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浙中灌区宅图中的陂塘景观

日期:2023-08-07 21:47:50     作者:戴方睿    浏览:0    
核心提示:湖塘堰井是古代金华地区志书中记载最多的水利设施,东南地区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开发,仅南宋淳熙年间在金华县丞江士龙的倡议下就修建了塘堰湖陂837座[18]。纵观浙中地区的全部文物单位,除古墓葬古遗址外
两种灌区的景观特征
 
湖塘堰井是古代金华地区志书中记载最多的水利设施,东南地区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开发,仅南宋淳熙年间在金华县丞江士龙的倡议下就修建了塘堰湖陂837座[18]。纵观浙中地区的全部文物单位,除古墓葬古遗址外,这些陂塘堰坝是浙中地区现存最早的建成遗产类别。历史上,陂塘与堰坝景观是聚落营造和宗族繁衍的基础,而且大部分水利设施都经过改造提升并沿用至今,是“活着的”文化景观。另外,宗谱中的宅图与堰图是描绘聚落与水利景观最直观的材料,也是解析灌区景观的钥匙。
 
2.1宅图中的陂塘景观
 
陂塘是一种我国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建造并使用的水利设施,本文所谓陂塘景观是以山谷水库与平原池塘(不受限于蓄水量)结合的水利系统为景观要素的乡村景观。明万历朝,金华府所辖地区用于蓄水的陂塘已有500多座[19]123-292,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宋濂为之作记的蜀墅塘。距离蜀墅塘2km之外,有一倍磊塘,其下的倍磊陈氏聚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且宗谱保存完整、内容丰富,下文将通过有限的图文史料从地形、水系、水利和聚落4个方面解析倍磊塘灌区的景观结构。
 
 
从宅图内容上看,聚落背后的山占图幅的1/3,体现出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征。结合实际地形来看,宅图中的八宝山和葛仙峰是远山,在图中被作为地方名胜和定位地标。虽然远山在实际聚落中不容易被看见,八宝山仍被视为陈氏地脉之源②[20]。图中近山有石麟山、飞凤山和独山等,虽然其名为山,实际上不过是小高地。陈氏将凤飞山视为阳龙之地,并设有禁约以保护其林木不被砍伐土地不被开垦[21]。可见山地往往是一种联想性文化景观(associativeculturallandscape),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这样的山地景观和朴素的生态保护观念都应该被尊重和继承(图2)。


 
 
水系是宅图中最重要的线索,图中的水系以倍磊塘和淡竹塘为起点,环绕整个聚落,串联起村落和农田中的水塘,最终流入义乌江(图2)。陂塘渠系的显著特征就是“长藤结瓜”式的水塘群共同起到调蓄作用[2],倍磊塘灌区下游的大清湖就有议约留存,从中可以得知水塘占地与灌溉面积,以了解水塘的调蓄效率。原本灌溉4石田地的水利,通过约近1m宽的水渠汇入水塘,即可保证70~100石的田地旱涝保收③[22],水塘的调蓄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
 
如今的倍磊村是有4个行政村规模的大型中心村落,而图中的址墩、雁畈等都是规模较小的分支聚落。其中东西走向的倍磊街曾是一条商业街。早在明万历六年(1578年)的金华府志中就记载了倍磊的街、市和埠头[19]92-122,倍磊陈氏正是依托集市的功能而逐步发展壮大的。


 
宅图中的街道空间被抽象为“十”字格局,突出表现了东西向贯穿中心聚落的道路。这条路是义乌通往武义永康的官道,是义乌江南岸唯一的官道[23],也是倍磊能够形成集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宗祠、商铺和院落乃至整个聚落都沿着这条路径展开,两端均有石桥跨越水渠,西端曾是渡江的埠头,这条街成了除陂塘水系外的另一条主干,这与陂塘灌区中一般的农业聚落景观不同(图3)。
 
>更多关于浙中灌区景观中的风土建成遗产识别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40 second(s), 290 queries, Memory 1.9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