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风景园林与城市减碳增汇

日期:2023-07-22 22:53:32     作者:王向荣    浏览:0    
核心提示: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哥本哈根制订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其中许多计划与风景园林相关。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尽管城市面积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但是排出的温室气体却达全球总排量的75%,因而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
 
哥本哈根是目前全球碳足迹最低的城市。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就提出要在2025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虽然由于一些原因这一时间节点会有所推迟,但哥本哈根仍将是全球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大城市。
 
作为运河穿城而过的滨海城市,哥本哈根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本哈根也曾经历了由机动车交通主导的城市无序膨胀的发展时期。好在尽管经历了许多波折,1947年哥本哈根提出的指状城市规划结构在整体上被一直延续了下来。城市以“手掌”部分的老城为中心,沿着几根“手指”向外发展,各“手指”间是由森林、草地、公园、农田和大片可以种植农作物、蔬菜的家庭农园构成的自然空间。城市与自然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城市中任何一个地块都距大片的“指间”绿地不远。
 
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哥本哈根制订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其中许多计划与风景园林相关。
 
我曾在哥本哈根向南拓展的一根“手指”上的奥雷斯塔德(?restad)新区居住数日。轻轨交通贯穿了指状的城区,良好的自行车线路与轻轨有方便高效的接驳。奥雷斯塔德新区的交通系统是整个哥本哈根城市的缩影,便捷的公共交通和遍布全城的安全、方便并与公交系统顺畅接驳的自行车网络吸引市民更多地选用骑行、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风景园林与城市减碳增汇
 
在我寓居的山宅(MountainDwellings)建筑中,层层叠落的屋顶为每个家庭都提供了屋顶花园,可种植花卉或蔬菜。楼下的仅有4000余平方米的Skovbrynet绿地充满了自然野趣,而附近建成数年的Bypaken公园完成了局部近自然化的改造,形成了城市中的荒野景观,这些设计都是由丹麦的景观设计公司SLA完成的。
 
在哥本哈根我曾与SLA的主持设计师StigAndersson有深入的交流,并参观了他们在哥本哈根的一些设计实践。一类项目是城市绿地,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更新项目,都如上面提到的两处绿地一样,采用了近自然的方式设计地表及植物群落,创造出城市中野性的自然。另一类项目是屋顶绿化或灰色基础设施的生态化设计。在Bryggervangen街区,SLA将一个缺少自然的灰色街区改造成一个由生态基础设施支撑的街区。设计压缩了汽车行驶的空间,减少了沥青路面面积,增设了自行车道,增加的绿地不仅供市民散步休闲,还承载着雨水净化、渗透、蓄存和生境营造等功能。
 
通过风景园林师不同尺度的实践,哥本哈根的生态空间在不断地拓展,其生态、社会及景观的综合价值在持续提升,城市变得更加韧性低碳。2022年,哥本哈根再次被《Monocle》杂志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风景园林对城市碳中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减排,二是增汇。
 
世上没有永动机,城市运转的每一天都需要能源,也必然有碳排放。实现城市碳中和的关键是减排,风景园林师可以创造更绿色、便捷、宜居的城市环境,从而降低市民生活的能源消耗。比如,将绿地连成具有良好可达性和共享性的网络,并成为步行及自行车通勤的廊道,且与公共交通有方便的接驳,让步行、骑行和乘坐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可以减少自驾车出行的占比,降低城市碳排放;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减少硬质铺装面积、多种乔木庇荫、建设绿色屋顶和墙面、建设生态街道等,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建筑夏季室温,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让城市中的各种绿地兼具农业生产的功能,甚至让屋顶及阳台也成为菜园,在生产食材的同时减少农产品的运输耗能,还能让市民体验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城市绿地设计结合场地特点,尽量选用当地材料,并采用节能照明和节水灌溉方式,植物的枯枝落叶就地粉碎或收集堆肥后回归土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减少养护成本,也避免了将其作为垃圾进行运输和处理产生的排放。
 
风景园林还可以促进增汇。只有将城市生产生活排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才能实现碳中和,而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依靠城市及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来实现,因此,自然生态空间是城市碳汇的根本。
 
在最缺少自然空间的高密度城区,只有拓展对城市生态空间的认知,才有可能构建复合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中具有生态服务能力的空间,具有自然地表的区域如土壤、泥滩、水面等是城市生态空间,而人造地表或建筑和构筑物的表皮,如沥青、混凝土、沙石、砖瓦、钢材等经过生态化设计或改造而具有一定生态服务能力的空间,也可以成为城市生态空间。通过保护、修复自然空间,并将灰色基础设施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部分表皮进行生态化设计或改造,城市生态空间的范围和面积会极大地提升,分布将更均匀,生境会更多样,生态系统能更贯通完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将更为密切和谐。
 
 
除了数量外,生态空间的质量也决定了其吸纳碳排放的能力。城市中的绿地都是绿色的,但是绿色的并不意味着是生态的,只有自身是负碳排放的生态空间才具有吸收抵消碳排放的能力。这样的生态空间必然是具有接近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承载生物栖息、雨水管理、调节温湿等综合生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维护能力的韧性的低养护绿地。
 
碳中和要依赖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及碳汇效应来实现,因此,在实现碳中和的征程中,风景园林的作用举足轻重,这在哥本哈根的“零碳”城市发展之路上早已显现。风景园林师通过构建城市与区域一体的生态系统,拓展生态空间面积,改善生态系统结构,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为市民带来健康、舒适、低碳的生活,从而减少城市碳排放,并促使不可避免的碳排放被自然生态系统更高效地吸纳。
 
标签: 风景园林
>更多关于风景园林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91 second(s), 114 queries, Memory 1.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