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日期:2022-10-11 22:01:41     浏览:1    
核心提示:作者简介陈秀中,字敬忠,号拈花陈北京市园林学校高级讲师,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二北京插花协会理事,国家高级插花技师,日
屏俗与花祟——《瓶史》漫谈八_拈花陈

作者简介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陈秀中,字敬忠,号拈花陈
 
北京市园林学校高级讲师,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二北京插花协会理事,国家高级插花技师,日本池坊花道正一级教授

《瓶史·六·屏俗》谈的是瓶花要摆放在高雅脱俗的室内环境里:“室中天然几一、藤床一。几宜阔厚,宜细滑。凡本地边栏漆桌、描金螺铀床及彩花瓶架之类,皆置不用。”
 
家具布置要求简洁自然、清雅闲适。凡是本地产的带边栏的漆桌、描金嵌贝的漆床以及彩绘的瓶架之类家具,因色彩华丽,太俗了,不能用。
 
“屏俗”就是要求插花布置高雅脱俗!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以雅为趣的民族,雅俗之辩也是中华审美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命题。雅与俗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历来是求雅避俗、崇雅贬俗、喜雅恶俗的,这似乎已积淀为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气质,贯穿融会在他们的各种艺术欣赏活动之中。
 
画家画山水须求雅脱俗,如清代沈宗蓦《芥舟学画编·山水》一卷就专有一章论《避俗》,提出俗与雅在画山水时各有五种表现:“五俗”是格俗、韵俗、笔俗、图俗、气俗;“五雅”为高雅、典雅、隽雅、和雅、大雅。
 
沈氏强调:‘’画与诗者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入诗者皆可入画。然则画俗如诗之恶,何可不急为去之耶?……能去此五俗而后可入于雅矣。”甚至文人雅士居住环境里的植物配植也追求这种清逸高雅、超凡脱俗的文化气质。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子酞(徽之)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邢?”’苏东坡有诗为证:“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雅”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用以品评人物风度、学识文章,或者鉴赏艺术作品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崇尚的一种审美趣味。雅文化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它要求创作者与欣赏者均具备较高层次的文化修养与审美品位。
 
唐代著名的诗论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列举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其中就有“典雅”一品: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尽管司空图是以带有感性特征的形象来比喻描绘’‘典雅”,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雅”的涵义应该是一种古雅清淡、格调高尚、清逸高雅、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文人在布置和欣赏插花时,同样也追求这种高雅脱俗的审美趣味。袁宏道《瓶史·六·屏俗》谈的是文人插花作品布置的环境与家具配置,其文字极其简洁,强调的原则都是明代文人所追求的自然、空灵、古雅、简洁的审美趣味。明代名士文震亨在其园林宅居名著《长物志》一书里就明确提出二“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至于萧疏雅洁,又本性生,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议矣。”强调室内空间的布置宁愿古雅不要追求时烤,宁愿朴素不要工巧,宁愿简朴不要媚俗。在谈到文人书斋空间的布置时,文震亨《长物志·位置》里曾举例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的书斋清秘阁:“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
 
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由此可见,室内空间的摆设原则“一几一榻”源于倪云林。因此,袁宏道、文震亨等文人都提到了它,成为当时文人追求高雅脱俗的典范。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图1是古画里的倪云林在书斋清秘阁,书斋中果然“仅一几一榻”,古色古香,高雅绝俗!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图2是明代画家仇英的(携琴访友图》,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图3为此画右边的局部特写,注意图3画面中的文人空间,分明就是那种古雅幽静、简约清逸、高洁脱俗的艺术环境!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图4是清代画家禹之鼎的(艺菊图》,也是“一几一榻”。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图5是仇英的《临宋人画轴》,这幅画展示的是宋人玩赏四艺(点茶、焚香、挂画、插花)的文人生活空间,而主要的家居陈设就是床榻与几案!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人空间所追求的那种高雅脱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气质确实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
 
当代中国传统插花的展览,其布展空间再使用竹榻、藤床之类已不现实,但是中国传统文人空间所追求的那种古朴幽静、清逸简约、高雅脱俗的艺术风格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图6是笔者参加2018年10月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盛世华章·海峡两岸中国插花文化艺术交流展》的参展作品,展示的是一个传统中式茶席花空间:茶席左侧布置一个撒艺瓶花,花材突出秋色;茶席中部摆茶壶茶杯;茶席右侧做一组迷你山石架构,其上布鸟巢及天真烂漫的山花,山石侧下方摆一树鸟造型的壶承《见图7)。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作品题名(鸟语茶香》,图8为此作品的画作。在这次展览中,本作的占展空间体量最小,但它又是最有特色的迷你茶席花空间,追求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空间所追求的那种古朴自然、清逸简约、高雅脱俗的艺术韵致。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图9至图14是笔者在一次师生擂花作品汇报展上的一组作品,力求通过最具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配件与摆饰来展示空间,点染出一种古色古香、简洁自然、清雅闲适的艺术氛围。
 
《瓶史·七·花祟》谈的是中国传统插花的“香赏”,我国古代赏花重视各种感觉器官的加入,眼耳鼻舌身全面投入,细致入微,赏心悦目。中国古代对于插花艺术的欣赏就有“曲赏”“图赏”“酒赏”二香赏”“琴赏”“诗赏”“茗赏”“谈赏”等种种讲究,非常重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积极参与,力求使插花艺术欣赏达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艺术享受效果。
 
“香赏”源于南唐韩熙载提出的“花五宜”,其《五宜说》将赏花与焚香相配合,这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显示着花卉审美向精致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原文如下:
 
“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梅宜龙脑,酚酿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磨,苍卜宜植。”
 
意思是:在赏花时点燃香料,两种香味互相熏染,妙不可言。桂花适宜龙脑香,茶廉适宜沉水香,兰花适宜四绝香,含笑适宜磨香,潜卜适宜檀香。
 
袁宏道则极力反对“五宜说”,认为花下焚香是“花祟”,是对花的摧残,对花而言是灾祸。原文如下:“花下不宜焚香,犹茶中不宜置果也。夫茶有真味,非甘苦也;花有真香,非烟燎也。味夺香损,俗子之过。且香气燥烈,一被其毒,旋即枯萎,故香为花之剑刃。棒香合香,尤不可用,以中有磨脐故也。昔韩熙载谓木裤宜龙脑,酚酸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磨,蘑卜宜檀。此无异笋中夹肉,官危排当所为,非雅士事也。至若烛气煤烟,皆能杀花,速宜摒去。谓之花祟,不亦宜哉?”
 
袁公说:花下不宜焚香,就如同茶中不宜掺杂香果一样。他认为茶的可贵在于它本身具备的真味,而不需借助于香果的香甜甘苦;花的可贵也在于其自身的真香,而不是靠烟熏香燎所带来的效果。如果因置果或焚香而失去了茶的原味或花的真香,这才是不懂真义而故弄风雅的俗子之过。何况焚香所产生的香气,本身具有干燥而热烈的“毒性”,花一旦受到它的熏蒸,便会很快枯萎,因此,香可说是花的刽子手,尤以人工调制而成的棒香及合香,因其中均调有磨香,最不可用。
 
插花花瓶历史漫谈 第8期 图片
 
当然,如果香与花能妥善搭配摆放,不使直接熏触,则清淡缥缈的细小白烟加上古朴的香炉,也能别有一番高古脱俗的美感(见图15,笔者插作的一组花和香组合的作品)。
 
标签: 插花
>更多关于插花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23 second(s), 67 queries, Memory 0.7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