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在地文化导向下的社区景观微更新再生路径

日期:2023-03-12 11:47:48     作者:高一航    浏览:0    
核心提示:其微小改善往往即可对整个区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成为社区景观微更新的关键。例如上海长宁区番禺路222弄街道更新改造计划中,设计师选择街道这一承载着交通和生活的公共空间进行更新
在地文化导向下的社区景观微更新再生路径
 
3.1梳理文化资产地图
 
梳理出真实而详尽的文化资产地图是挖掘社区在地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盘活社区在地文化的重要手段[12]。在笔者曾经对西安纺织城四棉社区更新的设计研究中,从社区文化潜力发展点人手,通过对厚重质朴的苏式街区与水塔等纪念性建筑等物质空间要素、单位制集体记忆与温情邻里生活等记忆空间、当地居民生活事件浓厚与集中发生的人文空间、居民良性自发营建行为空间、社区中历史久远的记忆老店等产业空间等包含着工业记忆与居民生活文化的众多文化空间表征点进行梳理,得出四棉社区的文化资产地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与活动策划,从而盘活在地文化资源。
 
3.2甄选微空间触媒点
 
不同地域所具备的微空间条件与面临的主要矛盾并不相同,需要实事求是地评估在地文化资产地图和提出因地制宜的改进措施,但差异性特征中也具备着共性,在地文化的空间表征往往是社区公共空间,其微小改善往往即可对整个区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成为社区景观微更新的关键。例如上海长宁区番禺路222弄街道更新改造计划中,设计师选择街道这一承载着交通和生活的公共空间进行更新,称之为“步行实验室”,针对人车混行、商业界面混乱、非机动车停车失序、儿童娱乐空间缺失等问题,进行“步行优化”与“儿童友好”的更新设计,融风景园林与城市更新人乐活的游戏与动画文化.使得曾经混乱的道路成为生动的社区生活空间。

在地文化导向下的社区景观微更新再生路径
 
3.3根植在地文化转译设计语汇
 
“泛文化”现象时常出现在城市更新实践中,它无视在地文化而进行文化上的移花接木与失去逻辑的拼贴.这不仅是一个文化语汇转译为设计语汇过程中的手法失真的技术问题,更是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混乱与错位。设计师必须挖掘在地文化的特质,用“原生态”的在地文化设计语汇,构建所在特定地域人居环境的空间文本。例如美国加州格伦代尔的国际象棋公园,设计师基于深人研究国际象棋竞赛的历史与当地浓厚的社区象棋文化,将其规则和战术作为社区公园设计的理念,把曾经单调的商业通行空间改造成一个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地标性口袋公园。
 
3.4基于居民真实需求而设计
 
社区微更新中的常用手法是设计一个小型装置与空间,希冀以此为触媒带动周边空间的活力,但实践中常常面临的尴尬现象是—空间被建造,但并没有居民使用。原因多在于空间仅是设计师的主观表达,没有精准契合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需求与在地文化的延续传承.社区景观微更新需要构建具备真实性与效用性的设计策略,完成对于公共空间系统“自下而上”的勘察,深人居民日常生活的现场,在观察与沟通互动中发觉居民的需求与问题,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社区景观微更新。例如上海南京东路街道贵州西里弄微更新项目中,针对生活空间狭小、设施陈旧等空间衰败现象,同时伴随城市剧烈变迁,社区文化衰弱、社区共识下降,居民自我更新能力与合作意愿不高等问题。设计师以最小干预的手段重组现有资源要素,营造了一个记忆性、在地性、共享性的公共客厅,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机会。
 
3.5建构微更新主休与可持续运营机制
 
空间背后的社会运作过程往往比空间本身更为重要,没有人的持续培力,空间也会逐渐衰败。中国社区更新目前呈现出政策复杂、沟通不畅、主体单一、利益冲突等问题,社区更新中的居民参与多为动员式、自愿参与度低。在笔者参与的重庆社区空间艺术节马蹄街“渝州花开三千年”项目中,搭建了一个多元主体沟通协调的公共参与平台,试图以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政府发起项目和引导,专业团队担纲设计,地方志愿团体等社会组织进行协作,把人联系在一起并提升彼此的生活质量。
 
社区规划师与居民多次线下共同进行参与式设计,居民得以集体协商决定自己的生活空间,有利于形成社区共同体发挥城市更新中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并与设计师、志愿者一起完成了马蹄街的社区景观微更新,让社区畸零空间变得更生态、温暖和美好的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关系变得友善亲近,成为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社区情感场域。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值增量空间扩张向存量空间优化与重构的城市转型发展时期,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基层治理的地域单元,社区景观作为城市更新“四两拨千斤”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城市更新思考与实践的绝佳载体。本文从“在地文化”视角出发,明晰社区景观微更新的内涵,创新性提出“景观社区主义”,结合亲身实践与优秀案例研究,探讨在地文化导向下的社区景观微更新有效路径与积极意义。
 
在地文化导向下的社区景观微更新试图构建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渐进式、小尺度、多元化的城市更新路径,重视社区尺度的生态与社会过程,盘活在地文化资源、驱动地方创造力,链接多元主体共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美好社区家园,激活社区并达成可持续运作,创造可感知、有品质、有活力、有温度并富有情感意义的社区自然与文化景观,可以为新时代下的城市更新治理长效机制探索和良性社区共同体培育模式产生有益启示。
 
>更多关于在地文化导向下的社区景观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51 second(s), 248 queries, Memory 1.8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