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基于重庆山地城市渗流特征的织脉设计方法

日期:2023-10-13 09:17:38     作者:谭瑛    浏览:0    
核心提示:地形流、水体流、生物流3类流要素与多孔的重庆山地城市渗透交融,并在城市生态空间中分别表现为地脉、水脉、绿脉。因此,通过以流定脉的方式,实现山地城市自然流与山地城市生态空间的转译
基于重庆山地城市渗流特征的织脉设计方法
 
地形流、水体流、生物流3类流要素与多孔的重庆山地城市渗透交融,并在城市生态空间中分别表现为地脉、水脉、绿脉。因此,通过以流定脉的方式,实现山地城市自然流与山地城市生态空间的转译,进而顺应渗流特征及规律,并通过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对存量城市空间进行修补和提升。
 
1)地脉织补。为提升地形的渗流能力,通过合理布局渗流流线、设置黏滞性区间、增加界面的有效孔隙度,提升城市界面的渗透率,实现地脉织补:为实现渗流流线的合理布局,应当保证地脉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不得挖断打碎;为实现增加黏滞性区间,宜扩大地脉边界的绿地植被的覆盖,维护地脉安全;为增加有效孔隙度,应当结合不同地形流特征给出相应策略,利用平行径流特征保留峰的山脊线,利用崖的单向渗流特征强化垂直绿化,还应处理好坪、坝的建设边界和强度,打造视廊,优化“山—城”的互动联通关系。

基于重庆山地城市渗流特征的织脉设计方法
 
2)水脉织补。城市水脉具有良好的动态流动特征,结合合理布局渗流流线、扩大黏滞性区间、保障层流的有序性和恒定性、降低局部阻力水头损失、拓展浸润区来实现水脉织补:为实现流线的合理布局,需结合不同水岸类型提升水体的渗流能力;为扩大黏滞性区间,宜采用乡土植被结合挺水、浮水、沉水3个层次的水生植物搭配,以有效吸附水体泥沙,降低水体黏滞力使其流动得更为通畅;通过增加有序、平滑且避免折角的流线布局保障层流的有序性和恒定性,现状水系与点状水面连接处尽量以直角连接,进而降低局部阻力,减少水头损失;为拓展水体浸润区,宜基于地形地貌通过分段保护、分级保护的形式明确浸润线和浸润面积。

对于滩、湾等水体空间,通过划定两岸的浸润线以明确其浸润区范围,最大限度保障浸润区的有效宽度与面域。为增加介质的有效孔隙度,应避免在水岸进行大规模的、阻断性的硬质建设。
 
3)绿脉织补。生物流所代表的绿脉织补设计应合理布局渗流流线、拓展浸润区、提升有效孔隙率以优化绿脉织补:为合理布局流线,宜通过划定大型的生态廊道以保障生物流的流通度;对于浸润区的扩展,可以对坡、崖等地形起伏较大之处进行野化处理,在动物迁徙路线的两侧明确生态保护范围,最大限度保障有效宽度与面域;对于有效孔隙度的提升,应加强绿脉与城市颗粒的镶嵌交错及渗透楔入。
 
通过地脉、水脉、绿脉的有效织补,显著提升山地城市中地形、水体、生物3类自然流要素的渗流能力,使自然流与多孔的山地城市耦合协同,最终生成山地城市特有的生态空间特征。
 
>更多关于重庆山地城市设计路径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502 second(s), 568 queries, Memory 3.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