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浙江北部平原水乡城镇群3个结论与展望

日期:2023-05-27 09:54:32     作者:孙源    浏览:0    
核心提示:本研究以浙北平原水乡城镇群为载体分析100年前的江南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聚焦历史语境下水乡城镇空间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联性,厘清规模不同、等级各异、职能多样的城镇在地域范围内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人地关系。总体而言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以浙北平原水乡城镇群为载体分析100年前的江南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聚焦历史语境下水乡城镇空间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联性,厘清规模不同、等级各异、职能多样的城镇在地域范围内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人地关系。总体而言,在生产力发展尚未成熟的历史阶段,浙北城镇群具有“中心-边缘”的地理分布特征,通过适应、利用并改造平原水网基底形成了“聚落-河流”的层级组织逻辑,并在特定地区河流排列模式分异的情况下呈现为多元的“城镇群-水网”形态结构,研究得到3点结论。
 
1)在土地破碎、河网密织的浙北平原,市镇自古以来作为衔接城市-乡村二元结构体系的物质空间载体,偏离城市而组团集聚。若干市镇单元并非团聚在城市周围,而多与相邻城市保持一定的直线距离,成为补充城乡地理间隔的中坚环节,进而推动人居子系统中“城-镇-乡”要素之间的紧密协作。
 
2)水乡城镇群依附于不同层级河流的动脉性组织逻辑而构建城镇河网。这是城镇在择址生长和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适应地理环境格局,选择性地利用并适度调整河流自然属性的在地“理水智慧”,体现出江南水乡城镇群与地方水脉格局、地表肌理条件之间所构建的原生、有机、递进的城镇人居环境秩序。

浙江北部平原水乡城镇群3个结论与展望
 
3)在自然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的双重作用下,浙北平原河网分化为平行状、网状、辐射状和树枝状等基本水系排列模式,对于中观尺度下的地区城镇群内部结构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水陆肌理的差异性,城镇群依据特定的河网拓扑关系而分布于河流汇水点处,同时在次级河道、道路等的补充下形成城镇单元间紧密关联的模式。
 
在数十年来以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镇建设为首要目标的引导下,当今的城镇人居环境营建与100年前截然不同。自然环境子系统中的河流要素历经演化,其地表形态和组织方式从自然态、原生态发展至人工态,在与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互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式微。

本研究通过溯源城镇群的地理景观空间格局,构建江南水乡城镇人居与河流水环境之间的认知框架,解析人地关系中城镇要素之间的群体秩序、不同层级水要素之间的组织逻辑以及特定地域情景下的“镇-水”拓扑形态类型,以此作为推动现代城镇集群发展的历史在地智慧和地区特质内涵。
 
为回应当前高品质城镇建设的转型发展需求,应当在城镇建成环境营建和修复过程中回归人地协同本位,思考如何重构自然环境子系统和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协调状态,认知并把握子系统之间不稳定、动态和多变的非线性作用关联,并重新设定系统内、外部环境参数以达到城镇群内部、城镇群与宏观区域环境之间的和恰与共治。
 
>更多关于浙江北部平原水乡城镇群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33 second(s), 123 queries, Memory 1.1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