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健康景观社区对健康的4个影响

日期:2023-03-24 13:20:01     浏览:0    
核心提示:景观偏好矩阵理论,即“理解和探索”模型,认为人们主要根据景观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获取景观信息,从而满足对景观的理解和探索需求[14]。理解是指人们渴望理解自己周围的景观和发生的事情;
理论框架:自然景观对健康的影响
 
3.1自然景观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机制
 
自然景观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机制主要包括舒缓精神压力、恢复注意力、提升景观偏好和提升崇高与超然情感体验。
 
RogerS.Ulrich提出的舒缓压力理论(StressReductionTheory)认为与自然景观的接触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12]。该理论是基于心理进化论发展而来,认为人类上百万年的进化过程都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因此人类天生更容易对自然景观产生积极的心理和情绪反应[29]。缓解精神压力主要通过2条路径对人体健康产生效益: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一方面,接触自然景观可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即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舒缓交感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心率和心率变异率[30],最终起到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接触自然景观可降低HPA轴激活程度,从而降低皮质醇的含量[29],进而有助于大脑的功能正常和降低对酒精、烟草和毒品等的成瘾风险[31-32]。
 
RichardKaplan和StephenKaplan提出的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认为,接触自然景观只需要消耗人们的非主动注意力(involuntaryattention),从而恢复直接注意力(directedattention)和提高专注力[7]。直接注意力是指受到自我意识控制的注意力,即人们需要付出努力强制性实现的注意力。

直接注意力是一种认知资源,它支持执行功能和自我调节,这对学习、工作、社交至关重要[33]。一项研究通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通过脑部活动的判读证明了自然环境对注意力恢复的积极益[34]。研究表明接触自然景观可以使精神疲劳得到显著恢复,进而提升学习和工作表现[33],也可缓解患有注意力缺陷症儿童的症状[35]。
 
景观偏好矩阵理论(LandscapePreferenceMatrixTheory),即“理解和探索”模型,认为人们主要根据景观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获取景观信息,从而满足对景观的理解和探索需求[14]。理解是指人们渴望理解自己周围的景观和发生的事情;探索是指人们渴望探索、寻找新的挑战。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祖先为了在一个危险不可知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逐渐具备对景观做出快速判断的能力,使得人们对满足理解和探索需求的景观产生了偏好,进一步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14]。
 
此外,自然景观也可以激发更加深刻的心理体验,即崇高与超然情感体验(transcendentandsublimeemotions),给体验者以敬畏感和心灵能量[36]。许多自然景观,如浩瀚无垠的海洋、连绵起伏的群山、绵延宽广的江河和神秘深远的星空,常令人生畏、崇拜、震撼和谦卑,给人们带来崇高和超然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人们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认识到地球乃至宇宙的亘古、神秘和伟大,为人们提供精神升华、灵感激发、重新认识自我和场所的机会,进而促进亲社会价值取向及亲社会行为[37]。

健康景观社区对健康的4个影响
 
3.2自然景观促进生理健康的理论机制
 
自然景观促进生理健康的理论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身体活动、防止或缓解传染病传播和加强生态产品和服务。
 
促进积极生活方式(activelivinglifestyle)指出可通过景观设计鼓励居民进行日常性身体活动,包括散步、慢跑、园艺等,进而提升生理健康[15]。城市居民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大大提高罹患不同类型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公园绿地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和安全性可有效促进身体活动的发生,从而降低相关疾病风险[38]。研究表明相比人工景观,在自然景观中行走可以显著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数量和浓度,增强抗癌蛋白的表达,增加免疫抗体、血糖和脂联素含量,降低炎症性细胞因子含量,从而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风险[39-40]。
 
自然景观促进生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路径是防止或减缓传染病传播。生态环境和居住景观的变化,如热岛效应、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增加了人类与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或宿主接触的机会[41]。健康社区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可通过干预传染链中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两大要素,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自然景观可通过加强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理健康。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有益于人类健康和发展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食物、水、原料等产物;提供调节气候、控制洪水、减轻灾害、净化水质等服务[42]。在社区的尺度,绿地可以通过提供遮阴、降温和加湿显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43],也可以通过吸附污染物、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以提供新鲜空气[44]。
 
3.3自然景观促进社会健康的理论机制
 
自然景观促进社会健康的理论机制主要包括提升社会支持性、社会归属感和社会安全性。
 
提升社会支持性是促进社会健康的重要途径。社会支持理论(SocialSupport henry)指出,个体与个体所在的社会接触有助于保持个体身份认同并获得情感支持幽。一项研究发现设置多种类型的邻里绿地公共空间有助于拓宽邻里社会网络,减少社会隔离[46]。
 
自然景观可通过提升社会归属感来提升社会健康。场所依恋理论(PlaceAttachment丁henry)认为,个人或群体与其生活的社会或物理景观之间产生的积极联系,会通过感情、认知和行为心理过程来裘达团」。这是一个双向构建的人地关系,包括个体对场所的情感依恋以及场所对于个人或群体需求的回应程度。场所依恋能够通过增强个体对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景观的社会健康恢复效益,减少社会隔离和冲突。
 
自然景观还能通过提升社会安全性改善社会健康。可防御空间理论(DefensibleSpace henry)认为f4e7,可防御空间与社区内感知到的安全性和犯罪率相关。破窗理论(BrokenWindow henry)认为,无序的景观传达出一种社会信号,即该区域处于无人监管、无人在意的状态,因此会刺激犯罪行为的发生[X507。研究发现,公共空间中管理良好的绿地可以使得邻里社会联系更为牢固,并且降低暴力和犯罪发生的可能性f5}7。日常活动理论(RoutineActivity丁henry)指出,犯罪的发生必须包含3个要素,罪犯、犯罪目标和监护人,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聚集[52]。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模型(CrimePreventionThroughEnvironmentDesign)进一步指出可通过环境设计有效提升环境的安全性[53]。
 
3.4自然景观促进人类健康理论框架

健康景观社区对健康的4个影响
 
基于对于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归纳出10条自然景观提升心理、生理和社会健康的理论路径并进一步推导出具体的健康状态转换和健康效益(图1)。
 
>更多关于健康景观及健康社区景观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39 second(s), 164 queries, Memory 1.3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