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3-08-10 李法云0
核心提示: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人居环境的美好追求,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是现阶段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对于建立在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整体性”基础之上的我国本土风景园林学科,
基于多学科和产教“双融合”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新时代中国高校正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等“新四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向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方向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动态优化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开展风景园林本科专业“一体、两观、三元、四个面向、五育并举”的教学改革模式,重视生态文明观和劳动价值观“协同”的价值引领,深度推进多学科和产教“双融合”,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现代产业学院开放式实践实训平台,建立校企一体化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力争培养出认知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厚实的风景园林应用创新型人才。
 
1背景
 
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人居环境的美好追求,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是现阶段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对于建立在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整体性”基础之上的我国本土风景园林学科,“知行合一”传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1]。生态学、园艺学、园林学、建筑学、地质学和人文艺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促进风景园林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2]。
 
根据刘滨谊提出的“环境生态”“行为活动”和“空间形态”三元一体及耦合互动的认识论和实践论[3],结合美国风景园林师NormanK.Booth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定义[4],以及EricGallay从环境行为和心理角度对城市景观与社区“健康”关系影响的观点[5],当前风景园林学发展趋势愈来愈表现为基于自然资源可持续保护、利用与管理的原则,通过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与综合运用,因地制宜地实现自然因素、人工因素的合理配置和空间营造,创造人与美好环境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

3个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阶段,国家、社会和市场对风景园林的需求较大地拓展了其实践范围,同时高等教育新工科、新农科等“新四科”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风景园林教育正面临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的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挑战[6]。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必须紧扣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多学科和产教“双融合”的应用技术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使学生既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创新性的风景园林认知思维及严实的解决工程问题实践能力,能够有力支撑我国未来绿色低碳、生态美丽、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需求。
 
在以上背景下,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加快发展新工科的建设。为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美丽中国建设的需求,在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如何实现将我国数千年农业文明时期的风景园林实践智慧有机融入风景园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如何更好地实现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知识与新农科和生态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如何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需求,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动态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以上问题亟待在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得到回答。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