景(见图3),能净化室内的有毒气体。
3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技术
目前,南方红豆杉育苗有播种和扦插2种方式,其中,扦插繁殖能更好地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具有成苗速度快、产苗量大、管理简单的优势,因而被广泛选用。
3.1剪取枝条
南方红豆杉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生长2年后会生长出大量新生枝条,挑选出半木质化、长势健壮、无病虫害且优良家系的植株作为母树,剪下长15~20cm的新生枝用于扦插。将剪下的枝条用浸湿的卫生纸包裹后,
再用保鲜膜包裹保湿。
3.2扦插基质
适宜选用河砂、珍珠岩、土壤作为扦插基质,其中,可优先选用疏松、肥沃的棕壤表土、高山草甸土、菜园土,在准备好的扦插床内铺设厚15cm左右的基质。扦插前3d,可向苗床喷洒0.03%高锰酸钾溶液对土壤进行消毒。
3.4扦插
扦插时间可选在春季(2-3月)和秋季(10-11月)。首先,将插穗主叶脉1/2处垂直剪掉一半,叶片剪成马蹄形。其次,将准备好的插穗每10根扎成1捆,放入ABT1号生根粉500mg/L溶液中浸泡30min。最后,将浸泡后的插穗插入插床,插入深度控制在5cm,定期喷水,并利用黑色塑料袋进行遮阴,保持苗床湿润,约40d后开始生根,此时可清除黑色塑料袋,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3.5扦插后的管理
3.5.1除草、排水。定期清除杂草,同时,南方红豆杉怕涝,遇雨季或浇水过多注意排水,避免林地积水。
3.5.2施肥。施肥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栽植后的第1年每月施1次少量尿素,11-12月为苗木休眠期,可不施肥,栽植后的第2年开始施用氮磷钾复合肥。
3.5.3病虫害防治。南方红豆杉育苗过程中容易遭受茎腐病和蚜虫的为害。(1)茎腐病。其是红豆杉扦插苗生长期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见图4),红豆杉扦插2个月后,扦插苗茎基部(插穗地下与地上部交界处)连续发作茎腐病,由开端单个株致病然后扩展成整簇致病,致使穗条叶片失绿、枯死和掉落,7-8月是为害盛期。
防治措施:夏秋季节注意降低苗床土壤表层温度,避免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造成创伤,致使病菌侵入;适时增施肥料,提升苗木抗性;为害初期,可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4g/kg浓度混合兑水灌溉,防治效果达80%以上。
(2)蚜虫。因南方红豆杉苗木繁殖和蚜虫都喜温暖的环境,因而蚜虫是红豆杉扦插苗主要虫害之一(见图,5),蚜虫繁殖、环境适应能力强,种群数量大,天气炎热时间段是其为害高峰期。在育苗过程中,蚜虫周年发生繁殖且世代重叠,一般由扦插条和种植人员带入,受害后蚜虫会啃食红豆杉根部和叶片,造成植株长势衰弱,从而阻碍苗木健康生长,严重时甚至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适时修剪过密枝、多余枝,营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因枝叶过密造成病害传播;及时清除病虫残枝、残叶,保持园林清洁,减少虫源;种植人员进入园区做好清洁工作,避免人为携带病源;适量释放食蚜瘿蚊、桃蚜茧蜂、智利小植绥螨等天敌,能有效控制害虫密度;早春是越冬虫卵的孵化盛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可选在晴朗的天气,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4南方红豆杉栽培管理技术
4.1选地、整地
可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坡脚及坡度小于35o的阴坡地带作为造林地。选择好造林地后,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翻耕土壤,并开挖种植穴,穴深30cm、穴径40cm,株行距规格为60cm×80cm或60cm×100cm,造林密度控制在15000株/hm2。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向林地施加基肥,以腐熟的土杂肥为主。
4.2栽植
栽植时间可选在春季(2-4月)或秋季(11-12月),首先挑选苗高25cm左右、长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扦插苗作为种苗,起苗时注意避免根系受损,起苗后可立即修剪枝叶,减少水分蒸发。然后利用黄土、钙镁磷肥兑水搅拌均匀,将苗木根部做蘸浆处理,再垂直放入种植穴中,回填土壤并夯实。最后栽植完成后立即浇水,浇则浇透,俗称“定根水”,进入冬季,林地可覆盖一层稻草或秸秆,避免根系被冻伤。
4.3养护管理
4.3.1松土、除草。每年的8-9月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工作,注意松土时避免损伤到幼苗,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幼苗根系腐烂。
4.3.2遮阴、保湿。南方红豆杉幼苗忌阳光直射,幼苗抵抗力弱,应搭建遮阳网,透光度保持在60%,也可在林地上铺设一层苔藓,保持土壤湿润。
4.3.3浇水、施肥。南方红豆杉怕涝,浇水整体遵循“干要干透、浇要浇透”的原则,防止出现烂根现象。冬季休眠期,土壤保持微微湿润即可,夏季气温较高,应增加浇水频率和浇水量,可每隔3~5d待土壤干透后浇1次水,能避免出现烂根现象。在苗木生长初期,结合松土工作,可在离苗基径部5cm处周围开挖1条长30cm、宽18cm、深9cm的施肥沟,立春后抽芽时,施1次农家肥,施肥量300kg/667m2,雨季抽夏梢时,追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或尿素,每株施复合肥15g、尿素10g。
4.3.4病虫害防治。南方红豆杉造林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较少,主要会遭受根腐病和猝倒病的为害,需要在充分了解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和为害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1)根腐病。随着我国人工种植红豆杉面积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苗木受到根腐病的为害,其是南方红豆杉3~5年生幼苗常见病害,目前已成为人工种植红豆杉最主要的制约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应在栽培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根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病原菌喜湿热环境,苗木感染病害后,顶梢针叶出现褪绿现象,随着病害不断扩大,枝梢开始大面积枯黄,根系腐烂、变软且皮层下布满白色丝状物(见图6)。
防治措施:根腐病一旦发生,防治难度大且效果不理想,因此,以预防为主,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清除林地杂草,加强通风,减少病菌滋生;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植物根腐病发生和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及时排出林地积水;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树液增多,组织变嫩,应在苗木生长期适当增施磷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可在根腐病发生前,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施药,每7~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能有效减少根腐病发生几率。
(2)猝倒病。又称为“立枯病”,苗木感染病害后,倒伏且枯死的称为“猝倒病”,没有倒伏但枯死的称为“立枯病”(见图7),其在我国人工种植红豆杉林中普遍发生,主要为害红豆杉幼苗茎基部。感染病害后,茎基部会出现水渍状斑点,病斑周围开始褪绿枯黄并凹陷,随后病斑迅速扩大,能在短期内造成大量幼苗枯死。
防治措施:首先,立枯病的病菌主要来自于土壤,可通过调节土壤pH值的方式有效预防病害的产生。对于偏碱性的土壤,可适量施加硫酸亚铁粉,增加土壤中的铁元素;对于偏酸性土壤,可适量施加生石灰,可有效抑制土壤中的细菌,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其次,加强田间管理,定期除草、及时排灌。最后,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死苗,防止病害扩撒的同时,可将65%敌克松与细黄心土拌匀后撒施于苗木根补,施用量为4g/m2,能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
5结语
综上所述,南方红豆杉具有较高的种植价值,是珍贵用材树种、绿化树种,因而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提高人工栽培质量对于更好地保护南方红豆杉资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