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

日期:2023-09-22 21:51:36     作者:刘悦来    浏览:0    
核心提示: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
 
摘要:【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
 
【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

其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市民系统性参与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基于居民更新行动阶段的参与前意识认知、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的行动路径,分析在地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探究意识对空间反馈作用。最后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总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对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效行动路径,并对其反馈机制做出阐释。
 
【结果】结果显示在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对于街道的情感认知有所提升,在共同体意识上可以概括为4种不同层次类型,依次为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
 
【结论】为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凝练共同体形成类型,以期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强调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当下,参与式城市微更新也随之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社区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单元,其中的小微公共空间也是微更新的关键尺度及开展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复杂诉求。而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缺少相应的载体推进、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导致基层治理共同体悬浮于概念层面,难以落实。
 
在此语境下,上海2015年开始推动各项社区更新活动,出台里程碑式的《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并在社区空间微更新行动计划、社区规划师制度等长效策略探索方面做出大量尝试。实践层面,笔者团队的社区花园参与式营造实验通过将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力量相结合,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完成空间更新与促进社区自治萌发;其中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实验以社区共同体的塑造为重点,在“宜居东明”3年计划下逐步开展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的进一步探索,完成多处社区花园改造项目,成为上海市社区花园建设迈向系统化发展的实践尝试[1]。
 
 
本研究以笔者团队全程参与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系统性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分析框架,为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更多关于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53 second(s), 293 queries, Memory 2.2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