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关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视觉吸引的3个结论与建议

日期:2023-03-25 10:50:11     浏览:0    
核心提示:运用“景观视觉吸引”原理,探索游览者对其文旅空间的视觉兴趣点,进而以关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案例验证。本研究结论具体为以下几方面。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以文旅空间建设为主的“旅游风景”逐渐成为风景园林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而文旅空间建设的深层需求是挖掘游览者对什么感兴趣,或者说是什么吸引了游览者以此为目的的不断前行?本文以“吸引”作为问题起缘,运用“景观视觉吸引”原理,探索游览者对其文旅空间的视觉兴趣点,进而以关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案例验证。本研究结论具体为以下几方面。
 
1)游览者在到访历史文化街区时,其视觉会经历“视觉转跳-视觉寻找-视觉理解-视觉认知”四重视觉吸引机制运行过程,且游览者甚至可以跳过某个机制,直接执行下一阶段的视觉吸引机制,不同排列组合方式又会引起游览者迥异的行为模式。结合前述认为,“景观空间序列”及“序列中具有强烈吸引的视觉吸引物”是对景观视觉吸引形成和产生的关键。
 
2)研究使用文献梳理和游客拍照等办法,总结归纳出“天空、植物、现代建筑构筑物、传统建筑构筑物、名胜古迹、标志系统、店招、庆典装饰物、销售物品、交通车辆、基础设施、道路系统、人的装扮、人的行为、色彩、空间尺度与距离、摄影取景点、线条、质地”19项能够引起游览者视觉吸引的景观刺激物类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证明了上述分类具有合理性。
 
3)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对景观序列中视觉刺激物类型与游览者的视觉吸引程度的关系”进行量化。结果表明,在进入游览区文旅空间的初始阶段,“名胜古迹、摄影取景点、庆典装饰物、店招、传统建筑构筑物”等刺激物类型对游览者具有较高的视觉吸引度。随着游览者滞留时间的增长与空间的转换,“名胜古迹、销售物品、店招”3类视觉刺激物发生明显的视觉吸引衰减;而“标志系统、交通车辆”等刺激物的视觉吸引度则呈现出上升趋势。

关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视觉吸引的3个结论与建议
 
4.2建议
 
综上所述,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可以改进的一些方向。
 
1)在景观空间序列的前段打造多元化的“摄影取景点”,在后段控制商业类型的植入,以形成街道景观序列之间的差异性。
 
受游览者视觉吸引过程影响,认为“摄影取景点”在游客到访之初呈现出了较高的关注度。但目前关中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序列当中此类视觉刺激物出现较少,可依据部分城市已出台的历史民居建筑保护相关规定,适当对可拆除建筑或尚未被利用的街道空间进行改造设计。结合“老物件”“非遗文化”或“街区一角”等作为设计思路,在街区前段打造出多个具有多样性街区特色的“摄影取景点”,营造街区“点(名胜古迹)与点(摄影取景点)”的串联。或可借助多媒体的传播方式,令访客形成“寻一路,看一路,记一路”的“有意识的”视觉寻找,还有助于增加街巷空间的连贯性和辨识度。
 
此外,研究发现,“销售物品”和“店招”在各街区景观序列中均有出现,且呈现出明显的吸引力衰减现象。认为有必要对有限的空间进行视觉刺激物类型的拆解,减少出现衰减现象的视觉刺激物类型,同时分散植入新的视觉刺激物类型,如较为时兴的“多感官互动”装置、特色IP装扮巡游等。
 
2)限制车辆通行,减少分散游览者视觉注意力的可能因素。
 
研究发现,“交通车辆”的视觉吸引程度在序列末端呈现明显增长,一跃成为受关注度最高刺激物,这与车辆的停放数量明显增多有关。需要注意的是,从使用者角度来看,“交通车辆”本身具有停放、避让、找寻3类动作,而上述4类动作在文旅空间中属于不必要的视觉吸引,应当予以控制,可对“交通车辆”采取时间限制或限制通行的处理。
 
3)打造以延续街区生活功能为首要目标的文旅空间。
 
研究发现,针对街区居民的“人的装扮”在街道景观序列当中一直保持着相对较为稳定的高视觉吸引度,除“名胜古迹”和“建筑构筑物”以外,它们是街区形象和视觉记忆形成的关键要素。以延续居民生活习惯、形成具有特色的“文旅空间”为建设目标,是为街区带来持续关注度的有效途径。
 
更多>园林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88 second(s), 207 queries, Memory 1.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