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地理格网单元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的3个比较

日期:2023-08-04 12:37:25     作者:陈慕婷    浏览:0    
核心提示:而湿地景观特征单元是以LCA为基础划分的景观特征区域作为基础空间单元,具有可识别性、可管理性的特点;且在此基础上通过链接湿地类型,不仅能反映该单元的区域空间特征,还能体现单位内部湿地类型的核心构成特征。
 地理格网单元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的比较与整合
 
4.1地理格网单元与景观特征单元划分逻辑的对比
 
虚拟的地理格网是以地图投影作为数学基础,依据主动设想的经线、纬线起点位置及人为选定的大小进行划分,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是所有评价的基础,可以将不同维度的评价结果统一到空间框架中,从而使多维指标因子的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得以运作。但其本身并无实际的地理空间意义,难以在实体空间中找到明确的边界与之对应。因此,格网尺度的湿地退化风险评价本质上是将湿地转化为独立的、统一尺度的均质网格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其结果呈现为离散、零碎且难以直接对应并落实到具有实际边界的虚拟单元[36]。
 
而湿地景观特征单元是以LCA为基础划分的景观特征区域作为基础空间单元,具有可识别性、可管理性的特点;且在此基础上通过链接湿地类型,不仅能反映该单元的区域空间特征,还能体现单位内部湿地类型的核心构成特征。作为退化风险的基本评价单元,基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的评价结果为聚合的、可识别的斑块。以广东省为例,湿地景观特征单元所划分的评价单元数量(1545个单元)远小于基于格网的评价单元数量(21720个2km×2km网格),基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评价的高风险单元数量(288个)远低于基于格网评价的高风险格网数量(1100个),对于开展大尺度区域的管理更具有操作性。
 
4.2景观特征单元的多维度、综合性弥补网格的单一性
 
在评价过程中,地理格网仅凭借地图投影网格内是否存在湿地斑块作为划定依据,不仅无法体现湿地的类型差异,而且忽视了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37]。因此,基于网格的湿地退化风险评价结果无法区分不同类型或处于不同特征区域内湿地的退化风险差异。

地理格网单元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

地理格网单元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
 
 
湿地景观特征单元则对湿地类型与湿地斑块所处的景观背景进行了整合,不仅以LCA作为基础空间单元,能够综合反映湿地所处区域的自然与城乡总体特征,还通过叠加湿地数据,进一步展现了单元内部湿地要素的组合特征(图8)。因此,基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的湿地退化风险评价结果可以从湿地所处的地理景观特征、湿地类型等不同维度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例如,从地理特征维度分析,约60%的广东省高退化风险湿地景观特征单元分布在平原景观特征区,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平原地区湿地对抗自然灾害的韧性;从湿地类型维度分析,以生产养殖类湿地为主导的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约占高退化风险湿地景观特征单元数量的70%,因此需要进一步合理规划和控制水产养殖规模,促进经济民生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4.3景观特征单元多层级嵌套结构与高精度地理格网互为补充
 
地理格网单元的评价尺度体现在湿地斑块层面,能够较为直观地体现出需要重点保护修复的湿地位置。但由于地理格网划分的虚拟性、单一性和均质性,导致格网本身不可再分,而常用的行政单元尺度变化仅反映了行政层级的关系,两者均无法实现多尺度的缩放以促进对生态系统嵌套特征的理解。

地理格网单元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

地理格网单元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
 
 
本研究在区域尺度景观特征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主导湿地类型进一步细分为53类湿地景观特征单元,形成具有多尺度的弹性与较强适应性的评价结果(图9),实现了与基于地理网格的评价结果互为补充。横向层面,基于现有的湿地景观特征单元,可结合行政边界、流域边界等各类边界进行概括与重分类获得分析结果。纵向层面,尺度向上可进一步概括景观类型,划分为城镇-乡村-自然三大景观区域,反映三大区域退化风险特征与来源;尺度向下则可在未来通过叠加集水区、土壤或植被类型等分类维度使景观单元更具水文敏感性,或在地方尺度结合城乡景观的结构形态特征获得地方尺度的景观特征单元细分,从而为更小尺度的评价分析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从省域尺度的湿地修复管理角度来看,基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的评价将处于同一区域具有相同风险属性的湿地整合在一起,其评价结果更具有整体性;而基于地理格网分析则有助于确定需要修复的重点斑块,能够快速识别出湿地斑块所处的景观单元,来明确其核心风险源与风险管控边界。
 
5结语
 
地理格网的划分是依托GIS平台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得以运作的重要基础。基于格网的评价结果虽然能够更加聚焦于具体的湿地斑块,但对于省域尺度保护与管理的可操作性而言,其评价结果过于零碎,精度随网格尺度变化,且难以与实体空间形成直接对应,不适合划定管理分区。虽然过去常常采用行政单元作为区域尺度生态系统评价的空间框架,但人为界定的行政边界不具有生态意义,忽略了单元内生态要素和景观/自然地理背景的关联性,导致评价结果的实践指导性不强。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LCA为基础链接湿地类型划定了湿地景观特征单元,采用简单风险指数模型构建了基于地理格网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的多尺度湿地退化风险评价体系,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广东省湿地退化风险评价中。
 
基于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的评价反映了同一特征区域内湿地退化风险的一致性,可作为广东省高退化风险区域识别与管理的依据,如粤东、粤西平原生产养殖类湿地景观特征区,佛山乡村生产养殖类湿地景观特征区,以及珠三角城镇生产养殖类湿地景观特征区;而基于地理格网的评价则强调湿地斑块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明确高退化风险区域内的高退化风险重点湿地斑块,如澄饶联围、东海大河、龙营围水、黄涌等水产养殖场和西江(江门段)、沙瑯江三角洲等具体湿地斑块。二者共同构成了既整体又有重点的多尺度湿地退化风险评价结果,为广东省湿地生态资源的管理与优先空间的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研究通过反思当今生态系统评价过程的基本空间单元,即虚拟地理格网的逻辑与意义,以及评价过程中实体空间单元的选择,聚焦于省域尺度湿地生态系统评价,重点探索了景观特征单元对于生态系统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景观特征评估划分的湿地景观特征单元通过具有管理性的实体边界整合了高度分散和破碎化的生态斑块,
为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与理解湿地要素和周边的关系及湿地退化提供了更加充分、科学的知识,并从整体的社会生态单元角度提供了明确的空间边界,以实现保护、修复、管理的目的。虽然现有成果主要从自然地理维度划定广东省景观特征区,对于城镇、乡村区域的划分,以及湿地景观特征单元类型与流域单元、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关系仍需在未来继续优化,但该方法显然可以为落实区域空间生态资源的管理与优先空间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基于景观特征单元划定的生态景观单元作为区域生态系统认识、评价与管理的基础空间框架,可辅助决策者根据不同景观单元内的核心特征,采取维持或改善等行动以实现其理想的空间状态[38],从而进一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各类生态系统保护规划的编制。
 
>更多关于省域湿地退化风险评价研究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503 second(s), 639 queries, Memory 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