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新西兰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适应路径

日期:2023-08-08 19:33:42     作者:李可心    浏览:0    
核心提示:以新西兰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经梳理分析,初步总结得出对我国自然保护地适应性应对的5点启示:建立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动态规划体系和方法,提高响应能力;全面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抵御能力;重视游憩变化与设施安全,降低利用风险;加强科研监测力度与广度,夯实应对基础。
新西兰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适应路径及其启示
 
摘要:自然保护地既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客体,也是气候变化适应性应对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亟须探索自然保护地适应气候变化的路径。

以新西兰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经梳理分析,初步总结得出对我国自然保护地适应性应对的5点启示:建立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动态规划体系和方法,提高响应能力;全面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抵御能力;重视游憩变化与设施安全,降低利用风险;加强科研监测力度与广度,夯实应对基础。
 
全球气候正在显著变暖,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1]。“减缓”(Emission)和“适应”(Adaptation)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2]。2007年中国制定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首次提出了“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2013年我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设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适应路线,并对近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做出部署。
 
“适应”是指根据实际或预期的气候及其影响,对自然或人类系统进行调整,从而减轻危害或利用有益机会的过程[3]。健康和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对于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4]。我国自然保护地承载重要的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以及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5]。不仅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客体,也是气候变化适应性应对的重要载体,并对以碳汇为核心的“减缓”路径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已将加强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列为提升自然环境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关键举措。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自然保护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须对其适应性应对路径进行探索。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已是气候变化应对的先行者与探索者。截至目前,美国、新西兰、英国等地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均制定了系统的应对战略与行动计划[6]。其中,新西兰由于气候变化的规模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及长期数据的缺乏,其自然保护地重点采取了“适应”策略,通过改变规划管理方式,减少气候风险脆弱性、增强气候韧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应对方案。本文以新西兰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气候变化应对历程与适应路径内涵,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应对提供参考。

新西兰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适应路径
 
1概述
 
1.1新西兰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国温度的上升、降雨模式的改变,以及进一步的环境影响对新西兰生态系统、本土物种、景观资源与游憩活动构成了重大风险,并已涉及自然保护地的方方面面。
 
在生态系统方面,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增加了高山、淡水和沿海等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海平面上升已威胁河口、近海岛屿等沿海原生生态系统。在本土物种方面,繁殖数量或分布范围有限、依赖海洋食物资源的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气候变化。部分入侵物种丰度的增加、其他部门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土地管理措施也有可能为本土物种带来不良影响。在景观资源与游憩机会方面,研究表明,新西兰数百个地点和设施正面临着风暴潮和极端潮汐引发的沿海洪水风险。皇后镇(Queenstown)等地的游憩方式及设施已经改变,奥拉基库克山国家公园(AorakiMountCookNationalPark)的标志性高山景观也已受到不良影响[7-10]。
 
1.2新西兰气候变化的应对历程
 
1988年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新西兰环境部(MinistryfortheEnvironment)的职能之一[11]。21世纪初,新西兰开始全面应对气候变化,至2021年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12-13]。
 
2017年,新西兰启动碳中和计划,将“适应”纳入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框架,并列为未来20年科学研究的重点[14]。2019年,环境部颁布《2019年气候变化应对(零碳)修正法案》,确定了指导国内气候行动向低排放经济转型的框架,要求政府制定、实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在该法案的要求下,环境部部长与提名委员会共同任命多学科专家,组建了“气候变化委员会”(ClimateChangeCommission)[15],作为政府公共机构,就气候变化问题为政府提供独立意见,监督和审查政府目标进展。由“气候变化委员会”负责每6年进行一轮“国家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政府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应制定“国家适应计划”[16]。同年,新西兰制定了《新西兰奥特亚罗瓦国家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框架》,并于次年完成“全国气候变化风险一张图”,确定了43个首要风险和自然环境、人类、经济、建筑、治理5个价值领域[17-18]。2022年,环境部先后发布《新西兰奥特亚罗瓦首个减排计划》(AotearoaNewZealand'sFirstEmissionsReductionPlan)[19]与《新西兰首个国家适应计划》(NewZealand'sFirstNationalAdaptationPlan,以下简称“国家适应计划”),成为新西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共同规划了新西兰国家层面的应对战略与措施。
 
1987年,新西兰《保护法》(ConservationAct1987)确立保护部(DepartmentofConservation)专司新西兰自然和历史遗迹保护职能[20],拥有自然保护地的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负责编制各级规划并开展保护管理工作。在新西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公众保护意识较强的国情下,形成了政府与其他法定机构的“统一管理机制”[21]。21世纪初,保护部开始探索自然保护地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其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
 
2010年前为起步阶段。汤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riroNationalPark)、亚瑟山口国家公园(Arthur'sPassNationalPark)等自然保护地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并在本土动植物保护管理、游憩设施使用、研究与监测等方面提出初步措施[22-23]。
 
2010—2020年6月为专项发展阶段。保护部牵头的《新西兰海岸政策声明》(NewZealandCoastalPolicyStatement)、《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新西兰陆地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拟议框架》、《通往无捕食者的新西兰:无捕食者2050战略》(TowardsaPredatorFreeNewZealand:PredatorFree2050Strategy)等政策战略相继推出,气候变化的应对开始被纳入保护与管理的具体决策。包括提出了陆生物种、生态系统和自然过程的适应性管理框架和策略,强调了捕食者对于稳定生态系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确定了沿海气候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24-27]。
 
2020年6月,《保护部气候变化适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此后自然保护地的气候变化应对开始进入系统规划阶段。该文件涵盖保护部自然和历史遗产、访客、游憩、政策和伙伴关系等职责,是保护部管理体系下的首个气候变化应对总体战略文件。以指导增强抵御气候变化影响能力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活动为目标,
详细阐述了保护部在2020—2024年的适应行动及实施路径。随后,《气候变化适应科学计划》(ClimateChangeAdaptationSciencePlan)进一步确定了保护部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框架[28]。二者共同成为自然保护地适应路径的核心指引。目前,在“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气候评估、沿海淹没风险评估、部分本土物种的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9]。
 
 
>更多关于新西兰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62 second(s), 444 queries, Memory 2.9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