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中国植物园时空分布特征及4个植物多样性

日期:2023-05-31 22:14:24     浏览:1    
核心提示:本研究对中国植物园时空分布特征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展开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为中国植物园体系统筹和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得出如下4点结论。
结论
 
基于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本研究对中国植物园时空分布特征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展开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为中国植物园体系统筹和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得出如下4点结论。
 
1)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相对较低、空间差异性显著。根据CUBG统计的数据,中国主要地区的本土植物保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且植物多样性保护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性,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境丧失和碎片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本土植物保护受到阻碍,应进一步拓展植物保护手段,通过加强种子库保存、标本、分子材料和离体保存等形式的应用来提高植物物种保护率。
 
2)中国植物园数量规模与功能作用逐渐健全完善。在研究工作与功能作用方面,植物园早期以植物引种驯化研究为主,如今,创新性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范围覆盖了更多植物学科和植物种类。随着与植物园国际组织合作的迅速发展,中国植物园逐渐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相关研究也表明,当今时代植物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植物多样性保护”[29]。

随着国家植物园的建立,植物园不仅是名称的变更和面积的拓展,更在于从物种、遗传和生态环境等维度保护和彰显植物多样性[30],进一步说明了植物园植物多样性研究工作与保护功能在不断完善。
 
3)中国植物园是城镇开发边界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载体,其空间布局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早期相关研究中也指出,东部沿海地区植物园数量虽然较多,但从植物区系分布范围来看,东部植物园分布并不均匀,没有覆盖全部的植物区系[3]。应在分析现有植物园建设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以及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特点,综合考虑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物种丰富性、珍稀濒危等级、科学研究价值等因素,从国土和区域尺度统筹规划植物园布局,进一步覆盖不同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区域,推动在尚未建立植物园的关键地区新建植物园,尽可能多地保存中国植物区系成分和植物种类。

中国植物园时空分布特征及4个植物多样性

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热点地区建立植物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落实生优区保护战略,如在西藏、新疆等西部及西北部地区增加植物园数量,以收集和研究种质资源为重点任务,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信息,健全植物园体系建设。
 
4)中国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及环境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应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植物园运用多种途径,很好地保护了植物多样性,包括对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开展回归引种和野外种群重建工作,对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进行植物保护宣传教育与植物文化宣传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植物园应加强植物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吸引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为实现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做出重要贡献。

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植物园应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探索“新保护方式”(thenewconservation)[26],综合运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近地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多种手段,构建全域性、系统性、完整性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在变化的时代中为植物多样性保护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中国植物园
>更多关于中国植物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59 second(s), 291 queries, Memory 2.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