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论意韵在观赏石鉴评中的地位

日期:2022-12-08 23:29:45     浏览:0    
核心提示:鉴于目前全国性的观赏石社团组织仍在筹建过程中,没有一个真正权威的机构在运作、引导、指导各地的观赏石活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观赏石鉴评标准作尺度,因而导致展
人云“盛世兴收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神州大地赏石文化事业也方兴未艾。时下各地各类的奇石节、观赏石展等赏石活动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而鉴于目前全国性的观赏石社团组织仍在筹建过程中,没有一个真正权威的机构在运作、引导、指导各地的观赏石活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观赏石鉴评标准作尺度,因而导致展评标准不一,水平差异很大。往往主办方花费极大人力、物力办一个赏石展下来,名不符实,还使得各方意见多多,这对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花木盆景》杂志2003年的1"B上刊登了中国宝玉石协会观赏石工作委员会关于《观赏石鉴评试行标准》全文,向各届广泛征集意见,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也很有必要。《花木盆景》杂志这一举措为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古人赏石以“透、漏、瘦、皱”为上,而今人则对赏石提出了诸如‘·形、质、色、纹、韵”;“形、质、色、肤、声”等多种现代赏石观,这当中共同的元素不外有四:即形、质、色、纹。鉴评标准将“韵”—即“意韵”列在其中,是十分必要的。诸如石形的粗旷细巧,石质的枯润疏密,石色的七彩变化,石纹的方圆曲直等,笔者在此不作过多的赘述,只想就奇石美学中的一重要元素—“意韵”在此作肤浅简述。
 
散落在自然界点不清、数不尽的大然原石,通过人们的发现,望其形、看其质、观其色、视其纹,便会令人产生意识联想,进而诱发人的情感表露和审美思想的表达,正所谓“意由心生”。奇石之美的创作者不是别人,而是欣赏者自己,它要求创作者通过自己的眼去观察奇石的意境表达,通过自己的欣赏去发现奇石的艺术表现,洞察、挖掘奇石审美中“意韵”的最终境界。这种过程,是精神与物质的辩证统一,是复杂的脑力劳动的付出过程,也是天然奇石与艺术灵感的结合过程,更是人与自然的融合过程;而劳动创造美,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观。

论意韵在观赏石鉴评中的地位
 
如果抛开“意韵”这一审美要素,那么任何一方观赏石的质不如翡翠宝石,色不如七色彩虹斑斓。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最质朴、最厚重的艺术,往往是不加雕琢的奇石之美,正是由其天然造化唤醒人心的,方寸之间所表达的或憨厚古朴、或典雅大方、或意蕴万千,或隐喻哲理。这种“精鹜八极,心游万初”,于方寸之间观天地之美的美学观,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形、质、色、纹上佳,又极富内涵、意韵深邃的观赏石,不是随便一颗宝石、一道彩虹而能与之相媲美的。
 
观赏石通过其天然形成、不可再生、形、质、色、纹、韵等美学要素的统一,仿如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带给人类精神的食粮。赏石文化作为一门独具人文艺术的艺术门类,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奇葩,并正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鉴评标准中,“意韵”这10分必不可少,似乎还应加到20分才较为合理。评比时拉开档次,分出优劣,专家评委严格把握“意韵”分值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评出真正的“极品石”和“文物石”。
 
随着我国加入WTO,东西方赏石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势必会得到加强。当务之急,各部门机构应当抛开门户之见、利益之争,加紧成立国家一级赏石社团组织,制定统一的章程条例、鉴评标准,指导、推动各地赏石社团的活动。奇石源于自然,奇石美亦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但最终又归于自然。如果说艺术家是以自身的技巧构筑着本民族的文化殿堂,那么藏石家则是用自己的洞察力编织着本民族的文化书卷。愿赏石文化这朵既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奇葩,与其他中华文化交相辉映,为构筑人类文明大厦添砖加瓦。
 
标签: 观赏石
>更多关于观赏石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33 second(s), 361 queries, Memory 2.2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