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论发现根雕艺术 谈修养

日期:2022-10-18 22:05:01     浏览:0    
核心提示:大凡美学家、艺术家都称根雕艺术是一门发现的艺术。多年的艺术实践所达到的共识是可喜的,但究其根底,发现不是根雕艺术的专用语
大凡美学家、艺术家都称根雕艺术是一门“发现”的艺术。多年的艺术实践所达到的共识是可喜的,但究其根底,“发现”不是根雕艺术的专用语,其它艺术门类中很多成就蜚然的艺术家,都十分看重“发现”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从外国的米开朗琪罗、罗丹、摩尔,到中国的齐白石、刘开渠、吴冠中等,都在谈艺论中提到发现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发现,是人类审美感受和审美意识极其重要、极其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发现必具备的先决条件是主、客观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如果只有自然形态和枯根朽木,没有’一双懂艺术的慧眼去发现它,那么,再美的自然形式也是无意义的。反之,只有艺术的慧眼,找不到具有自然形式之美的材料,也不会有艺术作品的产生。
 
发现,因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学养、情趣、审美修养不则而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
 
鲁迅先生曾写过这样精彩的文字:“美国的石油大王决不知道北京拣煤渣的老太太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决不去种兰花的;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人的审美感受和层次也同样如是。
 
艺术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发现后第一感知需求是精神上的:它的自然形式是否美?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意义的需求—寻求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悦。这是艺术家与常人在发现意义上的本质区别。“人们时客观世界的一切知识开始于感觉。艺术创作本身的特点要求艺术家在感觉方面具有特殊精细敏锐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美学概论117页》发现一件原始的枯根朽木,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感知情绪,由此而产生的想象及创作理念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也就有了艺术作品品位的高低之分,雅俗之别。这种区别源于艺术家学识的深浅、阅历、情感个性、审美修养的多年积淀。

论发现根雕艺术 谈修养
 
发现,虽是人瞬间的对客观存在的感知反应,却是人素质和修养长期积淀的验证。
 
枯根朽木处处有,人人都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发现它,但能感知这美与不美,可否做为艺术的载体,这就是艺术家的本领了。作为艺术的创作者,一定要具备这种可从自然形式中发现美的“慧眼”。
 
自然形式中的美,是有规律可循的。自然形式中具有节奏、韵律、均律、对比统一、比例尺度的东西是有艺术灵性的人才可发现的,也只有美的自然形式才可以做为艺术的载体。发现,提炼美的事物和自然形式,并非是某些“名家”所言的“根艺之宝,宝在天然”而一言了之的。
 
如果“天然”的都是美的,都是“宝”,那就不需艺术家,不需要艺术家具有审美的慧眼了,更不需要美术院校的教师喋喋不休的向学生讲述形式之美的规律了。谁要是能拣到一块“纯天然”的树根,然后一刀不动地将它变得“栩栩如生”,那他就一定是大艺术家了?!商业炒作语不是理论,它从根本违背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和规律。
 
做为根雕艺术家,必需具备可以发现美与不美的修养和素质。
 
吴冠中先生在他的《艺术散论》文集中有段“美与漂亮”的文字:“我曾在山西见一件不大的木雕佛像,半躺着,姿态生动,结构严谨,节奏感彗,设色华丽而沉着,实在美极了卜··…拿到眼前细看,满身都是虫蛀的小孔,肉麻可怕。我说这件作品美,但不漂亮。……我见过一件石雕工艺品,是雕大盆瓜果什物,大瓜小果,瓜叶瓜柄,材料本身是漂亮的,雕工也精细。但猛一看,像是开膛后见到的一堆肝肠心肺,丑极了!”吴先生的感受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根雕艺术家如没有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和修养,那只能算是“寻奇觅宝”的撞大运者了。
 
我们以往在创作实践和学术探讨中,总把发现的含义定格在从原始的自然形式中寻找什么“物象”,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这块材料“像什么?”为此有人撰文言如何发现根材中的动物形象,苦心研究了“放置法”(即今天看不出来明天倒过来看),“遮挡法”、“投影法”……这样的创作方式和理念,确是受某些名家的误导,似乎不从树根中发现个狮子、老虎、大狗熊的物象来,就不是根雕艺术了。更有人给根艺定下了“三七开”的创作法则。我们的创作方式和理念,被禁锢在某些“范本”和“格式”中,成了公式化、程序化的创作理念,这本是艺术创作的一大忌,我们却津津乐道,这实在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实际上,对具象作品的发现,根本就用不着如此费力。做为艺术家,用的着费劲巴拉地从自然形式中发现什么动物吗?有就有,像就像,顺其自然。如非要从自然的形式中寻找个“物象”中,那就走上了创作理念的误区。再者,也从根本上违背了艺术的概念和本质意义。艺术创作的概念应是:依据美学法则,以追求美或更深层次意义上的表现。昊冠中先生在他的文集中说:“但‘像’不一定美。
 
……‘栩栩如生’‘几乎成为我们赞扬美术作品的标准了!我并不笼统反对模仿客观外貌真实的栩栩如生的要求,但这不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艺术贵在无中生有。”吴先生的感受和对艺术的领悟,也该让我们从事根雕艺术创作者有所启发吧!
 
发现,在根雕艺术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我的“慧眼”—自身美学修养和艺术创作理念的提高和更新。对某些从根本上违背美学和艺术规律的“范本”和“理论”,有清醒的思辩能力,跑出俗巢,摆脱公式化谬误的禁锢,依据美学和艺术的基本法则和规律,大胆创新,让根雕艺术奇葩真正在艺术的圣殿流光溢彩。(刘勇根艺新作见封三)
 
更多>根雕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34 second(s), 337 queries, Memory 1.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