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交通路网对日常生活圈建设的3个影响

日期:2023-08-06 11:41:09     作者:陈烨    浏览:0    
核心提示:交通路网对日常生活圈建设的影响城市交通路网中主干道的双刃性非常明显。一方面,主干道对绿地可达性的支撑度为33%。其中,作为
交通路网对日常生活圈建设的影响
 
城市交通路网中主干道的双刃性非常明显。一方面,主干道对绿地可达性的支撑度为33%。其中,作为高密度城区中服务效能最高的2类绿地,社区公园对主干道的依赖程度最大,其次是小游园。在高度依赖的同时,又存在对生活圈现状造成分割的潜在可能,对未来空间格局的优化带来了难度。
 
另一方面,从道路污染源视角出发,高密度路网与主干道带来的是高空气污染、安全风险下的高可达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达性指数越高的绿地,其污染指数也越高,这对于老年人群的健康出行具有严重影响。考虑到主干道的车流量、交通管控、硬件设施,道路尺度、空气污染等因素,老年人出行时避开主干道虽然可以提高呼吸健康程度,但是绿地可达性程度下降30%,说明生活圈的更新建设需要在空气污染与优化路网的统筹中兼顾协调。
 
路网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功能性向生态性、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绿色交通和城市绿道是当前探索中的主要方向。绿色交通强调以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境友好[31]。

交通路网对日常生活圈建设

绿道网络则更多关注对景观资源的串联性,仅供步行和骑行,是用于联通并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线性空间[32]。本文基于15min社区生活圈,提倡在规划层面,为住区人群尤其是老年群体的非机动车出行活动构建一个健康的道路网络。在避开主干道出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老年人群的绿色慢性系统,满足老年人与绿地之间的15min可达和低污染,将城市绿道的“最后一公里”构建成为连接居住区的健康绿色出行网络,满足现阶段高质量人性化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求。
 
通过区分、调整及规划空气污染压力小的城市道路,以居住区为核心去衔接周边绿地等其他基础服务设施,进而打造城市低碳节能无污染健康绿道。绿地自身可通过景观要素的优化,选用滞尘能力强的树种、调整绿化覆盖率、群落结构等方式提升绿地空间的空气质量。在环境软硬件上,从照明灯光、路面铺装、无障碍设施、导视系统等要素上更多体现人性关怀。这有利于促进公园城市背景下人们对绿地资源的享用,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4.3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1)部分老年人并不具备移动手机,研究样本量并不全面;

2)受天线信号强弱变化等限制,手机基站对用户空间位置的定位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3)人群数据无法进一步区分50~60岁未退休的男性,存在一定局限性。
 
5结语
 
在健康老龄化和生活圈建设的双重视角下,城市更新需兼顾老年人群日常的出行安全、绿地可达与呼吸健康。合理的道路布局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程度,还可以提高人群日常出行活动安全性,提升绿地可达性的服务效能。未来绿地规划的体系、规模与选址应在满足15min生活圈要求的基础上统筹优化,调控路径限制下的出行时长和频率。
 
15min社区生活圈理念的逐步实施,必将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群的福社,城市需要通过不断更新带来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作为生活圈中的核心要素之一的各层级绿地,虽然其与住宅区之间的结构关系、空间距离难以改变,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局部调整改变其功能性距离以及可达方式。
 
>更多关于基于交通因素的日常生活圈环境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110 second(s), 129 queries, Memory 1.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