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基于GIS-AHP的杭州余杭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日期:2023-10-20 10:33:20     作者:陈诗丽    浏览:0    
核心提示:风景道的作用复合多样,除交通组织、生态景观等本身具备的基础作用外,还包括实现区域融合、资源统筹及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等重要复合功能[30]。利用GIS空间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对余杭西部片区乡村风景道选线进行适宜性评价,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
基于GIS-AHP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风景道的作用复合多样,除交通组织、生态景观等本身具备的基础作用外,还包括实现区域融合、资源统筹及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等重要复合功能[30]。利用GIS空间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对余杭西部片区乡村风景道选线进行适宜性评价,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
 
3.2.1选线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
 
1)确定评价指标。

选线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
 
选线要素直接影响风景道对乡村旅游资源整合规划目标的实现[31]。根据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得到“风景道”主题文献561篇,其中“选线评价”主题文献12篇,并结合其他绿道、旅游公路、遗产廊道及资源整合方面相关文章[32-38],对其中选线适宜性评价体系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联系余杭西部片区现实发展情况,最终围绕土地、风景、产业和基础设施4类资源导向确定选线因子16个(图2),实现要素选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确定因子权重。
 
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结合构建判断矩阵,参考相关研究[39-40],邀请10位专家学者与50位游客对矩阵中同层级的各项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表1)。
 
3)筛选评价标准。

的杭州余杭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为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结合前人的适宜性等级研究[12,17,21,41-43],利用GIS可视化表现评价因子,采用分级赋值的形式对指标层的因子进行量化研究,以5-1的分值由高到低对单个因子进行等级划分,对风景道构建越有适宜的赋值越高,反之则越小(表2)。
 
3.2.2单因子适宜性分析与叠加
 
1)土地资源层选线因子分析。
 
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41]。有关风景道土地适宜性方面,前人学者多从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地理空间条件出发,筛选自然条件优越的风景道。基于场地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水源环境、植被覆盖度等自然因子,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试图将风景道网络与生态廊道有机结合,形成生态平衡的风景道体系。

研究得到区域用地类型以林地为主,分布西北方向,面积约320hm2,占总面积的60%,耕地次之,约占30%,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水域、草地面积逐次减少,大面积的林地生态环境稳定,为风景道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基底。研究区内地形起伏度从东南平原至西北丘陵、沿道路至山体逐渐增大,起伏度越大,景观敏感性越大,越不适宜构建风景道。研究区内北苕溪、东苕溪接连从西北至东南流经各个镇,水系周边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绝佳。植被覆盖度表明西北山体区域植被茂盛、自然环境优越。
 
2)风景资源层选线因子分析。
 
风景道的建设有效串联沿线风景资源,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一些学者从风景资源评价角度充分挖掘道路沿线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选取景观资源良好的节点延伸风景道系统[12]。本文从风景资源分布数量、高等级风景资源分布空间、自然与人文资源分布空间入手,为未来风景道辐射旅游区域提供规划指导。从政府渠道及网络地图获取余杭西部片区风景资源数据,将92个景点坐标投映到ArcGIS10.6地理坐标系中进行核密度计算,表明余杭西部片区风景资源多集中在径山镇北部、瓶窑镇东部和鸬鸟镇西南部3处。

根据风景资源分类标准得到五级风景资源8个、四级风景资源9个、三级风景资源21个,将其进行多环缓冲区分析,表明优质资源多覆盖在鸬鸟镇和径山镇北部。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将风景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分别对各风景点进行多环缓冲区分析,表明自然风景资源多分布在鸬鸟镇西部、径山镇北部和瓶窑镇中部,人文风景资源在五镇各有均匀分布。
 
3)产业资源层选线因子分析。
 
根据余杭西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现状相关数据,对产业资源进行分类梳理,选取宗教民俗、运动健康、特色农副、休闲民宿、文创科研5类资源优越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西部乡村产业进行研究。通过政府及网络获取相关产业项目点,参考前人对产业资源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23],对各个项目及活动地点建立300、600、900、1500m的多环缓冲区分析。

结果表明,寺庙、故居遗址、文化礼堂等宗教民俗产业在各镇零星分布但较为均匀;户外基地、体育公园等运动健康产业项目数量相对较少,主要覆盖在径山镇北部和瓶窑镇西部;林园、果园、农贸市场等特色农副产业大面积覆盖于径山镇和瓶窑镇;农家乐、精品客栈等休闲民宿产业数量较多,大面积覆盖在鸬鸟镇、百丈镇及径山镇的北部和西部;文化小镇、艺术村等文创科研产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瓶窑镇西部。
 
4)基础设施层选线因子分析。
 
通过查阅有关风景道基础设施的文献,发现多数学者从路网、村镇驿站、慢行系统、周边服务区等角度考虑风景道规划的舒适性与便捷性[12-14]。根据研究区乡村现有基础设施情况调查,选择道路交通网络、服务配套设施和重要接驳点作为评价因子。通过网络信息采集,获取相关数据点位,参考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等相关基础设施规划中的服务半径距离,对各个点位建立100、200、500、1000m多环缓冲区分析。

分析表明,研究区内东南方向靠近城区道路呈网状分布且密度较高,西北方向道路分布呈树枝分叉状并沿G235省道向两侧延伸。研究区内便利店、公厕、医疗救助站等服务配套设施数量较多,大面积覆盖在瓶窑镇东部、径山镇北部和鸬鸟镇与百丈镇交接处。而停车场、休息驿站、公交车站、游客中心等重要接驳点数量相对较少,集中分布在瓶窑镇西部和径山镇北部。
 
 
由于单因子分析不能有效回答各要素间的复杂互动对选线的影响。事实上,风景道选线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整体视角叠加分析多重因素对选线的科学性尤为重要。因此,综合以上各选线因子分析结果,将16项因子按照筛选评价标准及赋值(表2)的要求整合到ArcGIS空间数据中,将矢量数据转为栅格数据后,再通过重分类处理得到16个选线因子适宜性评价分值栅格。

基于GIS-AHP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结合选线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表1),利用ArcGIS10.6中的SpatialAnalyst-叠加分析-加权叠加工具将上述16个分值栅格根据前文确定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余杭西部片区乡村风景道选线适宜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图3)。
 
>更多关于杭州余杭乡村风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393 second(s), 460 queries, Memory 3.22 M