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空间有2种类型的景观是什么

   2023-08-05 王向荣0
核心提示:景观或是自然进程的产物,或是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时间维度上看,景观是动态的。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人类自定居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地表的干预,景观是动态变化的自然进程和人类影响的折射,我们所看到的任何景观都只是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过渡的中间环节。
 景观的地方性
 
地表空间有2种类型的景观,其一为天然的景观。这类景观是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变化过程及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也称为自然景观。另一类是人类的景观。这类景观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精神、宗教和审美等需要,对地表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景观,在广义上这类景观也被称为“文化景观”。
 
景观或是自然进程的产物,或是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时间维度上看,景观是动态的。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人类自定居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地表的干预,景观是动态变化的自然进程和人类影响的折射,我们所看到的任何景观都只是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过渡的中间环节。
 
从空间维度上看,景观是地域的。任何景观都依托于土地空间而存在,而一切与空间相关的事物都具有地域性。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景观,都与地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条件的独特性以及人类改造地表、利用土地的差异性,为不同区域的景观赋予了不同的地方性。
 
在工业化之前,受到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制约,人类几乎所有的建造活动都是适应土地、就地取材、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结果,任何文化景观都是对景观地方性的强化。而自工业化之后,现代性与地方性之间便出现了越来越尖锐的对立。由于生产力的飞速进步,人类具有了不受限于自然条件、能够按照自身意愿改造环境的超强能力,加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思想传播持续加速、生活方式不断趋同、建造材料和技术工艺愈加相近等因素,人类的许多建造活动都在削弱景观的地方性,就像各种方言和民俗逐渐消失一样,景观的地方性特征也在减弱甚至消失。

 
保持和维护景观的地方性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景观如同历史上所有的著作和文献一样,是记录自然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档案。景观是一个地区自然与文化在大地上的积淀,记录着特定的区域内自然演变的历史,也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个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一个区域的景观就是地方性最鲜活的物质遗产,是我们了解该区域的自然演变与曾经和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文化、情感、生存方式和改造世界途径的最直接的文本。
 
其次,景观能够唤醒人们的记忆和身份认同。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了景观,景观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景观是沟通人与土地之间的一种最持久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弥漫在童年成长环境周围的景观都会沉积在内心之中,日后如果再见类似的风景,便会唤醒某些记忆与情感。对于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群体来说,区域景观的认知会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大脑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集体意识,并造就该区域民众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性格。景观赋予一个区域的民众共同的身份感和认同感,为他们带来归属感和亲切感,并能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
 
景观地方性的消失,意味着记录地方自然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档案的散失,意味着寄托人们对土地、对故乡的依恋与记忆的载体的消失,也意味着过去的丢失及文化的断裂。所以,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地方性景观是设计土地的重要依据和灵感来源,是展望未来的基础。认识、维护、顺应、延续场地景观的地方性应该是风景园林师基本的价值取向。
 
景观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风景园林师要面对的任何土地都是自然与文化的载体,任何设计都与土地的历史相关。土地自有属于它的特征,景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自然与文化演进过程的管理。现在是在过去基础上的叠加,景观设计应该顺应基址的条件,遵循自然的过程,根植于所在的地方,让现在连接过去,并使得现在与过去互为对方的延伸。
 
正如亚历山大(C.Alexander)在《秩序的性质》中所说:其实人类“建造活动的每一步都以遵循自然法则的‘保留结构的转换’为基础,以使人类建造的结构能够同样获得那些在自然中一再重现的结构品质”。景观是自然演变与生活方式的呈现,只有尊重自然过程,适应土地,同时又回应当地人的生活需要,景观的地方性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并可持续地发展。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