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太原晋源区乡村概况及其风景特质识别方法

日期:2023-03-11 22:14:24     浏览:1    
核心提示: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通过系统分类,对不同乡村区域村庄提供规划设计引导。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3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
摘要:【目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村庄规划存在规划理念、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风景特质识别为理论和方法体系,探索有利于村庄分类指导目标的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
 
【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通过系统分类,对不同乡村区域村庄提供规划设计引导。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3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绘制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形成了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以风景特质区域为分类依据提出了晋源区乡村保护及利用建议。
 
【结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对乡村的分类指导、开发强度、保护利用模式等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在后续研究中,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等仍需深入探索。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只有在村庄风景资源合理识别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乡村的建设保护、用途管制①等。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中指出,在村域空间范围内,村庄规划可以一个或数个行政村为组团进行编制,落实生态保护修复、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等目标[1],对村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既有的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虽然助力了乡村的发展,但是在规划实践层面还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不足:1)规划理念和方法的不完善,导致对乡村特征和空间布局判断不准确;2)现行的以政府和规划师为主导的“精英式”规划,缺少对除历史文化名村等以外的普通村庄的思考,忽略了对整体村域的调控;3)乡村更新运动的快速化进程导致其自然和文化要素相分离,而现行“五级三类”体系中的村庄规划仍在探索中。因此,在区域尺度下识别村庄风景资源及探索村庄分类指导体系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基础。
 
风景特质②评价亦译为景观特征评价[2],是一种可以表达某个区域不同于相邻区域的“场所感”的,有利于理解风景内涵、判别风景价值、管理风景变化的工具[3]。风景特质评价的核心是风景特质识别,即研究风景体系的形态、类型及形成原因和规律[4]。格式塔归档法、自动划分法、叠置法、聚类法等是目前风景特质识别的主要方法[5]。

研究对象涉及宏观尺度的区域[6-7]、自然保护地体系[8-10]、风景区[11-12],中观尺度的市县区镇[2,13-15]、流域[16],
微观尺度的场所[17-19]等,宏观、中观尺度识别以自然要素为主,微观尺度可综合考虑自然与人文要素[20],不同尺度的风景特质单元其所表达的风景特质亦不同[21]。自然要素通常包含地理、水文、土壤、地形、气候、土地覆盖等,人文要素通常包括土地利用、聚落、围合肌理、民俗等[22]。

英国[23]、日本[24]等国家在乡村开展了风景特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在中国,香港地区使用统一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城市和乡村[25],国内其他学者以成都市[17]、三亚市[26]、北京市[27]、西昌市[28]、杭州市[29]等地的乡村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理论体系,研究尺度涉及市域、镇域、村域等,研究技术路径通常为“资料收集—初步分类—场地调研—特质分类”,要素选取大多参照英国风景特质识别体系,以英国风景特质识别作业流程为基础[22]。风景特质识别在乡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在中国乡村的研究和实践还需完善。
 
综上,相较于现行村庄规划中对村庄分类的点状判断(以个体村庄为依据进行分类),风景特质识别在村庄分类指导过程中能发挥如下作用:1)风景特质识别是综合自然和文化要素对村庄进行的系统分类,有助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可对乡村不同区域提供规划设计引导;2)村庄风景本底信息有助于确定村庄的风景特质,从而实现精准施策。

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3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尝试响应组团编制村庄规划的政策并完善村庄规划中的缺漏,以综合空间分类和信息解译的乡村风景特质图谱[30-31]探索村庄分类,建立村庄风景本底信息数据库,用于指导乡村区域的规划设计。本研究以位于典型北方乡村地区且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太原市晋源区作为案例,开展风景特质识别研究,形成晋源区风景特质图谱,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以期对晋源区及中国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1晋源区乡村概况及其风景特质识别方法
 
1.1晋源区乡村概况
 
晋源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面积约291.01km2,地形类型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晋源区前身为北方重镇晋阳城。自晋阳城建立以来,对地区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军事等起到重要作用,是晋阳文化的核心区域。辖区内有晋水流域传统农耕村落﹑风峪沟军事堡垒,以及明代军屯留存演变而来的特色村庄。部分村庄因信仰圣母、龙天、水神等相互有着联结。晋源区现代化进程较快,但乡村发展面临挑战。晋源区村庄地域性特征突出、文化多样、区位特殊,且地脉、文脉相互作用形成的风景特质具有典型性。
 
1.2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

太原晋源区乡村概况及其风景特质识别方法
 
本研究基于地脉文脉,以地理信息技术等为手段,通过对自然风景特质和文化风景特质的叠加分析,探索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方法步骤(图1)。
 
1)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通过前期分析确定研究目的及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从地脉、文脉维度解读并提取驱动风景特质形成的关键要素因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要素因子可视化并修正,从自然和文化角度进行风景特质分类叠加分析,对风景特质进行分类分区并进行描述。一般情况下,要素因子的选取参照英国风景特质识别体系[22]。
 
2)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分析区域内风景特质类型数量与村庄数量关系、单一风景特质类型面积占比、不同区域内风景特质类型面积占比等,得到区域风景特质与村庄分布的联系、区域本底资源特点、风景特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等信息。
 
3)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基于图谱信息分析结果,根据特质类型占比不同,结合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及当地相关政策,制定不同区域发展路径。上述研究步骤,可用于晋源区的村镇体系实践,在叠加形成的图谱中,各种要素的比重关系包含于每个风景特质类型内,能比较清楚地展现不同类型村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
 
>更多关于太原晋源区乡村风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91 second(s), 170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