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的景观规划设计

日期:2023-08-17 09:25:55     作者:邱瑶    浏览:0    
核心提示:人们喜爱的景观元素不全都是易受关注的,反之亦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综合考虑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特征,更有利于景观的多样性表达。易受关注的景观元素(如现代建筑、桥梁),无论对公众审美偏好具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不同景观元素对审美偏好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现,不同景观元素对审美偏好的贡献差异显著。人工景观元素中的传统建筑、道路与审美偏好呈正相关;桥的存在对审美偏好也具有积极影响;而现代建筑对审美偏好具有负贡献。以上结果说明,传统建筑面积占比越大,现代建筑面积占比越小,具有桥梁的景观照片更符合样本人群的审美偏好。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寺庙、宗祠等传统建筑是人们放松和寻求精神慰藉的地方,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
 
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寺庙、宗祠与自然环境相和谐[38]。相反,现代建筑具有较大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被认为是与自然的不和谐或侵入性因素。Sturken等认为现代建筑的出现较晚,人们可能具有更传统的视角,在视觉和认知上不习惯这种现代物体[39];Guo等的研究同样支持审美偏好与传统建筑(寺庙)正相关、与现代建筑负相关的观点[38]。
 
对于自然景观,在早期卡普兰即发现人们更偏好于自然景观[40],而近期国内学者也发现公众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因此,“自然度”常被作为重要的景观特征,并被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中[30]。然而,城市自然景观根据其属性特征可分为蓝色和绿色2种[41],并非所有的自然景观元素都对审美偏好具有正向贡献。本研究发现,仅水体对审美偏好具有正向影响,且随着水体在景观中受到的关注度越高,公众对景观的审美偏好越高。

在中国的山水审美传统影响下,水体和其他景观元素共同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人居画卷。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水对人类的生存(饮用、灌溉、捕鱼)至关重要[42]。王思颖等同样支持水体与景观偏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主要体现在水面宽、水中倒影、水颜色等方面[43]。
 
此外,在本研究中,山体对审美偏好表现负向,树林、草地则与偏好无关。邵钰涵等分析不同人群(专家和居民)视觉感知特征时,也发现山体为居民的非偏好因素;植被景观(玉米堆和草垛)与居民景观偏好并无显著关联[44]。但王思颖等通过统计艺文中景观元素出现的频率发现,山体景观偏好度较高,并主要体现在山高俊、山颜色、山形、群山远景等方面[43]。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的景观规划设计

这种研究结果相悖的现象印证了艺文作者群体与公众群体在审美偏好上的显著差异[20]。相信通过补充不同人群对不同山体形状和颜色的审美偏好,有助于深入理解山体等景观元素的审美偏好属性。总体而言,本研究表明,蓝色景观元素比绿色景观元素对偏好的贡献更为突出。此外,Zhao等发现水体覆盖率约45%的景观是增强景观偏好度的关键[42]。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不能盲目地通过提高自然度来营造景观空间,针对山、水、林等景观元素应采取不同的设计措施。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的结合更利于景观规划和设计
 
研究表明,人们喜爱的景观元素不全都是易受关注的,反之亦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综合考虑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特征,更有利于景观的多样性表达。易受关注的景观元素(如现代建筑、桥梁),无论对公众审美偏好具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在城市景观塑造过程中都应给予足够重视,并根据景观元素对公众审美偏好不同的影响方式而采取有效措施。
 
落实到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可通过对公众进行关注度分析和审美偏好测试,识别出需要突出表达及弱化表达的景观元素。如桥梁容易被识别为“图形”,又对公众审美偏好具有积极影响,在城市景观塑造中可将其作为重点表达的内容。而现代建筑容易被识别为“图形”,但对公众审美偏好具有某种消极影响,在城市景观塑造中应尽量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其在景观中凸显出来而被识别为“图形”。部分景观元素在城市景观中虽受到偏好,但容易被忽视而成为“背景”,如水体。这类元素应加强其在景观中的可视性[45]。
 
>更多关于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的城市景观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406 second(s), 479 queries, Memory 3.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