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鉴赏奇石的3个审美文化

日期:2022-12-13 22:06:18     浏览:0    
核心提示:奇石鉴赏活动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鉴赏者所持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形成的审美文化,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种精神力量。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同文化和不同阶级的社会集团
鉴赏奇石的审美文化
 
奇石鉴赏活动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鉴赏者所持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形成的审美文化,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种精神力量。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同文化和不同阶级的社会集团,形成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审美观点是很自然的。审美观点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和其它意识形态如政治、道德等密切相关。我们应当在奇石鉴赏活动中,建立起积极的、向上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审美意识。
 
奇石鉴赏和艺术作品鉴赏,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很大区别。奇石鉴赏和艺术作品鉴赏都是欣赏美的事物。我们观赏一幅山水画,听一首田园歌,或者观赏一块风景石,接触到的都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使我们被其中美好的东西所吸引、陶醉,还感染着我们的思想情感:或同情或赞叹、或酷爱或痛斥,使我们生活在艺术境界中而不能自拔,与艺术形象同呼吸共命运。
 
有些奇石所展现的画面和意境,是艺术家难以想象和创造出来的。有一块自然生有“西天取经图”的天峨石,被收藏者送到中国第三届藏石精品大展中露面,人们立刻被这块奇石所折服。这块奇石上,可见山道蜿蜒坎坷,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龙马皆成剪影状,好动的悟空充当“先锋”远远在前,骑马唐僧和八戒、沙僧落在后边。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场面宏大、高远,活脱脱的一幅西天取经图景。清代蒲松龄有一首诗:“老藤绕屋龙蛇出,怪石挡门虎豹眠。我与蛙鸣间鱼跃,俨然鼓吹小山边。”也是赞美由奇石生成的意境的。

鉴赏奇石的3个审美文化
 
但是,奇石毕竟不是艺术品,奇石生成的图景是自然变迁长期演化的结果。因此,我们鉴赏奇石与鉴赏其它艺术作品,又存在很大的不同。鉴赏奇石,首先得有奇石,发现奇石是奇石鉴赏家最伟大的成果。一位藏石家这样描写他发现奇石的心情:“千姿百态藏石中,妙趣横生显神通。石破天惊成佳品,难得天然造化工。”根据审美的需要,艺术作品也需要大家审美发现和举荐,可它与奇石的发现不能类比。鉴赏艺术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区分质量高低、优劣的尺度可以放得很宽。但辨别奇石是区分是废是宝的生死判决,其差异可谓天壤之别。
 
由此可见,发现奇石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能不能发现奇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欣赏美的事物的慧眼和坚贞的奉献精神。在万千的石块中,发现一块奇石,不仅要翻山越岭,涉河渡水,历经千辛万苦,更要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慧眼识珠的本领,否则,瑕疵掩瑜,熟视无睹。每一块奇石的发现过程,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都是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对奇石全面、本质的认识,当然需要反复、长期的观赏,乃至贯穿奇石的整个鉴赏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发现、鉴赏奇石的过程,就是欣赏美的事物的生动体现,这是最宝贵的审美文化实践。
 
奇石鉴赏可以带动文艺创作。还有位园艺工作者,同时也是位奇石鉴赏者,他每拣到一块奇石,不仅给予准确命名,还要根据石头的画面图景,创作一首诗歌。有一次,他在神农架淬水捡到一枚椭圆形卵石,石面上的黑色中生有一片白色,犹若一池春水,酷似一只小鸭在水中漫游。赏石者捡到卵石,洗去淤泥,见到奇石图案,触景生情赋诗一首:“慢琢细品赏石头,石头之中见溪流。小鸭不管冷与暖,长年都在水中游。”

鉴赏奇石的3个审美文化3
 
并将这块石头取名为《春江水暖》。还有一次,他在神农架阳日湾南河岸边捡得一块卵石,黑底白纹,白色图案活像济公躬身俯首双手合抱,口念“阿弥陀佛”。藏石者即兴赋诗曰:“东西南北游,阿弥陀佛求。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专管不平事,神仙也低头。”遂将此石取名为《济公》。
 
奇石鉴赏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感知生活。有些事物在生活中消失了,但眼前的艺术形象一旦勾起对过去生活的认知,就会带有感情色彩地揭示出事物的美学特征和本质。有人捡到一块象形石,该石整体就像一只靴子,所见者异口同声说像古代朝靴,白底黑帮,图案分明,真是天生地造,妙不可言。本来过时的事物,与赏石者的生活相去甚远,可这是赏石者亲自获得的象形石,久远的生活仿佛如昨日。赏石者赋诗赞曰:“山溪觅诗人未还,喜得奇石作笑谈,不知何人脚上靴,失落溪中几多年。”遂取名《朝靴》石。
 
奇石鉴赏的审美过程,是感性的、直觉的,同时也是理性的、思维的。它同科学的认识活动虽有区别,但也服从认识的一般规律,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审美活动与其他有意识的活动也并不是彼此割裂、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更多>奇石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457 second(s), 500 queries, Memory 2.9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