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访青年赏石文化学者 马鸿斌

日期:2022-08-03 23:02:18     浏览:0    
核心提示:他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有关赏石文化的文章,已有100多篇(总计约30余万字),自1997年底起,他还历经艰辛筹措,策划、主编并出版了我区第一份熔学术性、观赏性与普及‘}生为一炉的赏石刊物—《赏石文化》
笔者与青年赏石文化学者马鸿斌的交往,由来已久,早在1994年南宁举办的由马鸿斌担任总策划的首次中国大陆赏石拍卖会时,我就有幸结识了这位工科大学出身,先是从事贸易投资,最后以极大的精力,献身于藏石和赏石文化学术研究的年轻人。他温文尔雅,虚心好学,勤于钻研,并善于组织策划大型社会活动。
 
自80年代末起至今,他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有关赏石文化的文章,已有100多篇(总计约30余万字),自1997年底起,他还历经艰辛筹措,策划、主编并出版了我区第一份熔学术性、观赏性与普及‘}生为一炉的赏石刊物—《赏石文化》,获得了海内外赏石界人士高度的赞誉。
 
当问起他为什么如此醉心于赏石的原因时,他回答说:最初是起源于他父亲对盆景、根雕、石玩等多种爱好的熏陶,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藏品的积累与对“石头世界”奥秘的追根溯源,终于有了今夭这样的融藏石、学术研究和赏石经营于一体的“规模”。他娓娓而谈,向我列举了自己之所以如此钟情于赏石之道的几大“理由”。
 
第一,是赏石本身的天然‘}生和独一无二的特点。它具有纯朴、自然、奇瑰、变幻无穷的魅力。
 
第二,是它具有的审美价值(艺术性)。它在造型上接近雕塑,在色彩、纹理、“构图”上又接近于“油画”、“国画”……它是集平面艺术与立体艺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造型艺术佳构。
 
第三,它能唤起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健康心态,使我们足不出户便能够领略祖国名山大川或乡野溪涧的美好景象,深深感受大自然的可近、可亲、可爱。

访青年赏石文化学者 马鸿斌
 
第四,是它的科学价值。由赏石而去探究其形成的历史、地质结构、化学物理性能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等等。

第五,探究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引导人们由此而去研究中国赏石文化历史的滥筋及其历程,以及与“石”有关的“大文化”与“小文化”的浓厚兴趣。

第六,它同时也是一种前景看好的投资,开拓“以石养石”、“贾石致富”,开发赏石资源,弘扬赏石文化的有效途径。
 
马鸿斌最后补充说:除上述六点外,我们还要看到赏石事业对推动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重要性。中国可以称作是世界上赏石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掀起的“赏石热”,对于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与海内外同胞及国际友人的联系与合作,更是一个良好的“桥梁”与“契机”。中国的赏石文化活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正日益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马鸿斌在对赏石文化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推动了赏石事业的发展,经常被全国各地大型赏石展览活动聘为评委、顾问,并受到了海内外赏石界的高度赞誉。他对笔者一再表示:这一切都属于过去,自己应该坚持不懈地做一名赏石文化园地里不断耕耘的园丁。
 
更多>奇石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65 second(s), 330 queries, Memory 1.9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