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历史公园的2个活态遗产视角

日期:2023-10-15 10:47:52     作者:周向频    浏览:0    
核心提示:历史公园的活态遗产视角源自其“变化”的本质属性。该视角侧重从文化活态和自然活态维度构建历史公园与活态遗产之间的个性认知逻辑。
活态遗产视角
 
历史公园的活态遗产视角源自其“变化”的本质属性。该视角侧重从文化活态和自然活态维度构建历史公园与活态遗产之间的个性认知逻辑。
 
3.3.1文化活态特性
 
活态遗产的概念受到文化人类学“活历史”的启发。“活历史”是指“今日还发生着功能的传统”,有别于前人创造而现在已失去功能的“遗俗”[27]。20世纪90年代,文化人类学关于“活态文化”的研究成果传播到遗产保护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开始关注活态遗产[28]。

历史城镇与文化景观的活态特性逐渐被理解,“活的文化的证据”和“活的传统的联系”成为评价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标准,活态遗产被视为一种对遗产保护与价值阐释的方式[29]。2009年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发布的《活态遗产保护方法手册》(LivingHeritageApproachHandbook)将活态遗产定义为“由历史上不同的作者创造并仍在使用的遗址、传统以及实践,或者有核心社区位于其中或附近的遗产地”,突出核心社区(corecommunity)对于活态遗产价值认识与阐释的重要性[30]。

历史公园的2个活态遗产视角
 
相较于静态物质遗产,活态遗产更强调物质形态与作用功能的双重真实性,以及非物质要素与物质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从文化角度可将活态遗产的特征归纳为:遗产仍在使用,遗产地内部或附近有作为使用主体的社区存在,且遗产空间与社区居民两者之间持续互动,由此产生非物质层面的文化意义和社区认同。文化的多样性、遗产使用的延续性、与社区的关联性是理解活态遗产的基础,文化意义、社区认同、生活联系是活态遗产概念的核心。
 
然而,与中国目前遗产研究领域重视城镇、街区相比,历史公园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活态遗产,其社会、经济尤其是文化的传承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作为活态遗产来加以保护的定位还不够明晰,相应的保护标准与相关理论研究尚未开展,因此有必要从文化活态角度认知其独特的遗产属性。从演进的维度分析,历史公园的产生及发展,是基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有密切交融[31]。

在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作用之下,历史公园成为持续演进的活态景观[21],其风格特征、艺术手法多反映当地社区传统,折射所处时代的精神,并在历史演进中不断丰厚文化内涵、积淀遗产价值。从当下的维度分析,大部分历史公园与现实的当代生活紧密相连,发挥着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游憩功能,融于周边社区居民乃至城市居民的点滴记忆中,与所承载的文化生活习俗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历史公园通过场所精神的塑造,承载一代代人的集体记忆,进而凝聚社会认同,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获得文化意义上的活态遗产价值。许多案例证实,某个时期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园林空间不可为适应时代需求进行过于随意的改动和草率的取舍,否则容易适得其反。2008年,天津人民公园改造方案计划拆除公园围墙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议[7],许多专家和公众都认为围墙也是人民公园的象征,构成市民的集体记忆。拆除围墙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市民与历史的联系,抹去历史的感知,实际上是损害了历史公园的文化活态价值。
 
3.3.2自然活态特性
 
有别于其他文化遗产如历史城镇、历史建筑,自然的活态突显历史公园的独特性。历史公园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自然系统的动态变化是其生命机能生长的表现。近几十年来,保护文化遗产的国际宪章、公约、建议、宣言文件越来越关注历史公园的自然活态特性。

《佛罗伦萨宪章》认为历史园林是“活的古迹”,其保护需要遵循整体性保护和活态发展的原则,“历史园林是一主要由植物组成的建筑构造,因此它是具有生命力的,即指有死有生。因此,历史园林的面貌反映着季节循环、自然兴衰与造园家希望其保持永恒不变之间的平衡(第二条)”;其内容除了建筑、种植格局外,还包括“活动或平静的水域,蓝天的倒影(第四条)”[2]。

2000年,在日本冈山市举行的日、中、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从传统园林到城市”宣言》,对历史园林的活态特性达成共识,即“历史园林是文化景观的遗存,同时又是自然的象征,因而是具有生命的文化遗产”[32]。宪章和宣言均从自然属性出发,强调了历史园林是一种有生命力的遗产。
 
毫无疑问,历史公园是一个整体运作的自然系统。在气候、地质、水文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公园中的自然要素随时间生长、繁盛、衰败,它的面貌在时空中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中,很难出现诸如历史建筑般定格在某个时代的稳定状态,亦无法形成立足于特定历史时期形态的永久性价值。园内栽植的花木默默见证着公园的四季更替、岁月流转。随着时间的沉淀,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随后凋零衰亡,进而又被新的树苗替代,生生不息。岁月也许会让历史公园的植物造景逐渐失去最初的模样,但同时也在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和价值。
 
除了日常养护,为了让历史公园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对某些植物定期更换,但这些并不会影响历史公园的价值,反而是延续活力和维护价值的必要手段。历史公园不是冷冻的标本,在实际的保护实践中更应尊重其自然活态特性,遵循生态系统准则,保护城市自然中的动植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目前,国际上许多城市公园颁布法令对濒危植被破坏行为给予处罚[33];甚至从更大范围的城市自然保护角度出发将历史公园周边生态空间纳入其保护规划当中[34]。
 
>更多关于面向保护的历史公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12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